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硝酸硫酸
- 共7509题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研究氨气的制备及性质,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
(1)实验室中往往采用熟石灰与氯化铵制备氨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条件) 。
(2)实验室中还可以采用如图1装置(略去了夹持装置)和药品快速制备氨气:
①甲同学不明白该方法中制备氨气的原理,于是学习小组内成员展开了讨论,得出了下面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氨水中的NH3·H2O分解
b.氨水中存在可逆反应:NH3·H2O +OH-,NaOH晶体使该可逆反应的平衡向左移动
c.反应原理与铵盐、熟石灰制备氨气的反应原理相同
d.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使NH3·H2O分解
②乙同学取质量分数为34%的0.89 g·mL-1的浓氨水10 mL,用过量的NaOH与之混合,然后用500 mL的烧瓶收集氨气。请你计算最多可收集满标准状况下的氨气 个烧瓶。
(3)丙同学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探究。
①收集氨气时需要用干燥剂干燥,如图2,装置B中盛装的干燥剂是 。
②该同学利用图3装置,成功地完成了喷泉实验。请你简要地写出该同学操作的正确方法: 。
正确答案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①c ②3
(3)①碱石灰 ②用一手指肚堵住塑料瓶上的小孔,然后轻轻挤压塑料瓶,将少量水挤入烧瓶,手指肚离开小孔
(2)第二种制备氨气的方法中利用了一水合氨的分解反应,与铵盐、熟石灰的反应原理不同;若10 mL 34%的0.89 g·mL-1的浓氨水中的NH3·H2O全部分解,生成的NH3的物质的量为10 mL×34%×0.89 g·mol-1÷35 g·mol-1=0.086 5 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086 5 mol×22.4 L·mol-1=1.937 6 L,用体积为0.5 L的烧瓶收集时,因为最后一瓶收集不满,故最多只能收集满3个烧瓶。(3)干燥管中只能盛装固体干燥剂,但氨气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
(共12分)某同学利用以下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实验步骤及现象:①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气密性②通入惰性气体(不与镁反应),排出装置中的空气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到B中浓溴水颜色变浅至褪色,C中产生无色气泡④点燃酒精灯,观察E中固体变成了黄绿色。
查阅资料:氮化镁是黄绿色固体,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两种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氢氧化钠的作用为 (用简要的语言和方程式来说明)
(2)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亚硫酸钠的作用
(4)此装置有不足之处,请说明
(5)某同学要继续探究E中固体成分。将E中的固体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固体溶解并产生气泡,写出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共12分)
(1)①氢氧化钠溶水放热,降低氨的溶解度②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使NH3+H2O
NH3H2OOH-+NH4+平衡逆向进行(3分,平恒关系式1分,理由答对一条给1分)
(2)3Br2+8NH3=6NH4Br+N2(或3Br2+2NH3=6HBr+N2) (2分)
(3)除去氮气中混有的溴(除去少量的氨气) (1分)
(4)空气中的水进入E装置,遇氮化镁生成氨气,污染环境。(C中可能发生倒吸现象,应该防倒吸) (2分)
(5)Mg3N2+8HCl=3MgCl2+2NH4Cl , Mg+2HCl=MgCl2 +H2↑ (4分)
略
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化肥主要是氮肥、磷肥、钾肥。
(1)普钙是磷肥,它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尿素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氮肥,工业生产尿素是将氨气与二氧化碳在加压、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H2NCOONH4),再使氨基甲酸铵脱水得到尿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NH3的质量占耗用全部NH3质量的__________%。
(4)合成氨气是生产氮肥的重要环节。合成氨生产简易流程示意图如下:
从示意图可知其存在循环操作。简要说明为什么在化工生产中经常采用循环操作___________。合成氨的反应需在500℃进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8分)(1)Ca(H2PO4)2·H2O或Ca(H2PO4)2(1分)
(2)2NH3+CO2H2NCOONH4(1分)、H2NCOONH4=H2NCONH2+H2O(1分)
(3)53.1%(2分)
(4)从原因来讲,许多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低;从结果来说,循环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地利用原料、降低成本;从工艺设计来说,循环操作有利于连续化生产、减少工序;从环保角度来说,实现全封闭生产,控制废弃物的排放;此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试题分析:(1)普钙的有效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其化学式为Ca(H2PO4)2·H2O或Ca(H2PO4)2。
