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硝酸硫酸
- 共7509题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1)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
①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向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
(2)利用图3装置,在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H2SO4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3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瓶外放一水槽,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_。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4)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1、2是______ (填“增大” 或“减小”)上部烧瓶内的压强。图3是
______(填“增大”或 “减小”)下部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装置图________原理相似。
正确答案
(1)①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②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至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移去热毛巾
(2)D
(3)A
(4)减小;增大;3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室欲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氨气。
①请在图中烧瓶内绘出导管所缺部分。
②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③为吸收多余的氨气,烧杯中的试剂是______
(2)氨有很多重要性质。
①将酚酞溶液滴加到氨水中溶液呈红色,其原因是____。
②管道工人曾经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出现白烟,说明有氯气泄露,同时还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气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写出氨的两种用途____。
正确答案
(1)①
②2NH4Cl+2Ca(OH)2CaCl2+2NH3↑+2H2O
③水(或稀盐酸、硫酸等)
(2)①氨水显碱性(NH3·H2ONH4++OH-)
②8NH3+3Cl2=N2 +6NH4Cl
(3)作制冷剂、制硝酸、制化肥、铵盐、纯碱等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最好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图中空白处所需仪器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仪器编号,固定装置省略)。
(2)该装置补充完整后,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试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对该装置进行改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①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B处试剂足量,则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NH4HCO3或(NH4)2CO3;e、f、g、h
(2)①在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②在D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3)①吸收CO2和水蒸气,并生成O2;②4NH3+5O24NO+6H2O;③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某研究小组进行与NH3有关的系列实验。
(1)从上图中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制取干燥NH3的装置简图(添加必须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不用画),并标明所用试剂。
(2)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3)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数目的分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B管的容积是A管的2倍。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HCl和NH3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装置气密性好)
①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操作是_________ 。控制活塞K4、K5,调节C,使B管充满与A管同压的干燥NH3。
②缓慢开启活塞K3,A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时,B管中预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提示:选用仪器:分液漏斗、烧瓶、U型管(或干燥管)、集气瓶等连接。
(2)8NH3+3Br2=N2+6NH4Br(或2NH3+3Br2=N2+6HBr,NH3+HBr=NH4Br)
(3)①关闭活塞③,打开活塞①②,从②处导如HCl气体,①处出现白色酸雾时(或①处放湿润蓝色石蕊试纸,试纸变红时),关闭活塞①②。
②产生白烟;B管中恰好充满石蜡油而石蜡油不进入A管;A管中的HCl可能混有空气。
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下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部分固定夹持装置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的NH3,需选用上述仪器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若选用了C、D,则C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制纳米级碳酸钙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CDE;碱石灰;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2)NH3;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3)取少量样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否则不是
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可以制得纳米级碳酸钙。下图所示A-E为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部分固定夹持装置略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的NH3,需选用上述仪器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写出A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了C、D,则C中盛放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为
_________________ 。
(2)向浓CaCl2溶液中通入NH3和CO2气制纳米级碳酸钙时,应先通入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纳米级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所得碳酸钙样品颗粒是否为纳米级。答: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CDE;碱石灰;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吸收尾气(防止空气污染),防倒吸
(2)NH3;CaCl2+CO2+2NH3+H2O==CaCO3+2NH4Cl
(3)取少量样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照射,若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是纳米级,否则不是
在浓CaCl2溶液中通入氨气和CO2,再经过滤可以制得纳米碳酸钙。
(1)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2)若不通入氨气能否生成CaCO3?________。
