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硝酸硫酸
- 共7509题
氨水中所含有的分子和离子有( )
① ②H2O ③NH3 ④NH3•H2O ⑤H+ ⑥OH-.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氨水中存在化学平衡:H2O⇌H++OH-,NH3+H2O⇌NH3•H2O⇌NH4++OH-;溶液中存在三种分子:NH3、H2O、NH3•H2O;三种离子:NH4+、OH-、H+;
故选:B;
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3NO2+H2O=2HNO3+NO,HNO3=H++NO3-,硝酸是酸,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溶液呈酸性,故A错误;
B.氯化氢溶于水得盐酸,HCl=H++Cl-,所以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SO2+H2O=H2SO3,H2SO3⇌H++HSO3-,所以溶液呈酸性,故C错误;
D.NH3+H2O=NH3.H2O⇌NH4++OH-,所以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有强氧化性,能把变价金属氧化成最高价,所以氯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故A正确.
B、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氯化氢气体与氨气相遇,生成氯化铵固体,所以有大量的白烟生成,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蔗糖中含有C、H、O三种元素,浓硫酸能把蔗糖中的H、O元素按2:1的比例以水分子的形式脱去,最后把蔗糖氧化成单质C,所以浓硫酸主要表现出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C正确.
D、铜和硝酸生成硝酸铜,硝酸铜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硝酸根离子,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相当于又有了硝酸,所以铜又能溶解,故D错误.
故选D.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氨水易挥发,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会产生氨气,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现象是有白烟生成,故A正确;
B、氨气为碱性气体,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氨气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故B错误;
C、氨气与氯化物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如氯化物溶液变浑浊,可能生成难溶性氢氧化物,但不一定为
Al(0H)3,也可能为Mg(OH)2等沉淀,故C错误;
D、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是与水反应生成NH3•H2O,电离生成OH-离子,溶液呈碱性,但氨气为非电解质,不属于碱,故D错误.
故选A.
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请回答有关氨的下列问题:
(1)已知:N2(g)+O2(g)═2NO(g)△H=+akJ/mol
4NH3(g)+5O2(g)═4NO(g)+6H2O(g)△H=-bkJ/mol
2H2(g)+O2(g)═2H20(g)△H=-ckJ/mol
则N2(g)+3H2(g)⇌2NH3(g)的△H=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将3molN2气体和7molH2气体通入到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80%,则其平衡常数为______.改变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且平衡常数不变的是______;
①增大压强 ②增大反应物质的浓度 ③使用催化剂 ④降低温度
(3)可以用氯气来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则会有白烟(成份为氯化铵)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工业生产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ol/L,实验室若需用80mL浓度为5mol/L的氨水时,需取20mol/L的氨水______mL(用100mL的容量瓶).假如该氨水的pH=a,加入相同体积的盐酸时,两溶液恰好反应,则此盐酸的pH______14-a(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正确答案
a+-
kJ/mol
(或0.031)
①②
8NH3+3Cl2=N2+6NH4Cl
25mL
小于
解析
解:(1)根据盖斯定律,化学反应N2(g)+3H2(g)⇌2NH3(g)可以由反应N2(g)+O2(g)═2NO(g)加上4NH3(g)+5O2(g)═4NO(g)+6H2O(g)乘以再加上反应2H2(g)+O2(g)═2H20(g)乘以
获得,所以N2(g)+3H2(g)⇌2NH3(g)的△H=a+
-
kJ/mol,故答案为:a+
-
kJ/mol;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设变化的氮气浓度为x,
N2(g)+3H2(g)⇌2NH3(g)
初始浓度:3 7 0
变化浓度:x 3x 2x
平衡浓度:3-x 7-3x 2x
根据题意则=80%
解得:x=1
据K==
=
(或0.031),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者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K是温度的函数,温度变化会引起常数的变化,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故选①②,故答案为:
(或0.031);①②;
(3)氯气和氨气的反应方程式为:8NH3+3Cl2═N2+6NH4Cl,故答案为:8NH3+3Cl2═N2+6NH4Cl;
(4)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保持不变,设需取20mol/L的氨水体积为V,则:20mol/L•V=80mL•5mol/L,解得V=25ml,
氨水的pH=a,则氨水的浓度大于10a-14,所以消耗相同体积的盐酸的浓度大于10a-14,即此盐酸的pH小于14-a,故答案为:小于;
在氮的单质和化合物中,遇到HCl会产生白烟的是______;与氢氧化钙加热发生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_.(用字母填空)
A、氮气B、氨气C、硝酸钠D、氯化铵.