(2)氨气和二氧化碳在加压、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氨基甲酸铵脱水生成尿素和水,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H2NCOONH4、H2NCOONH4=H2NCONH2+H2O。
(3)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H3~NO~HNO3,则1mol氨气可得到硝酸的物质的量=1mol×96%×92%=0.8832mol。由HNO3+NH3═NH4NO3可知,该反应消耗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8832mol,氨气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的百分数=×100%=53.1%。
(4)从原因来讲,许多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低;从结果来说,循环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地利用原料、降低成本;从工艺设计来说,循环操作有利于连续化生产、减少工序;从环保角度来说,实现全封闭生产,控制废弃物的排放;由于在500℃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所以合成氨的反应需在500℃进行。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完成下列填空:
(1)常温下,氨水的浓度为1:1.5(28%的浓氨水和水的体积比)时实验现象明显,配制该浓度氨水的玻璃仪器有 。
(2)本实验用的干燥剂是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则甲处是____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___。
(3)实验时,先将催化剂加热至红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反应是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前,烧杯中盛有200mL 1.000 mol/L的 NaOH溶液,实验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13,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7.48g,则NaOH溶液吸收的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
是 (设溶液的体积不变且忽略盐类的水解)。
(5)实验时发现: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白烟。其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
(6)已知NH3和N2常压下的沸点分别为:-33.5℃和-195.8℃,据此推测这两种物质中,能做制冷剂的是 (填分子式);能用来冷冻物质的是 (填分子式)。
正确答案
(1)量筒、烧杯、玻璃棒 (2分,缺一项得1分)
(2)甲处:碱石灰;(1分)乙处:无水氯化钙(1分)
(3)放热反应(1分); 4NH3+5O24NO+6H2O(1分)
(4) 5:13(2分)
(5)4NO+3O2+2H2O→4HNO3(1分,或2NO+O2→2NO2和3NO2+H2O→2HNO3+ NO
或4NO2+O2+2H2O→4HNO3也给分);NH3+HNO3→NH4NO3(1分)
(6)NH3(1分);N2(1分)
试题分析:
(1)氨水的浓度为1:1.5,是体积比浓度,可以量取溶液体积混合得到,利用量筒量取氨水和水在烧杯中混合后,用玻璃棒搅拌得到配制的溶液;故答案为:量筒、烧杯、玻璃棒;
(2)甲处是干燥氨气需要用碱石灰,防止水蒸气进入玻璃管炸裂玻璃管,乙处是干燥一氧化氮气体用氯化钙,不吸收后再后续装置会生成白烟;氨气不能用氯化钙干燥;甲处:碱石灰;乙处:无水氯化钙;故答案为:碱石灰,氯化钙;
(3)实验时,先将催化剂加热至红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反应是放热反应,发生的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放热反应; 4NH3+5O2==4NO+6H2O;
(4)实验前,烧杯中盛有200mL 1.000mol/L的 NaOH溶液,实验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13,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ol/L,且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增加了7.48g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气体质量,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0.2L×1mol/L-0.1mol/L×0.2L=0.18mol;设NO物质的量为x,NO2物质的量为y,得到: x+y=0.18 ; 28x+46y=7.48,解得x=0.05mol,y=0.13mol,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0.05:0.13=5:13;故答案为:5:13;
(5)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白烟,氨气被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过量的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小颗粒,冒白烟;反应的很幸福陈楚生为:4NO+3O2+2H2O=4HNO3,或2NO+O2=2NO2和3NO2+H2O=2HNO3+NO或4NO2+O2+2H2O=4HNO3;NH3+HNO3=NH4NO3;故答案为:4NO+3O2+2H2O→4HNO3,或2NO+O2→2NO2和3NO2+H2O→2HNO3+NO;或4NO2+O2+2H2O→4HNO3;NH3+HNO3→NH4NO3;
(6)沸点低的易气化吸收热量,可以做制冷剂,冷冻物质沸点高的液化后可以做冷冻物质的物质,已知NH3和N2常压下的沸点分别为:-33.5℃和-195.8℃,据此推测这两种物质中,能做制冷剂的是氨气;能用来冷冻物质的是氮气;故答案为:NH3;N2;
