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盐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三种强酸.请根据三者与金属铜的反应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向浸泡铜片的稀盐酸中加入H2O2后,铜片溶解,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如图1所示,进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①B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②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③若将如图2装置连接在上述装置B之后,其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强于SO2的现象是E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D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d.为了验证D中FeCl3完全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3)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①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此装置的明显缺陷是______

②若将过量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反应完全停止时,共收集到的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反应中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为______(填序号).

A.0.1mol    B.0.15mol    C.0.2mol     D.0.25mol.

正确答案

Cu+H2O2+2H+=Cu2++2H2O

品红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

从D向试管中通入空气

a

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B管中的氧气

无尾气吸收装置

NO、NO2

B

解析

解:(1)盐酸不能与金属铜反应,但可以与氧化铜反应,所以双氧水的作用是将金属铜氧化为CuO,然后氧化铜溶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

故答案为:Cu+H2O2+2H+=Cu2++2H2O;

(2)①图1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Cu+2H2SO4(浓)CuSO4+SO2↑+H2O,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试管B中品红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

②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采取的操作方法为:从D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将装置中二氧化硫气体完全排出,

故答案为:从D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③a.碘离子还原性小于二氧化硫,所以能表明I-的还原性小于SO2的现象是E中蓝色溶液褪色,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有毒,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所以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b正确;

c.二氧化硫被铁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一定为硫酸钡,则证明D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D中FeCl3完全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则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加入KSCN溶液,混合液无明显现象,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①空气中氧气能够与一氧化氮气体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需要将装置中空气排出,所以装置A的目的是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B管中的氧气;NO有毒,装置中必须使用尾气吸收装置,否则会组成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B管中的氧气;无尾气吸收装置;

②过量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反应开始是生成NO2,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Cu(NO32+2N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降低,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当生成气体全部为NO2时,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0.10mol,当生成气体全部为NO时,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05mol×4=0.20mol,所以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介于0.10mol和0.20mol之间,只有B符合,

故答案为:NO2、NO;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荆州校级期末)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碳变黑,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表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A正确;

B.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发生反应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进行,表现了强氧化性,故B错误;

C.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但是二者反应生成了水和氯化钠,故C错误;

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说明铁在高温下和水反应,不是生成氧化铁,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化学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已知棉球b沾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当滴入浓硫酸片刻后发现:棉球a变白,微热后又恢复红色;棉球c变白.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是利用强酸制弱酸原理制得SO2气体

B棉球a沾有品红试液,用以验证SO2的漂白性

C棉球b红色褪去,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能生成亚硫酸

D棉球C沾有含石蕊的NaOH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硫酸的酸性反应亚硫酸,所以能够用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故A正确;

B.红色棉球变白,微热后又恢复红色,说明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棉球上滴有品红溶液,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

C.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或亚硫酸氢钠,导致溶液碱性减弱,所以棉球变为白色,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32-+H2O,故C正确;

D.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碘具有氧化性,二者反应生成氢碘酸和硫酸,所以棉球变为白色,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4H++SO42-+2I-,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所以C处为碘单质与淀粉的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在试管a中先加入2mL95%的乙醇,边摇动边缓缓加入5mL浓H2SO4并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g无水醋酸钠,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b中加入7mL饱和碳酸钠溶液.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1)写出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2)加入浓H2SO4的目的是______

(3)试管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4)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

(5)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利用醋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醋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Na+H2SO4=2CH3COOH+Na2SO4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故答案为:2CH3COONa+H2SO4=2CH3COOH+Na2SO4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用酸性和醋酸钠制乙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酸、催化剂和吸水剂;故答案为:催化剂 吸水剂 制乙酸;

(3)试管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4)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球形漏斗由于容积较大,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为:防倒吸;

(5)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除去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解析

解:(1)装置中发生的反应是利用醋酸钠和浓硫酸反应生成醋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OONa+H2SO4=2CH3COOH+Na2SO4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故答案为:2CH3COONa+H2SO4=2CH3COOH+Na2SO4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用酸性和醋酸钠制乙酸,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酸、催化剂和吸水剂;故答案为:催化剂 吸水剂 制乙酸;

(3)试管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乙酸乙酯在水溶液上层,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故答案为:溶液分层,在饱和碳酸钠上层产生有特殊香味的无色液体;

(4)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和乙酸,二者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球形漏斗由于容积较大,能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故答案为:防倒吸;

(5)碳酸钠溶液中的水溶解乙醇,能跟乙酸反应吸收乙酸,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除去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I.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①先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再加入试剂;

②加热A试管,B中品红溶液褪色,熄灭酒精灯;

③将铜丝向上抽动离开液面.

