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颜色变化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  )

A无色NO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B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盐酸中,溶液变红

C往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乙烯,溶液褪色

D往红墨水中投入活性碳,红色褪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无色的一氧化氮可以和氧气之间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气体二氧化氮,与化学反应有关,故A错误;

B、酸可以使石蕊试液显示红色是酸中的氢离子和指示剂之间反应的结果,故B错误;

C、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高锰酸钾被还原为锰离子而褪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红墨水中投入活性碳,红色褪去,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色味,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发射“神六”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无色气体(CO2.H2O.N2.NO)从火箭尾部喷出.但在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尾部喷出大量棕红色的气体,产生棕红色的气体的原因是(  )

ANO遇空气生成NO2

B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2反应生成CO和NO2

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因NO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故A正确;

B、高温下N2遇空气不会直接生成NO2,故B错误;

C、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CO2与N2不反应,故C错误;

D、NO和H2O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证实,有机硝酸类药(如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这类药的机理,它在体内转化过程中可产生NO,通过NO的作用,导致平滑肌松弛,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使心肌性供血状况改善,病情得以缓解.

图为某实验者设计的验证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中含有NO的实验装置图.

已知:常温时,NO2与N2O4混合存在;在低于0℃时,几乎只有无色N2O4晶体存在.

(1)反应前先打开A部分的活塞k1,持续通一段时间N2,其理由是______

(2)若装置中缺B部分,其后果是______

(3)反应结束后,打开D部分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D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若通入的是热氧气,则瓶内气体的颜色比以前更深,其原因______

(4)C部分装置的作用是______;E部分中a仪器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NO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为检验NO的存在,应首先去除装置内的氧气,

故答案为:排除系统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

(2)本实验目的是验证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中含有NO,而水与NO2或N2O4反应,生成NO,干扰NO的验证,实验时应对气体进行干燥,

故答案为:在C中水蒸气被冷却成水,与NO2或N2O4反应,生成NO,干扰NO的验证;

(3)反应结束后,打开D部分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D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发生的反应为2NO+O2═2NO2,红棕色的NO2转化为无色N2O4气体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NO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故答案为:2NO+O2═2NO2,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4)检验NO是否存在的方法是在NO的容器中通入氧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为避免NO2气体的干扰,应将NO2全部转化成N2O4晶体,NO2易溶于水,应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NO2全部转化成N2O4晶体,避免在D装置中对NO的验证产生干扰; 防止倒吸.

解析

解:(1)NO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为检验NO的存在,应首先去除装置内的氧气,

故答案为:排除系统内的空气,防止生成的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

(2)本实验目的是验证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气体中含有NO,而水与NO2或N2O4反应,生成NO,干扰NO的验证,实验时应对气体进行干燥,

故答案为:在C中水蒸气被冷却成水,与NO2或N2O4反应,生成NO,干扰NO的验证;

(3)反应结束后,打开D部分的活塞k2,并通入氧气,D瓶内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发生的反应为2NO+O2═2NO2,红棕色的NO2转化为无色N2O4气体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NO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故答案为:2NO+O2═2NO2,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2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4)检验NO是否存在的方法是在NO的容器中通入氧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为避免NO2气体的干扰,应将NO2全部转化成N2O4晶体,NO2易溶于水,应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NO2全部转化成N2O4晶体,避免在D装置中对NO的验证产生干扰; 防止倒吸.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气体中,无色无味的是(  )

ASO2

BNO2

CCl2

DN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错误;

B.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B错误;

C.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错误;

D.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常温常压下,在四支试管中分别装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两种气体并倒立于水槽中a、NO2、O2;b、Cl2、SO2;c、NO、O2;d、NH3、N2,最后水面上升的高度正确的是(  )

