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标况下,将O2和NO2按1:4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烧瓶,把烧瓶立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最终充满整个烧瓶,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设混合气体中含有4VLNO2,1VLO2,则烧瓶的体积为5VL,

       4NO2+O2+2H2O=4HNO3

mol  mol  mol

c(HNO3)==×mol/L=mol•L-1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工业制硝酸产生的尾气NOx可用足量NaOH溶液吸收,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x=1.5时,只生成NaNO2

B2>x>1.5时,生成NaNO2和NaNO3

Cx<1.5时,需补充O2

Dx=2时,只生成NaNO3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工业制硝酸产生的尾气NOx用足量NaOH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钠、硝酸钠与水,令NOx、NaOH系数都为1,配平后方程式为2NOx+2NaOH=(2x-3)NaNO3+(5-2x)NaNO2+H2O.

A、x=1.5时,2x-3=0,所以此时只能只生成NaNO2,故A正确;

B、2>x>1.5时,≠0,5-2x≠0,此时生成NaNO2和NaNO3,故B正确;

C、x<1.5时,则氮的氧化物会剩余,所以需补充O2,故C正确;

D、当x=2时,2x-3=1,所以生成的产物有NaNO2和NaNO3,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燃煤产生的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主要为NO、NO2)易形成污染,必须经脱除达标后才能排放.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O形成硝酸型酸雨的反应______

(2)能作脱除剂的物质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用 H2O作脱除剂,不利于吸收含氮烟气中的NO

b.用 Na2SO3作脱除剂,O2会降低Na2SO3的利用率

c.用CO作脱除剂,会使烟气中NO2的浓度增加

(3)尿素[CO(NH22]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效将NOx转化为N2

Ⅰ.已知可通过下列方法合成尿素:

2NH3(g)+CO2(g)⇌H2NCOONH4(s)△H=-159.5kJ/mol

H2NCOONH4(s)⇌CO(NH22(s)+H2O(l)△H=+28.5kJ/mol

①尿素释放出NH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写出有利于尿素释放NH3的条件并说明理由______

Ⅱ.CO(NH22与某种烟气(主要为N2、NO和O2)中的NO的物质的量比值分别为1:2、2:1、3:1时,NO脱除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曲线a 对应CO(NH22 与NO的物质的量比值是______

②曲线a、b、c中,800℃~900℃区间内发生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900℃~1200℃区间内脱除率下降,NO浓度上升.发生的主要反应是______

④曲线a中,NO的起始浓度为6×10-4 mg/m3,从A点到B点经过0.8s,该时间段内NO的脱除速率为______ mg/(m3•s).

正确答案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ab

CO(NH22(s)+H2O(l)⇌2NH3(g)+CO2(g)△H=+131kJ/mol

升高温度;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同时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降低,均有利于向释放氨气的方向进行

3:1

4NH3+6NO═5N2+6H2O或2CO(NH22+6NO═2CO2+4H2O+5N2

4NH3+5O2═4NO+6H2O

1.5×10-4

解析

解:(1)一氧化氮不稳定,易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故NO形成硝酸型酸雨的反应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故答案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

(2)a.一氧化氮不易溶于,而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反应生成NO,不利于吸收含氮烟气中的NO,故a正确;

 b.亚硫酸钠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O2会降低Na2SO3的利用率,故b正确;

C.用CO作脱除剂,被氧化,则氮氧化物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不会生成NO2,烟气中NO2的浓度不增加,故c错误;

故答案为:ab;

(3)①已知:2NH3(g)+CO2(g)⇌H2NCOONH4(s)△H=-159.5kJ/mol

H2NCOONH4(s)⇌CO(NH22(s)+H2O(l)△H=+28.5kJ/mol

根据盖斯定律,两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得2NH3(g)+CO2(g)⇌CO(NH22(s)+H2O(l)△H=-131kJ/mol,

故尿素释放出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NH22(s)+H2O(l)⇌2NH3(g)+CO2(g)△H=+131kJ/mol,

故答案为:CO(NH22(s)+H2O(l)⇌2NH3(g)+CO2(g)△H=+131kJ/mol;

②释放氨气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同时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降低,均有利于向释放氨气的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同时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降低,均有利于向释放氨气的方向进行;

Ⅱ.①CO(NH22 的含量越高,NO的转化率越大,即NO脱除率越高,所以曲线a 对应CO(NH22 与NO的物质的量比值是3:1,故答案为3:1;

②800℃~900℃区间内NO脱除率增大,所以NO是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高温时,尿素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氨气和一氧化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即尿素与NO反应生成N2,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反应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 或 2CO(NH22+6 NO═2CO2+4H2O+5N2

故答案为:4NH3+6NO═5N2+6H2O 或 2CO(NH22+6 NO═2CO2+4H2O+5N2

③900℃~1200℃区间内脱除率下降,所以NO浓度上升,则该反应中应该有NO,尿素分解生成的氨气和烟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导致NO浓度增大,所以反应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       