(3)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_________装置回收(填代号)。
(4)根据上述反应原理,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CO2能得到NaHCO3,若食盐水中含有KCl杂质,则检验得到的NaHCO3中是否混有钾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引流
(2)不能
(3)b
(4)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固体粉末于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某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氨气和氨气的还原性等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 题的解答。
[资料获悉]
①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O+2NH33Cu+N2+3H2O
②Cu2O粉末呈红色;Cu2O是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不稳定,易转化为Cu 和Cu2+ :Cu+ Cu+Cu2+ 。
③在空气中高温灼烧时:Cu2O稳定、不分解,而CuO将分解生成Cu2O和O2。
[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
(1)A装置是氨气的发生装置,则实验前大试管中应加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该实验设计有一定的缺陷,A装置产生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影响了实验结论,应在A和B之间增加一个装有_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的干燥装置。
(3)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为黑色固体变成红色,C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 。
[交流讨论]
(4)乙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氧化亚铜)。现有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及pH试纸,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证明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所要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5)丙同学认为可通过高温灼烧红色固体,并称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来确定是否含有Cu2O。他先称干燥坩埚的质量为a g,再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 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最后称得总质量为c g。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只含有Cu,则经高温灼烧后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a、b、c应符合数学关系为c< ____________ 。
[拓展延伸]
(6)丁同学认为利用上述实验设计改进后的装置还可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他是通过测定反应物CuO的质量和生成物H2O的质量来完成的。若实验测得完全反应的CuO和生成的H2O的质量分别为m(CuO)、m(H2O),则据此计算Cu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代数式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NH4Cl , Ca(OH)2
(2)碱石灰
(3)无水CuSO4变成蓝色
(4)稀H2SO4 (5)Cu2O ;
(6)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制取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只有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铵固体、氧化钙、无水氯化钙、石蕊试液和如图1所示气体发生装置,你认为他们能制得所需的气体吗?把你的判断填入下表
收集氯化氢气体应使用______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______作干燥剂。
(3)如果用图2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引发水上喷。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图3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氯化氢气体,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至喷泉实验停止图,图2中剩有烧瓶容积1/5的气体;图3烧瓶中剩有烧瓶容积1/4的气体;则图3烧瓶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两种气体均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图2烧瓶中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图3烧瓶中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6)若取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若使上述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中NH4+离子浓度等于Cl-离子浓度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2)
向上排空气;氢氧化钠固体或氧化钙
(3)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将烧瓶捂热,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答案合理即可)
(5)1/22.4mol/L(或0.45mol/L);等于
(6)c(Cl-)>c(NH4+)>c(H+)>c(OH-);向混合液中滴加氨水至溶液pH=7
下列装置可用于某些气体的制备、干燥、性质的验证和尾气的处理(加热及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仪器装置可任意选用,必要时可重复选用)。
(1)当平底烧瓶中盛装锌片,分液漏斗中盛装稀硫酸时,可验证H2的还原性并检验其氧化产物。
①当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B→B→C时,两次使用B装置,其中所盛的药品依次是CuO、_________。
②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加热B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平底烧瓶中盛装Na2O2固体,分液漏斗中盛装浓氨水,B中盛装固体催化剂,可进行氨的催化剂氧化,其反应产物为NO和H2O。
①各仪器装置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A→C→B→C,请写出B中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②装置B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平底烧瓶中盛装MnO2分液漏斗中盛装浓盐酸,B中是纯铁粉,则可选用如图仪器装置制取纯净的FeCl3 (FeCl3遇水蒸气产生白雾)。
①根据气流方向,从图中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实验,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填字母): A→( )→( )→( )→( )→( );实验过程中,A、B两处均需要加热但不能同时加热,应先加热____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B中的反应发生后就可以停止加热,这说明B中的反应是_________(填“吸”或“放”)热反应。
②设计一种方案,证实实验结束后,B中固体中仍存在一定量的铁单质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无水硫酸铜;②检验H2是否纯净或装置中的空气是否排尽
(2)①4NH3+5O24NO+6H2O
②有红棕色气体出现,玻璃管内壁附着有水珠
(3)①EDBCE或EDBDE ; A;用Cl2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O2氧化单质铁 ;放
②取出B中的固体,用吸铁石靠近它,吸铁石上有固体粉末出现或取少量B中的固体,加水溶解后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然后再加入几滴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