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______(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

A.生石灰       B.二氧化硅   C.五氧化磷    D.烧碱

(3)B装置的作用______;E装置的作用______

(4)通入C装置的两导管左边长、右边短,原因是______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再无其它产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6)从装置C的G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有毒的黄绿色气体,如何处理?______.

正确答案

(1)二氧化锰可以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反应的实质为:MnO2+4H++2Cl-Cl2↑+Mn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Cl2↑+Mn2++2H2O;

(2)浓氨水可以和生石灰或烧碱或碱石灰等具有吸水性的物质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而氨气可以和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五氧化磷反应而不能用它们来制取,故答案为:AD;

(3)B装置中,可以用碱石灰干燥氨气,E装置中,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故答案为:干燥氨气;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4)氦气的密度小,氯气的密度更大,C装置的两导管左边长、右边短,这样便于两种气体充分接触而反应,故答案为:因为氦气的密度小,氯气的密度更大,这样便于两种气体充分接触而反应;

(5)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和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氮气,即8NH3+3Cl2═6NH4Cl+N2,故答案为:8NH3+3Cl2═6NH4Cl+N2

(6)氯气是酸性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来进行尾气处理,或者是通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气球收集,故答案为: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中或通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气球收集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甲、乙、丙均为常见气体,其中甲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乙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丙有刺激性气味,且一个丙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

(1)实验室中可用下图A或B装置与相应的药品制得丙.

①A中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B中分液漏斗内盛放的物质丁是______,圆底烧瓶内的物质是______.(均填名称)

(2)工业上将甲和乙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取丙.下图是甲和乙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丙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①将丙和CO2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有碳酸氢钠晶体析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为了验证上述晶体既不是NH4HCO3、也不是NaCl而是NaHCO3,设计实验方案如下,完成下列部分实验报告:

(5)若用(1)中得A制取丙,并用园底烧瓶通过排气法收集丙(标准状况),然后进行喷泉实验.当水进入到烧瓶体积得3/5时,液面不再上升,此时立即关闭止水夹,烧瓶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mol/L(精确到0.001).

正确答案

(1)①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②实验室还可以用浓氨水和氧化钙或氢氧化钠、碱石灰制取氨气,所以液体是浓氨水,固体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或碱石灰;故答案为:浓氨水;氧化钙(氢氧化钠或碱石灰);   

(2)△H=-(600-508)=-92kJ/mol,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92kJ/mol,

故答案为:N2(g)+3H2(g)⇌2NH3(g)△H=-92kJ/mol;                       

(3)点燃条件下,氨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故答案为:4NH3+3O2 2N2+6H2O;

(4)①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和过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铵,且原来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会析出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为:NH3+CO2+H2O+Na+=NaHCO3↓+NH4+,故答案为:NH3+CO2+H2O+Na+=NaHCO3↓+NH4+;                      

②将固体加热后,有固体剩余,说明该固体不是碳酸氢铵,向冷却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有气体生成,说明该固体为碳酸盐而不是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CO32-+2H+=H2O+CO2↑,

故答案为:

(5)c====mol/L=0.0045mol/L,故答案为:0.004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a. 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b. 甲分子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18个电子。

(1)X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①;②NH4Cl、Ca(OH)2(答案合理即可);③NH3·H2ONH4++OH- (3)PCl5(4)P3N3Cl6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常温下由三种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气体单质X、Y、Z,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X分子中含共价键最多;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

(1)写出X的结构式是______;化合物丙中存在的作用力:______.

(2)实验室中经常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并收集甲(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但缺少收集装置).

请在如图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并将导管补充完整).

②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______.(用电离方程式解释)

正确答案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化合物丙是氯化铵,甲和乙是氯化氢和氨气中的一种,因为氨气是氮气和氢气化合而成的,氯化氢是氢气和氯气化合而成的,所以Y一定是氢气,X分子中含共价键最多,所以X是氮气,Z是氯气,甲是氨气,乙是氯化氢.

(1)氮气的结构式为:N≡N,氯化铵是离子晶体,其中的作用力是离子键,故答案为:N≡N;离子键;

(2)①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装置图为:

,故答案为:

②实验室中有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反应生成氨气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故答案为: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③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显红色,因为NH3•H2O=NH4++OH-,故答案为:NH3•H2O=NH4++OH-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取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每空1分)若实验室只有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铵固体、氧化钙、无水氯化钙、石蕊试液和如图1所示气体发生装置,你认为他们能制得所需的气体吗?把你的判断填入下表:

收集氯化氢气体应该使用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作干燥剂.