1898年,曾有人发明了固氮的一种方法,该法以石灰石、焦炭、空气为原料。第一步反应是石灰石分解;第二步是使第一步反应产物和焦炭反应,在电炉中的高温下制得第三步反应起始物;第三步反应中另一反应物是空气,该反应也是在电炉中完成的,生成一种固体;第四步是使该固体和水蒸气反应制得氨气。又知该固体中有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1)试写出四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简评该固氮方法。
正确答案
(1)CaCO3CaO+CO2↑; CaO+3CCaC2+CO↑;CaC2+N2
CaCN2+C ; CaCN2+3H2O(g)=CaCO3+2NH3↑。
(2)这种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原料众多,设备重,生产成本高。
前二步反应分别是石灰石的分解和制造电石的反应:
CaCO3CaO+CO2↑; CaO+3CCaC2+CO↑
第三步反应是CaC2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以取得固氮的效果。由于生成物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氮元素在此生成物中应为-3价,后者与水反应才更有可能生成NH3。N3-的等电子体有CN22-、C2N3-。如果N为-3价,在CN22-中C为+4价,在C2N3-中C为0价,不合理,因此生成物中的该离子只能为CN22-。其化学方程式为:
CaC2+N2CaCN2+C ; CaCN2+3H2O=CaCO3+2NH3↑。
这种方法较之现在的合成氨工业,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原料众多,生产成本高,因此,很快被合成氨的催化法代替。
(12分)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已知:常温下B、D、F、G、I、J是气体, F、G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D是一种碱性气体。A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 E是一种黑色氧化物,H是紫红色金属单质。(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省略)
请按要求填空:
(1)A物质的化学式是 ;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 ;
(3)反应①中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F,则转移的电子数目是 ;
(4)检验溶液A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
(5)反应②中氧化剂是 ;
正确答案
(1)NH4HCO3
(2)4NH3+5O2 4NO+6H2O Cu+4H++2NO3-===Cu2++2 NO2↑+2H2O
(3)6.02×1022
(4)取少许溶液A于试管,加入NaOH溶液,微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说明有NH4+。 (5)CuO (每空2分)
试题分析:常温下B、D、F、G、I、J是气体,F、G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分别为氧气、氮气中的一种,D是一种碱性气体,则D为NH3,E是一种黑色氧化物,H是紫红色金属单质,结合转化关系②可知,E为CuO、H为Cu,G为N2、C为H2O,故F为O2,由F与D得到I、I能与F继续反应生成J,则I为NO、J为NO2,J与C(H2O)反应生成K,K与H(Cu)反应得到二氧化氮,则K为HNO3,固体A分解得到氨气、水与气体B,B能与X反应得到F(氧气),则B为CO2,X为Na2O2;
⑴A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1,故A为NH4HCO3;
⑵通过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4NO+6H2O;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⑶反应①为2CO2+2Na2O2=2Na2CO3+O2,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氧气,其物质的量==0.05mol,反应中氧元素由-1价升高为氧气中0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0-(-1)]=0.1mol,转移电子数为6.02×1022;
⑷溶液A中阳离子为NH4+,检验NH4+的方法是:取少许溶液A于试管,加入NaOH溶液,微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说明有NH4+;
⑸反应②是氨气与CuO反应生成氮气、Cu与水,反应中CuO转化Cu元素化合价由+2降低为0价,故CuO是氧化剂。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常温下,用5.8 mol/L的氨水时实验现象明显,现用浓氨水配制该浓度的氨水480mL,需要烧杯、玻璃棒,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2)甲处药品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先将催化剂加热至红热,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反应是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乙处加入无水氯化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锥形瓶中产生的现象为 _。
(4)如果缺少乙处的干燥管,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烧瓶,则烧瓶中产生的现象为 。
(5)现用镁与石墨作电极,浓氯化铵溶液作电解液构成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正确答案
(1)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2分,缺一项得1分)
(2)碱石灰(2分);
(3)放热反应(1分); 4NH3+5O2 4NO+6H2O(2分);2 NO+O2=2NO2(2分);
(4)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产生白烟(2分,各1分)
(5)2 NH4++ 2e﹣=2NH3↑+H2↑(2分);