④A点到BNO脱除率由0.55变为0.75,故NO的浓度变化量为(0.75-0.55)×6×10-4 mg/m3=1.2×10-4 mg/m3

所以NO的脱除速率==1.5×10-4mg/(m3.s),

故答案为:1.5×10-4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最新的病毒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对SARS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

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因NO为无色气体,故A错误;

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2NO+O2═2NO2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故B错误;

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N2+O22NO,故C正确;

D.因NO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气体有颜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是(  )

ANO

BO2

CCl2

DCO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NO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O2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气体,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故B错误;

C.Cl2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故C正确;

D.CO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工业上制备HNO3的尾气中,尚含有少量末被吸收的NO和NO2,如果不加处理就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为消除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变废为宝,常用碱液吸收尾气中氮的氧化物,使之转化为相应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水.依据上述原理,判断下列混合气体不可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的是(  )

A1mol O2和4mol NO2

B1mol NO和4mol NO2

C1mol O2和4mol NO

D4mol NO和1mol NO2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方程式有: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

当n(NO2):n(NO)≥1:1时,混合气体能被NaOH(aq)完全吸收,

A.1mol O2和4mol NO2,NO2和O2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HNO3+NaOH=NaNO3+H2O,1mol氧气与4mol二氧化氮恰好反应,所以混合气体完全被吸收,故A错误;

B.1mol NO和4mol NO2:n(NO2):n(NO)=4:1>1:1,混合气体能被完全吸收,故B错误;

C.1mol O2和4mol NO:NO和O2发生反应:4NO+3O2+2H2O=4HNO3,1mol氧气消耗molNO,显然NO有剩余,混合气体不能完全被吸收,故C正确;

D.4molNO和1mol NO2:n(NO2):n(NO)=1:4<1:1,NO气体过量,混合气体不能完全被吸收,故D正确;

故选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三位医学教授因发现X 物质在人体血管系统内具有传送信号的功能而荣获199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此 X 物质被誉为“生物信使分子”.已知 X 是一种奇电子数分子,也是一种污染大气的无色气体,且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则 X 是(  )

ANO

BHF

CCO2

DCO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NO电子数是15,属于奇电子数分子,也是一种污染大气的无色气体,并且能和血红蛋白结合,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符合要求,故A正确;

B、HF不是奇电子数分子,不合要求,故B错误;

C、CO2的电子数是22,不是奇电子数分子,不合要求,故C错误;

D、CO的电子数是14,不是奇电子数分子,不合要求,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所示装置图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说明NO2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______

(3)说明NO具有还原性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

(4)小组一成员对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由是______

经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其中合理的是______

A.NO2与HCl气体混合     B.NO2与H2S气体混合     C.NO2通入Na2S溶液中.

正确答案

解:(1)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故答案为:Cu+4H++2NO3-═Cu2++2NO2↑+2H2O;

(2)NO2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所以乙试管中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NO2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乙试管中溶液变蓝色;

(3)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说明NO具有还原性,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故答案为:打开开关,挤压气囊,丙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4)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硝酸也能把硫离子氧化生成硫单质,对二氧化氮性质的检验造成干扰;为防止硝酸的干扰,故应在无水的环境中检验NO2的氧化性,将干燥的NO2与干燥的H2S气体混合,若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即可证明NO2的氧化性,

故答案为:挥发性出来的HNO3,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也可将I-氧化成I2,使溶液变蓝;B.

解析

解:(1)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故答案为:Cu+4H++2NO3-═Cu2++2NO2↑+2H2O;

(2)NO2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色,所以乙试管中溶液变蓝色可以证明NO2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乙试管中溶液变蓝色;

(3)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说明NO具有还原性,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故答案为:打开开关,挤压气囊,丙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色;

(4)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硝酸也能把硫离子氧化生成硫单质,对二氧化氮性质的检验造成干扰;为防止硝酸的干扰,故应在无水的环境中检验NO2的氧化性,将干燥的NO2与干燥的H2S气体混合,若有淡黄色固体生成,即可证明NO2的氧化性,

故答案为:挥发性出来的HNO3,NO2和水反应生成的HNO3是一种氧化性酸,也可将I-氧化成I2,使溶液变蓝;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

AN2O

BNO

CNO2

DN2O5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设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aOb,则反应方程式为:2NaOb+2bCO=aN2+2bCO2,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a:2b=1:2,a:b=1:1,故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O,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把装有NO和 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气体体积的,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体积比为(  )

A2:3

B3:2

C5:3

D3:5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N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入倒立于水槽中盛满水的试管中发生反应为3NO2+H2O=2HNO3+NO;

设原混合的气体的体积是5,则反应后的气体体积是3,则

3NO2+H2O=2HNO3+NO△V(气体体积减少)

 3             1       2

 V(NO2)              2

=

解得:V(NO2)=3,

原气体中V(NO)=5-3=2,

所以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为V(NO):V(NO2)=2:3,

故选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