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1分)A、B、C、D是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四种气体单质。E、F均为气体,且F为红棕色。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          、Y的化学式为          、E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3)Y和E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B和Z,这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可消除E对环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0.1 mol·L1的X溶液和0.1 mol·L1的Y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     ___性(填“酸”、“碱”或“中”),原因是_________       ____(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正确答案

(1)H2,,NH3,NO         (2)3NO2+H2O=2H++2NO3-+NO 

(3)4NH3+6NO=5N2+6H2O   (4)酸, NH4++H2O=NH3·H2O+H+

试题分析:E、F均为气体,且F为红棕色,则F是NO2,E是NO,C是O2。NO2与Z又能生成NO,则Z为H2O,G为HNO3,D为H2。Y与O2能生成NO和水,则Y是NH3,B是N2,A与NH3能产生白烟,则A是Cl2。(1)D、Y、E的化学式为:H2,,NH3,NO。(2)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3)NH3与NO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4)0.1 mol·L1的HCl溶液和0.1 mol·L1的NH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生成NH4Cl,溶液呈酸性,主要是因为NH4+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

点评:化学推断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试题,如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和社会生活,环境保护,化学计算等知识,还可引入学科间综合。它不仅可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方法。解框图题的方法:最关键的是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就是抓“特”字,例如特殊颜色、特殊状态、特殊气味、特殊反应、特殊现象、特殊制法、特殊用途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本题共12分)

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表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是另一种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己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Na2CO3、NaHCO3、MnO2、Na2O2、NaCl、无水CaCl2 、NH4HCO3、碱石灰等固体和蒸馏水。

根据图中装置和反应现象请回答:

(1)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丁中的干燥剂应选 ________,不选另一种干燥剂的由                          

(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是________(吸热、放热)反应,能证明你的判断的现象是                              

(5)当己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给丙加热,并关闭a、b两个活塞,若将己浸入冰水中,则已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正确答案

(1)(2分)

(2)碱石灰;无水CaCl2只能吸水,不能吸收CO2,并且NH3会与CaCl2反应生成氨合物。

(3)

(4)(2分);放热;反应开始后断开电键K,铂丝能继续保持红热。

(5)气体颜色变浅;发生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若降低温度,平衡向右移动,浓度减少,浓度增大,而无色,所以气体颜色变浅。(2分)

装置己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说明反应中生成的NO2。则戊中有NO生成,因此应该是氨的催化氧化,所以丙是制取氨气的,根据所给的试剂可知,应该是是碳酸氢铵分解。由于分解产物还有CO2和水,所以丁中碱石灰,用来吸收CO2和水。由于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CO2,且能和氨气反应,所以不能用氯化钙。甲是制取氧气的,可利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乙是干燥氧气的。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0分)

已知下图中H是无色液体,号称生命之源,B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E是红棕色气体。

(1)C的化学式是                    

(2)D和E都是大气污染物,两种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D→E                    

②E→D                    

(3)E和H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                    

(4)C和F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是                    

正确答案

(1)NH3

(2)D和E都是大气污染物,两种物质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2NO+O2=2NO2

②3NO2+H2O=2HNO3+NO

(3)1:2

(4)HNO3+NH3=NH4NO3

生命之源,无色液体,这两条信息可以确定H是水。A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B为氮气。再根据C变成E,过程中都有氧气参加反应,得D为一氧化氮,E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可以推断C应该是氨气,也得A为氢气。又由E与H反应得到F,可知F是硝酸。

(1)C的化学式依据上面的推断可得为NH3

(2)D为NO,E为NO2。相互转换的方程:①2NO+O2=2NO2②3NO2+H2O=2HNO3+NO

(3)在E和H变成F的反应中,二氧化氮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就是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比2。

(4)HNO3+NH3=NH4NO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5.0mL(质量分数为65%,

密度为1.4g/mL)。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②将铜丝和铁丝同时插入浓硝酸中,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先指向铜丝,但又迅速反转(只需1—2s)指向铁丝一端。

③用盛有5.0mL蒸馏水的注射器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注视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在指针恰好发生反转又指向铜丝时停止

实验,记录此时已注入的水的体积。

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装置中仪器a因其作用而称为    ;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   极(填“正”或“负”)

(2)65%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在未注水前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T1       T2(填“>”、“<”或“=”)

(4)在本实验温度下,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为     %;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     电极(填“铁”或“铜”)

(5)该实验装置上的不足是         ,改进方法是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将16g铜与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请回答:

(1) 求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 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120mL5mol/L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求原有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正确答案

(1) 5.6L,5.6L ;

(2)10mol·L-1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2·江苏卷](10分)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一定条件下,NO与NO2存在下列反应:NO(g)+NO2(g) N2O3(g),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2)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喷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滤渣可循环使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若n(NO)∶n(NO2)<1∶1,则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0分)(1)

(2)使尾气中的NO、NO2被充分吸收 Ca(OH)2

(3)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      产品Ca(NO2)2中Ca(NO3)2含量升高

(4)3NO2+2H===NO3+2NO↑+H2O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制取Ca(NO2)2的流程分析。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用生成物浓度的幂指数的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幂指数的积。

(2)逆流吸收尾气的目的是充分接触吸收。未反应的石灰乳变成滤渣,可以循环用于吸收尾气。

(3)当NO与NO2为1∶1,被Ca(OH)2吸收时的反应方程式为:NO+NO2+Ca(OH)2===Ca(NO2)2+H2O, NO2被Ca(OH)2吸收的反应方程式为4NO2+2Ca(OH)2===Ca(NO2)2+Ca(NO3)2+2H2O。注意NO不能单独被Ca(OH)2吸收,所以当NO的量比NO2多时,则会造成NO不能被吸收而在尾气中含量增多。当NO2比NO的量多时,过量的NO2将继续与Ca(OH)2反应生成Ca(NO3)2,使得产品不纯。