试题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需要先用量筒量取浓氨水,溶液体积480 mL,需要500 mL容量瓶,最后用到胶头滴管定容;(2)干燥氨气用碱石灰;(3)先预热,发生反应,然后停止加热,反应仍然可以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氨的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NO进入烧瓶与氧气反应生成NO2红棕色气体,锥形瓶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同时溶液变为红色,液面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4)如果缺少乙处的无水氯化钙的干燥,NO、水和氨气就会进入烧瓶中,NO和氧气生成红棕色气体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固体,会看到白烟;(5)此条件下构成原电池,电解质为水解显酸性的氯化铵溶液,负极为镁失电子,正极是H+ 得电子,OH-增多,正极附近显碱性,发生铵盐的碱解,有氨气放出,总正极反应为:2 NH4++ 2e﹣=2NH3↑+H2↑。
(共14分)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及其相关实验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 .
(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收集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
(3)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粒子直径在1—10nm之间)。
①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气体制纳米级碳酸钙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 ,试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离子方程式 ;
②在浓CaCl2溶液和NH3用量正确的情况下,CO2不足或过量都会导致纳米级碳酸钙产量下降,若CO2过量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不考虑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产生的少量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每空2分,共14分)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③⑦
氨气难溶于该试剂,该试剂不易挥发,不与氨气反应。
(2)⑥
(3)①NH3、 Ca2++2NH3+H2O+CO2=CaCO3+2NH4+
②Ca2+ HCO3- NH Cl-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程式是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要测定生成的氨气体积,则需要通过排液法,因此装置中所盛放的液体必须满足氨气难溶于该试剂,该试剂不易挥发,且不与氨气反应。
(2)氨气极易溶于水,但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选择装置⑥。
(3)①由于CO2难溶于水,而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首先通入的是氨气,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2++2NH3+H2O+CO2=CaCO3+2NH4+。
②如果CO2过量,则生成碳酸氢钙,所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a2+、HCO3-、NH、Cl-。
金属铝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可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气体D和F反应可生成盐,气体D和A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和B两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C、E排入大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在催化剂存在下,D可以将C或E都转化为无毒的气态单质,任意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铝在碱性条件下与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除去气体C中的杂质气体E的化学方法: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Al与NO3-在酸性条件下反应,Al与被还原的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正确答案
(1)Al3++3AlO2-+6H2O=4Al(OH)3↓ (2分)
(2)8NH3+6NO27N2+12H2O 或4NH3+6NO
5N2+6H2O(2分)
(3)8Al+3NO3-+5OH-+2H2O=8AlO2-+3NH3↑ (2分)
(4)3NO2+H2O=2HNO3+NO(2分) (5)1:1 (2分)
试题分析:
(1)A和B两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由信息可知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铝。
(2)能转化成无毒的物质,则该物质是氮气。
(3)由流程中的信息铝在碱性条件可以反应得到溶液,所以生成了偏铝酸根。
(4)杂质气体为二氧化氮,除杂时使用水即可。
(5)根据方程式,化合价升降守恒计算可得。
将10g铁粉置于40mL较浓的硝酸中,微热完全反应时,收集到NO2和NO混合气体1792mL(标准状况下),还残留4.4g固体。求:
(1)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
(2)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NO和NO2的体积比;
(4)写出总的化学方程式。
正确答案
(1)2:5 (2分) (2)7mol/L (2分) (3)3:1(2分)
(4)(2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