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硝酸硫酸
- 共7509题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液氨易气化,吸收热量,则液氨可以做制冷剂,故A正确;
B.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或浓硝酸中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与酸反应,发生钝化现象,可以用铁制或铝制的容器来盛放浓硝酸或浓硫酸,故B正确;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治疗胃酸过多,故C错误;
D.硅酸钠的水溶液呈水玻璃,水玻璃是矿物胶,不燃烧,而将硅酸钠涂在木材表面就阻隔了木材与空气中氧气的直接接触,水玻璃可用作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故D正确.
故选C.
已知NH3极易溶于水,下列组合中不能形成喷泉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能产生喷泉现象,故A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不能形成喷泉,故B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能产生喷泉现象,故C错误;
D.二氧化氮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与水,使瓶内气压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D错误.
故选B.
教材中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哪一种性质(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的还原性表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作还原剂,故A错误;
B.氨气比空气轻说明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故B错误;
C.氨气易液化说明氨气的沸点低,故C错误;
D.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形成压强差而产生喷泉实验,所以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极易溶于水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2015秋•寿光市校级月考)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喷泉实验中因溶于水导致圆底烧瓶中压强减小,从而形成喷泉,故A正确;
B.常温下,铝被浓硝酸氧化在铝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保护了内部的铝不再受到氧化,这种现象称为钝化,故可以用铝罐来贮存浓硝酸,故B正确;
C.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其原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杀菌消毒、漂白的作用,故C正确;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脱水生成炭黑,浓硫酸吸水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②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可能被还原为更低价态,则稀HNO3氧化性强于浓HNO3
③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通风处
④稀HNO3和活泼金属反应时主要得到氢气.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因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①正确;
②与金属反应时,稀HNO3被还原为NO,反应缓慢,浓HNO3被还原为NO2,反应剧烈,所以稀HNO3的氧化性弱于浓
HNO3,故②错误;
③氨盐受热易分解,因此贮存氨态氮肥时要密封保存,并放在阴凉处,故③正确;
④由于稀HNO3的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一般生成氮的氧化物,还可以生成硝酸铵,故④错误;
对下列物质的用途解释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易液化,则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可用于漂白纸浆是利用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是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故B错误;
C.明矾是强酸弱碱盐,铝离子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能净水,故C正确;
D.铝更耐腐蚀的原因是在空气中,铝的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铝进一步氧化,从而使其更耐腐蚀,故D正确.
故选B.
如图所示实验非常有趣,想必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它体现了氨的性质包括( )
①氧化性 ②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③还原性 ④极易溶解于水.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喷泉实验的现象为:形成喷泉,酚酞溶液变红色,形成喷泉原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酚酞溶液变红色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NH3∙H2O⇌NH4++OH-.
故选A.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进行喷泉实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常温下,1体积水中溶解700体积的氨气,NH3极易溶于水而致容器压强减小,可做喷泉实验,故A不选;
B.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且和水不反应,不能使烧瓶内压强减小,不能形成喷泉,故B选;
C.CO2可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从而形成压强差,可做喷泉实验,故C不选;
D.常温下,1体积水中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故D不选;
故选B.
(2014秋•杭州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H2和N2合成氨以及自然界中放电时O2和N2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都是将氮的单质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属于氮的固定,故B正确;
C.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无二氧化氮生成,故C错误;
D.铵盐和强碱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无关,故A错误;
B.确定其中是否含有SO42-,先加入HCl溶液,如果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Ag+,并且排除SO32-、CO32-等离子的影响,再加入BaCl2,如果产生白色沉淀则有SO42-,向溶液中加盐酸酸化的BaCl2,不能排除Ag+的影响,可能生成AgCl沉淀,故B错误;
C.浓硫酸有吸收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大,故C错误;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水的量减少,溶液体积变小,则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