(3)如果用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引水上喷.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4)如果用图3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气体,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

(5)若至喷泉实验停止时,图2中剩有烧瓶容积1/5的气体;图3烧瓶中剩有烧瓶容积1/4的气体;则图3烧瓶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两种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图2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图3烧瓶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6)若使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铵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相等,应如何操作:______.

正确答案

(1)实验室用熟石灰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氨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2)该装置是固液或液液不加热型装置,所以制得气体的物质应具有挥发性,利用另一混合物溶解过程放出的热量使其挥发,且混合物中两种物质不反应生成其他气体,所以制取氨气选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或氧化钙;制取氯化氢气体选用浓盐酸和浓硫酸.

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为碱性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故答案为:向上排空气;碱石灰;

(3)氨气极易溶于水,如果打开止水夹,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

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氨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加热时烧瓶内压强增大,气体体积膨胀,当氨气与水接触时,因氨气极易溶于水而导致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而形成喷泉,

故答案为: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气体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5)由题意知,溶解于水的氯化氢气体占烧瓶的,即溶液的体积占烧瓶的,C(HCl)==mol/L=mol/L;

同理,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mol/L;

所以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故答案为:mol/L;相等.

(6)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相等,氯化铵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分别为:Cl-、OH-、NH4+、H+,如果溶液中铵离子和氯离子浓度相等,根据电荷守恒知,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也相等,所以溶液的PH=7,故操作是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溶液PH=7.

故答案为:向混合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溶液PH=7.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装置如图所示(A装置未画出),其中A为气体发生装置.A中所用试剂从下列固体物质中选取:a.NH4HCO3、b.NH4Cl、c.Ca(OH)2、d.NaOH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部分实验现象如下:铂丝继续保持红热,F处铜片逐渐溶解.

(1)实验室制取A中气体时若只用一种试剂,该试剂是______(填备选试剂的字母);此时A中主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填名称).

(2)A中产生的物质被B中Na2O2充分吸收,写出任意一个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对于C中发生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b.工业上进行该反应时,可采取高压的条件提高反应物转化率

c.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之比一定是4:5

(4)请在下图坐标中画出C装置中反应发生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并在虚线上分别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______.

(5)待实验结束后,将B中固体混合物溶于500mL1mol•L-1 盐酸中,产生无色混合气体甲,溶液呈中性,则实验前B中原有Na2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甲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L(忽略气体的溶解).

正确答案

(1)根据题意: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气体通过B装置片刻后,撤去C处酒精灯,铂丝继续保持红热,F处铜片逐渐溶解,说明有硝酸生成,所以A中获得的是氨气,加热NH4HCO3分解可以产生氨气,固体加热分解可以在大试管中进行,故答案为:a;试管、酒精灯;

(2)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 或2Na2O2+2CO2=2Na2CO3+O2

(3)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条件下能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4NH3 十 5O24NO+6H2O,

a.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可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正确;

b.工业上进行该反应时,采取高压的条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物转化率降低,故错误;

c.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之比可能是4:5,这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和转化率有关,故错误;

故选a.

(4)撤去C处酒精灯,铂丝继续保持红热,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知,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故答案为:

(5)水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将B中固体混合物溶于500mL1mol•L-1 盐酸中,产生无色混合气体甲,溶液呈中性,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根据钠原子守恒计算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HCl--NaCl--Na2O2      1              

1mol•L-1×0.5L         0.25mol

所以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NH4HCO3NH3↑+H2O+CO2

2H2O+2Na2O2=4NaOH+O2

2CO2+2Na2O2=2Na2CO3+O2根据方程式知,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同,水和二氧化碳分别与过氧化钠反应需要的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相同,都是0.125mol;

碳酸氢铵生成的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铵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相同.

设二氧化碳的体积为V.