正确答案
B
D
解析
解:氨气和氯化氢相遇时发生反应生成白烟,该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在加热条件下,铵盐和氢氧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氯化铵属于铵盐,氨气属于碱性气体,极易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故答案为:B;D.
研制和开发不含碳并可工业生产的清洁能源,一直是科学家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液氨被人们视为一种潜在的清洁燃料.液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和氢燃料相比有关数据见下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①以氨和氢为燃料时,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②氨泄漏到空气中比氢气更易发生爆炸
③等质量的氨和氢分别燃烧,氢放出的热量少
④氮的液化比氢容易得多.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NH3燃烧生成N2和H2O,H2为燃烧生成H2O,以NH3和H2为燃料,反应的产物只有N2和H2O,没有温室气体CO2产生,因此不会加剧温室效应;故①正确;
②氨气在空气中难以与氧气反应,并且有强烈刺激性,当不慎泄漏时,反而着火的危险性较小,不易爆炸,况且人们对于大气中所含氨的有感浓度很低,可以及早发现,故②错误;
③假设氨气和氢气的质量为a,氨气燃烧放出的热量=≈18.32akJ,氢气放出的热量=
≈118.02akJ,118.02kJ>18.32akJ,所以等质量的氨和氢分别燃烧,氢放出的热量多,故③错误;
④由题中所给数据可知:氢的沸点-252.6℃,氨的沸点-33.50℃,NH3比H2易液化,也易贮存,故④正确;
正确的是①④.
故选C
关于氨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易液化,液氨挥发为气体吸热,因此可用来做制冷剂,故A正确;
B、易溶于水,减小容器中的压强形成喷泉,氨易溶解于水,因此可用来做喷泉实验,故B正确;
C、氨极易溶于水,和氨气的稳定性无关,氨气的稳定性由分子中的共价键强弱判断,故C错误;
D、氨气溶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剂变红色,故D正确;
故选C.
都能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 )(烧杯内为NaOH溶液)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CO2+2NaOH═Na2CO3+H2O,HCl+NaOH═NaCl+H2O,可以使烧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瓶内外存在压强差,能形成喷泉,故A正确;
B、氨气和氢氧化钠不反应,但是氨气极易溶于水,使烧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能形成喷泉;甲烷不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溶解,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故B错误;
C、一氧化碳不与NaOH溶液反应,也不溶解,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
D、一氧化氮不能使烧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变小,不能形成喷泉,故D错误.
故选:A.
(2016春•盐城校级月考)下列物质的制备与工业生产相符的是( )
①NH3NO
HNO3
②浓HClCl2
漂白粉
③MgCl2(aq)无水MgCl2
Mg
④饱和NaCl(aq) NaHCO3
Na2CO3
⑤铝土矿NaAlO2溶液
Al(OH)3
Al2O3
Al.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工业用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过程为:NH3NO
HNO3,故正确;
②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工业流程:①NaCl溶液Cl2
漂白粉,故错误;
③工业上制Mg的工业流程:MgC12溶液:MgCl2(aq)MgC12•6H2O
无水MgCl2
Mg,故错误;
④联合制碱法工业流程为:饱和NaCl(aq) NaHCO3
Na2CO3,故正确;
⑤工业制铝流程:铝土矿NaAlO2溶液
Al(OH)3
Al2O3
Al,故正确;
故选:A.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