Ab<c<a<d

Bd<a<c<b

Cd<b<a<c

Dd<c<a<b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设试管的体积为VL,

a.等体积的NO2与O2,发生:4NO2+O2+2H20═4HNO3,最后剩余O2,体积为(0.5V-×0.5V)=V;

b.等体积的Cl2和SO2,发生:Cl2+SO2+2H20═2HCl+H2SO4,气体完全反应,没有气体剩余;

c.等体积的NO与O2,发生:4NO+3O2+2H20═4HNO3,最后剩余O2,体积为(0.5V-0.5V×)=V;

d.等体积的NH3与N2,氨气极易溶于水,氮气不溶于水,剩余气体为氮气,体积为0.5V,

剩余气体越少,试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越大,最终各试管中水面上升高度顺序应为b>c>a>d,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标准状态下,一个容积为a mL 的烧瓶中盛满NO2气体,将其倒立于装有大量水的水槽中.向烧瓶里通入b mL 氧气,最终烧瓶顶端残留c mL 气体.

(1)写出残留气体可能的分子式

(2)求c (用含有a、b的数学式表示)

正确答案

解:(1)NO2和氧气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O2+O2+2H2O=4HNO3,所以如果反应中气体有剩余,则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NO2,但剩余但NO2又能和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所以可能的气体应该是NO,

答:残留气体可能为O2或NO;

(2)如果氧气剩余,则

4NO2 +O2+2H2O=4HNO3

4ml  1ml

aml  0.25aml

所以剩余氧气的体积水(b-0.25)ml

如果剩余气体是NO,则

4NO2 +O2+2H2O=4HNO3

4ml 1ml

4aml bml

剩余NO2是aml-4bml,所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HNO3+NO可,生成NO是=ml;

答:c=b-0.25  或者   c=

解析

解:(1)NO2和氧气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O2+O2+2H2O=4HNO3,所以如果反应中气体有剩余,则可能是氧气,也可能是NO2,但剩余但NO2又能和水反应生成NO和硝酸,所以可能的气体应该是NO,

答:残留气体可能为O2或NO;

(2)如果氧气剩余,则

4NO2 +O2+2H2O=4HNO3

4ml  1ml

aml  0.25aml

所以剩余氧气的体积水(b-0.25)ml

如果剩余气体是NO,则

4NO2 +O2+2H2O=4HNO3

4ml 1ml

4aml bml

剩余NO2是aml-4bml,所以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HNO3+NO可,生成NO是=ml;

答:c=b-0.25  或者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对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净化装置中的催化转化器可将CO、NO、NO2等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可加快CO的氧化

B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

C在铂催化下,NO、NO2可被CO还原成N2

D使用铂催化下,可以提高碳氢化合物被氧化的转化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根据题意知,催化转化器中的铂催化剂是正催化剂,可加快CO氧化,从而降低尾气的危害,故A正确;

B.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把铂表面做成蜂窝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提高催化效果,故B正确;

C.根据题意知,在铂催化下,NO、NO2 可被 CO 还原成无害物质 N2,故C正确;

D.使用铂催化下,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是不会提高碳氢化合物的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硝酸工业的尾气中主要含有NO、NO2气体.下列关于它们的危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NO、NO2是形成酸雨主要原因之一

BNO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

CNO能跟血红蛋白作用引起中毒

DNO也能破坏臭氧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6,硝酸工业的尾气中主要含有NO、NO2气体等物质是形成硝酸型酸雨的主要物质,故A正确;

B.一氧化氮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NO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会继续反应,故B错误;

C.NO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C正确;

D.氮氧化物NO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O3+NO=NO2+O2  O+NO2=NO+O2,一氧化氮(NO)可破坏臭氧层,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如转化的是:(  )XYZ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判断,氮气与氧气一步反应只能生成NO,一氧化氮与氧气能生成NO2,符合上述转化,故A不选;

B、氯气与铁生成三氯化铁,三氯化铁与铁生成氯化亚铁,符合上述转化,故B不选;

C、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不符合图中转化,故C选;

D、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可以实现,故D不选;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工业上利用氨氧化获得的高浓度NOx气体(含NO、NO2)制备NaNO2、NaNO3,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Na2CO3+NO+NO2═2NaNO2+CO2

(1)氨氧化法获得NO、NO2气体的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2)中和液所含溶质除NaNO2及少量Na2CO3外,还有______ (填化学式).