2CO2+2Na2O2=2Na2CO3+O2  44.8L       2mol

  V            0.125mol

V=2.8L

故答案为:0.25;2.8.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久置的浓硝酸发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氨水显弱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浓氨水与浓盐酸接近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__________________检验NH3是否充满。

正确答案

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氨水中含有氢氧根离子;生成白色晶体;NH3+HCl==NH4Cl;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X、Y、Z两两之间发生反应生成A、B、C三种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

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少1个,B、C 两种分子中的电子数均等于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结构式是_________,C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

(2)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C。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圆底烧瓶收集C的仪器装置简图。

②实验室制备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常情况下,实验室检验C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4)A与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1.2L(标准状况下)Y单质时,需要C的质量是_____g。

正确答案

(1)H-O-H;

(2)4NH3+5O24NO+6H2O

(3)①;②2NH4Cl + Ca(OH)2CaCl+ 2NH3↑+ 2H2O;③用镊子夹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气体,若试纸变蓝,则证明是氨气(或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气体,若产生大量白烟,则证明是氨气);④NH+ H2ONH3·H2ONH4+ OH- (4)6.8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侯德榜先生是我国举世闻名的化工专家,他对制碱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称作“侯氏制碱法”.右图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碳酸氢钠一步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为:

①连接好装置,检验气密性,在仪器内装入药品.

②先从D的分液漏斗中连续滴下浓氨水,直到产生的气体不能再在C中的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时.再通入A中产生的气体.片刻后,烧杯中析出白色固体(碳酸氢钠).继续向C中通入两种气体,直到不再有固体产生为止.

③过滤烧杯内所得的混合物,得到碳酸氢钠固体.

④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固体,发生反应:

NaCl(s)+NH4Cl(aq)=NaCl(aq)+NH4Cl(s),搅拌后过滤,滤出物可用作化肥.

⑤滤液再注入烧杯C中,重复使用,进行下一次制备…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

(2)烧杯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A中常选用的固体为______;B中应选用的液体为______.

(4)步骤②中必须先让D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后,再让A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原因是______.

(5)步骤④是在较高温度(如60℃)下还是在较低温度下(如0℃~10℃)下进行合适?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6)步骤④中所得的氯化铵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约占5%~8%),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氯化铵.简要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

正确答案

(1)检验装置气密性,主要是利用装置内的压强变化来判断,用手握住装置A的烧瓶(或微热),看到B瓶中玻璃管口和C中左边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将手拿开,玻璃管内部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A及左半部分气密性良好;

故答案为:用手握住装置A的烧瓶(或微热),看到B瓶中玻璃管口和C中左边玻璃管口有气泡冒出,将手拿开,玻璃管内部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A及左半部分气密性良好;

(2)烧杯C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氨气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故答案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

(3)A装置是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所以固体为CaCO3;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若不除去碳酸氢钠难以形成,所以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饱和氯化钠溶液除去;

故答案为:饱和NaHCO3溶液或水或饱和食盐水;

(4)步骤②中必须先让D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后,再让A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因为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O2大,先通NH3有利于吸收更多的CO2,从而生成更多的NaHCO3

故答案为: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CO2大,先通NH3有利于吸收更多的CO2,从而生成更多的NaHCO3

(5)步骤④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固体,发生反应:NaCl(s)+NH4Cl(aq)=NaCl(aq)+NH4Cl(s),温度越高氯化铵的溶解度增大不利于氯化铵的晶体析出,所以应在温度较低 的条件下析出氯化铵晶体,故答案为:较低;

(6)步骤④中所得的氯化铵晶体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约占5%~8%),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氯化铵,是利用氯化铵的分解产物为气体,温度降低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会重新生成固体氯化氨,方法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看到试管上端有白烟生成(或试管口有白色晶体),最后剩余极少量的固体,从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氯化铵;

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看到试管上端有白烟生成(或试管口有白色晶体),最后剩余极少量的固体,从而证明所得固体的成分大部分是氯化铵;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图.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______.

②若试管内只装有碳酸氢铵固体,需把加热所得气体进行适当处理可获得纯净的氨气,则在球形干燥管中装放的固体药品名称为

______(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省去).

正确答案

(1)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来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可以用水来洗气,氧化铝可以和强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盐,但是二氧化硅不能,过滤机可以实现分离,氢氧化钠可以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碳酸钠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钠将碳酸氢钠除去,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水和四氯化碳不相溶,萃取后分液即可以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I2水溶液,故答案为:

(2)①实验室中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来制取氨气,原理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②氨气是碱性气体,可以用碱石灰来干燥,故答案为:碱石灰.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