(4)Ca(NO2)2中N为+3价,生成NO中N为+2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可推知产物有+5价的N生成,应为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而配平出NO3和NO前的化学计量数,再根据电荷守恒,确定出反应前有H参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氨水是一种的常用的化学试剂。

(1)以浓氨水和生石灰为原料,用如下装置为发生装置,可制取少 量氨气。已知:NH3·H2O+CaO=Ca(OH)2+NH3↑。

①生石灰应该装在   (填A或B)。

②试从电离平衡角度分析该实验中氨气逸出的原因:                                            

③现要用试管和必要实验用品收集一试管氨气,请在C处补充相应收集装置。

(2)化学兴趣小组用氨水与硝酸银溶液配制好银氨溶液后,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但部分同学实验时间长,且效果不明显。影响乙醛银镜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请你完成如下猜想:

①猜想:因素一:银氨溶液的pH大小;

因素二:                    。

②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影响因素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提供试剂:乙醛、2%稀氨水、 0.25mol/L NaOH溶液、盐酸 、 2% AgNO3溶液

实验用品:烧杯(装有热水)、试管

 

(3)吸取20.00ml 上述氨水于锥形瓶,滴加3滴甲基橙指示剂,用0.0050mol/L标准硫酸滴定,滴定至出现红色为终点,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标准硫酸20.04 ml,计算上述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正确答案

(1) ①B                          

②CaO与水反应生成Ca(OH)2,溶液中OH浓度增大,使NH3+H2O  NH4++OH平衡逆向移动,有利于NH3逸出

(2)①反应(水浴)的温度

 

(3)  0.01002 mol/L    (每空2分,共16分)

试题分析:(1)①生石灰是固体应装在B圆底烧瓶里,

②氨水中存在NH3+H2O  NH4++OH平衡,加入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生成Ca(OH)2,溶液中OH浓度增大,有利于平衡逆向移动,氨气逸出;

③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同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与空气对流,制取的氨气不纯,装置如图

(2)①影响乙醛银镜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反应温度的控制;

②银氨溶液的配制过程中会看到先有白色沉淀产生,后沉淀溶解;

验证因素1,可以做对照试验,往A、B试管加入3滴乙醛,然后在A试管中加多1滴NaOH溶液;振荡后将两支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比较二者出现银镜的时间,来判断溶液的pH的大小对银镜反应的影响。若A试管比B试管出现的银镜时间短、光亮,则溶液pH大,反应速率快;若A试管比B试管出现的银镜时间长,则溶液pH大,反应速率慢

(3)溶液变红,说明硫酸与一水合氨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铵,根据2NH3·H2O~H2S04,得n(NH3·H2O)=2×20.04×10-3×0.0050mol/L,所以c(NH3·H2O)= n(NH3·H2O)/20.00×10-3L=0.01002 mol/L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分)实验室里常用氯化铵和足量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氨气。

(1)若需要500 ml (标准状况)氨气,至少需称取氯化铵的质量是多少?(用托盘天平称量)

(2)若将5000 ml (标准状况)氨气溶于水配成100 ml 溶液,则氨水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不考虑NH3与水的反应)

正确答案

NH4Cl :1.2 g    C (NH3) =" 2.2" mol·L-1

(1)500 ml (标准状况)氨气是0.5L÷22.4L/mol=0.0223mol。根据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可知,需要氯化铵的质量是0.0223mol×53.5g/mol=1.2g。

(2)根据c=n/V可知氨水的浓度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分)在标准状况下,30mL NO2在通入水槽后还能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多少?

正确答案

10ml

考查NO2溶于水的有关计算。

NO2溶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3NO2+H2O=2HNO3+NO

3ml             1ml

30ml             V

所以V=10m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在浓HNO3中放入铜片:(16分)

(1)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为                                       

(2)若有铜剩余,则反应快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3)待反应停止时,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和离子方程式是                                            

(4)若将12.8g铜与一定质量的浓硝酸反应,铜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 L(标准状况),则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5)若将(4)中所得物质配成100mL 溶液,下列操作可能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 ___(填写序号)。

①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②定容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后继续加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③配溶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所得硝酸铜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正确答案

(16分)(1)Cu + 4 HNO3(浓)="==" Cu(NO3)2 + 2 NO2↑+2 H2O

(2) 3 Cu + 8 HNO3(稀)="==" 3Cu(NO3)2 + 2 NO↑+4 H2O

(3)加入稀硫酸提供了H +, NO3在酸性条件下又可与Cu反应

3 Cu + 8 H + + 2 NO3 ="=" 3 Cu2+ + 2 NO↑+4 H2O

(4)0.65mol     41.2

(5)①②        2mol/L

(1)Cu + 4 HNO3(浓)="==" Cu(NO3)2 + 2 NO2↑+2 H2O

(2) 反应一段时间后硝酸变稀:3 Cu + 8 HNO3(稀)="==" 3Cu(NO3)2 + 2 NO↑+4 H2O

(3)Cu(NO3)2中的NO3,加入稀硫酸提供了H +, NO3在酸性条件下又可与Cu反应

3 Cu + 8 H + + 2 NO3 ="=" 3 Cu2+ + 2 NO↑+4 H2O

(4)设生成的NO、N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y

x+y=5.6/22.4

由电子守恒得:2×12.8/64=3x+y

解得x=0.075mol         y=0.175mol   

n(HNO3)=2n(Cu )+n(NO)+n(NO2)=0.075mol+0.175mol+2×12.8/64mol=0.65mol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0.075×28+0.175×46)/0.25=41.2

(5)①②偏低,③不受影响④偏高

c(Cu (NO3)2)=0.2mol/0.1L=2mol/L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