(3)中和液进行蒸发I操作时,应控制水的蒸发量,避免浓度过大,目的是______.蒸发I产生的蒸汽中含有少量NaNO2等有毒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将其冷凝后用于流程中的一(填操作名称)最合理.

(4)在实验室里实现分离l的操作名称是______.母液II需回收利用,下列处理方法合理的是______

a.转入中和液  b.转入结晶I操作  c.转入转化液  d.转入结晶II操作

(5)若将NaNO2、NaNO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设为2:1,则生产1.38吨NaNO2时,Na2CO3的理论用量为______吨(假设NaNO2恰好完全反应).

正确答案

解:(1)NH3与过量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为:4NH3+5O24NO+6H2O,

常温下NO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2NO+O2=2NO2

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

(2)由制备流程可知,碳酸钠溶解后,碱吸收发生Na2CO3+NO+NO2═2NaNO2+CO2、3NO2+H2O=HNO3+NO、Na2CO3+2HNO3=NaNO3+H2O+CO2↑,所以中和液所含溶质除NaNO2及少量Na2CO3外,还有NaNO3

故答案为:NaNO3

(3)中和液进行蒸发Ⅰ操作时,应控制水的蒸发量,避免浓度过大,目的是防止NaNO2的析出,蒸发Ⅰ产生的蒸汽中含有少量的NaNO2等有毒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将其冷凝后用于流程中的溶碱,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

故答案为:防止NaNO2的析出;溶碱;

(4)由上述分析可知,结晶过滤分离出NaNO3,母液I中主要含NaNO2,母液Ⅱ需回收利用,可转入转化液或转入结晶Ⅱ操作,提高其利用率,

故答案为:过滤;cd;

(5)生产1.38吨NaNO2时,n(NaNO2)==2×104mol,NaNO2、NaNO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n(NaNO3)=1×104mol,由Na原子守恒可知,2n(Na2CO3)=n(NaNO2)+n(NaNO3),m(Na2CO3)=(2×104mol+1×104mol)××106g/mol=1.59×106g=1.59t,

故答案为:1.59.

解析

解:(1)NH3与过量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方程为:4NH3+5O24NO+6H2O,

常温下NO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2NO+O2=2NO2

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

(2)由制备流程可知,碳酸钠溶解后,碱吸收发生Na2CO3+NO+NO2═2NaNO2+CO2、3NO2+H2O=HNO3+NO、Na2CO3+2HNO3=NaNO3+H2O+CO2↑,所以中和液所含溶质除NaNO2及少量Na2CO3外,还有NaNO3

故答案为:NaNO3

(3)中和液进行蒸发Ⅰ操作时,应控制水的蒸发量,避免浓度过大,目的是防止NaNO2的析出,蒸发Ⅰ产生的蒸汽中含有少量的NaNO2等有毒物质,不能直接排放,将其冷凝后用于流程中的溶碱,循环利用,提高利用率,

故答案为:防止NaNO2的析出;溶碱;

(4)由上述分析可知,结晶过滤分离出NaNO3,母液I中主要含NaNO2,母液Ⅱ需回收利用,可转入转化液或转入结晶Ⅱ操作,提高其利用率,

故答案为:过滤;cd;

(5)生产1.38吨NaNO2时,n(NaNO2)==2×104mol,NaNO2、NaNO3两种产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n(NaNO3)=1×104mol,由Na原子守恒可知,2n(Na2CO3)=n(NaNO2)+n(NaNO3),m(Na2CO3)=(2×104mol+1×104mol)××106g/mol=1.59×106g=1.59t,

故答案为:1.59.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