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可用蘸浓氨水的棉棒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B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

C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

D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用浓氨水来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其反应的方程式为3Cl2+8NH3═N2+6NH4Cl,利用该反应中产生白烟这一现象来判断管道是否漏气,故A正确;

B、明矾不具有氧化性,不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只能用于水的净化,故B错误;

C、焦炭可以和二氧化硅之间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工业上用此法制取粗硅,故C正确;

D、CaO能与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进一步被氧化为硫酸钙,CaO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实验室可用NH4Cl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DNH3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因而,不能用氨作制冷剂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当滴管内的水进入烧瓶内时,氨气大量溶于水,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瓶中,剩余氨气又溶于进入瓶中的水,形成喷泉,最终水充满烧瓶,故A正确;

B.HCl+NH3=NH4Cl在反应中氨气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能表现氨气还原性,故B错误;

C.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固体NH4Cl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含量低,不能用石灰水制备,故C错误;

D.因NH3易液化,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液氨常用作制冷剂,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图为某套实验装置示意图,无法看到实验说明,加热装置已经省略.

I.甲同学认为当D处盛放V2O5作催化剂时,此套装置可用于合成物质X,并预测E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将有固体X出现.

(1)事实上此装置所附实验说明符合甲同学的推断,那么A中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C装置中盛放的液体药品的名称是______

(2)甲同学方案中为了提高A装置产物的转化率,可以增大B装置产物的通入量,欲知A、B两装置中产物在D中的通入量,可通过观察______得知.

(3)本实验在设计上有无缺失之处?若有请答出改进方案______;(若无,此问可不答)

II.乙同学认为若D处盛放铂铑合金网作催化剂,则此套装置也可用于合成物质Y,并预测E处冰水冷却的U型管中将有红棕色气体生成,且越接近U型管底部颜色越浅.

(4)写出乙同学认为的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对于A处,乙认为没有加热装置,请代乙阐述A中气体的产生原理______(6)若要用上述装置完成乙同学所认为的实验,且C处所起作用与合成X时所起作用基 本一致,那么C处的广口瓶应改为______,所装药品为______

正确答案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浓硫酸

C中两导管口气泡的产生速率

有,应在EF之间连接一个防倒吸装置

4NH3+5O24NO+6H2O(若多写2NO+O2=2NO2也可以)

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加至圆底烧瓶中的固体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中,反应放热溶液中c(OH-)增大氨水浓度增大,上述三个因素均导致氨水中的平衡:NH3+H2O⇌NH3•H2O⇌NH4++OH-向左移动致使NH3逸出

U形管或干燥管

碱石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解析

解:(1)V2O5作催化剂时,是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时的反应条件,所以A是制取二氧化硫的装置,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干燥二氧化硫用浓硫酸,

故答案为::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浓硫酸;

(2)C装置的作用:干燥二氧化硫;调节二氧化硫和氧气的混合比例;可控制二氧化硫和氧气的产生速率,欲知二氧化硫和氧气在D中的通入量,可通过观察C中两导管口气泡的产生速率来判断,故答案为:C中两导管口气泡的产生速率;

(3)F装置进行尾气处理时,易导致倒吸现象的产生,所以应在EF之间连接一个防倒吸装置,故答案为:有,应在EF之间连接一个防倒吸装置;

(4)铂铑合金网作催化剂,是氨气的催化氧化时的反应条件,所以D装置是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若多写2NO+O2=2NO2也可以);

(5)可以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混合不加热的方法来制氨气,其原理是:化学平衡NH3+H2O⇌NH3•H2O⇌NH4++OH-的移动原理,故答案为:将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加至圆底烧瓶中的固体NaOH(或生石灰或碱石灰)中,反应放热溶液中c(OH-)增大氨水浓度增大,上述三个因素均导致氨水中的平衡:NH3+H2O⇌NH3•H2O⇌NH4++OH-向左移动致使NH3逸出;

(6)氨气是碱性气体,需用碱石灰干燥氨气,固体干燥剂放在干燥管中,故答案为:U形管或干燥管,碱石灰(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B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离子方程式为:NH+OH-NH3+3H2O

C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导管、集气瓶

D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迅速上升,能证明氨气和氯化氢都是易溶于水的气体,故A正确;

B、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会发生发应生成碳酸钠、水以及氨气,发生的反应为:NH4++2OH-+HCO3-═NH3↑+H2O+CO32-,故B错误;

C、固体和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大试管、导管、集气瓶,故C正确;

D、氨气是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以据此检验氨气,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的原理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或者溴水都能使它们褪色,均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B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HNO3的玻璃棒靠近时有白烟产生,是因为氨气有还原性

C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NH4+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办法制取氨气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红棕色退去,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A错误;

B、有白烟产生说明生成氯化铵固体颗粒,体现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和碱性,故B错误;

C、溶液中可能含有氢离子等,优先与氢氧根离子反应,铵根离子不能反应.氨气极易溶于水,稀溶液中,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加热,不能产生氨气,故不能说明原溶液中是否含有NH4+,故C错误;

D、氨水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可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向氨水中滴加紫色的石蕊溶液,无色溶液变红色

B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C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溶液逐渐褪色

D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溶液逐渐褪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而使氨水呈碱性,红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所以溶液呈现蓝色,故A错误;

B.在水溶液里,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有蓝色沉淀产生,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和品红溶液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正确;

D.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酸性高锰酸钾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而褪色,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3的是(  )

A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液变红

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气体与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

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氨气通入酚酞溶液中发生反应NH3+H2O=NH3•H2O,NH3•H2O⇌NH4++OH-溶液呈碱性,酚酞溶液变红,该操作可以单纯检验氨气的存在,故A正确;

B、氨气是碱性气体,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操作可以检验NH3,故B正确;

C、浓硫酸是难挥发性的酸,此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气,故C错误;

D、浓硝酸、浓盐酸都有挥发性,挥发出的分子会和氨气反应生成白色的烟,该操作可以检验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主要是O2

D氯水在光亮处久置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新制氯水中含有Cl2、HClO、H2O三种分子,故A错误;

B、新制氯水中含有H+,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含有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试纸褪色,故B正确;

C、氯水中含有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氧气,该气体是O2,故C正确;

D、氯水放置数天后,次氯酸分解生成盐酸,酸性增强,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学生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某种无色试剂,挂在铁架台上(保持湿润).另取一只盛有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儿,发现白色纸蝴蝶上的喷洒液转变为红色,喷洒在纸蝴蝶上的试剂与小烧杯中的溶液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从白色的蝴蝶变成红色可推断滤纸上喷洒的物质不是石蕊,而是酚酞试液;浓氨水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遇到试剂中的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无色的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挥发性,不能使蝴蝶变红.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铜川校级期末)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  )

AH2

BCO和H2

CNH3

DCH3CH2OH(气)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金属铜是红色物质,硫酸铜白色粉末遇水变蓝,易液化的气体遇到冰水混合物会变为液体,说明X物质具有还原性、且X和CuO反应生成水,且该物质易液化,符合条件的只有乙醇,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