(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在盛有BaCl2溶液的C试管中,除了导管口有气泡外,无其他明显现象,若将其分成两份,分别滴加氯水和氨水都会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由于导管E的存在,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入A中,其原因是______

(4)实验完毕后,装置中残留气体有毒,不能打开胶塞.为了防止该气体排人空气中污染环境,拆除装置前,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5)将SO2气体通入含有2mol Na2S的溶液中,溶液中出现黄色浑浊,试分析该溶液最多能吸收SO2气体______mol(不考虑溶解的SO2

II.(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硫漂白作用时,从“氯气的漂白作用实际上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漂白作用”得到启发.为了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到底是二氧化硫本身还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的产物,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粉末跟硫酸制取二氧化硫,现有下列三种硫酸溶液,应选用______ (填字母). 

A.98%浓硫酸    B.70%硫酸    C.l0%稀硫酸

(2)为了探究SO2能否使品红褪色,该同学选择了正确的药品后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请指出实验装置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______

______

(3)该同学选择了正确装置后,实验中控制二氧化硫以大约每秒3个气泡的速度通过品红的酒精溶液时,经过一小时后,品红仍不褪色.为此,你认为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微粒可能是______

(4)该同学进一步实验如下:取等量相同浓度的品红水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和亚硫酸氢钠固体,两支试管中的品红都褪色,他得出结论:使品红褪色的微粒肯定是或SO.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其理由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SO4、SO2、H2O,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SO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生成硫酸,Cl2具有强氧化性,在水溶液里能将SO2氧化为硫酸,硫酸和B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

故答案为:Cl2+SO2+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

(3)当A中气体压强减小时,外界大气压不变,空气从E进入A,使A中压强平衡,所以B中压强不会产生倒吸,

故答案为:当A试管中气压减小时,空气从E导管进入A中,维持A中气压平衡;

(4)SO2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应该将装置中气体全部通入NaOH溶液中,使SO2被完全吸收,其基本操作方法为从E管口向A中缓缓鼓入足量空气,将残留的二氧化硫赶入NaOH溶液中,使其完全被吸收,

故答案为:从E管口向A中缓缓鼓入空气将残留的SO2赶入NaOH中充分吸收;

(5)SO2具有氧化性,能和Na2S反应生成S单质,当吸收二氧化硫最多时生成亚硫酸氢钠和S,反应方程式为5SO2+2Na2S+2H2O=3S↓+4NaHSO3,设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x,

5SO2+2Na2S+2H2O=3S↓+4NaHSO3

5mol 2mol

x    2mol

5mol:2mol=x:2mol

x==5mol,

故答案为:5;

II.(1)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制取二氧化硫发生的是离子反应,如果硫酸浓度过大,硫酸是以分子形式存在,没有电离出H+,不能反应生成SO2;如果硫酸浓度过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不利于二氧化硫放出,所以选取70%硫酸,故选B,

故答案为:B;

(2)为控制硫酸的流量应选取分液漏斗,该实验是探究干燥的SO2能不能使品红褪色,所以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前要进行干燥,

故答案为:不能用长颈漏斗,应改用分液漏斗;缺少二氧化硫的干燥装置;

(3)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和酒精不反应,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能使品红的酒精溶液褪色,由此得出S02的漂白作用是SO2与水作用的产物导致的,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生成亚硫酸根离子,所以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微粒可能是:HSO3-、SO32-、H2SO3

故答案为:HSO3-、SO32-、H2SO3

(4)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都能水解生成亚硫酸,且亚硫酸氢根离子能电离生成亚硫酸根离子,所以两种溶液中都含有HSO3-、SO32-、H2SO3,所以不能确定使品红褪色的微粒肯定是HSO3-或SO32-

故答案为:不正确;因为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都会水解生成亚硫酸.

解析

解:(1)加热条件下,Cu和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SO4、SO2、H2O,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知,该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SO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生成硫酸,Cl2具有强氧化性,在水溶液里能将SO2氧化为硫酸,硫酸和B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4,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

故答案为:Cl2+SO2+2H2O=4H++2Cl-+SO42-、Ba2++SO42-=BaSO4↓;

(3)当A中气体压强减小时,外界大气压不变,空气从E进入A,使A中压强平衡,所以B中压强不会产生倒吸,

故答案为:当A试管中气压减小时,空气从E导管进入A中,维持A中气压平衡;

(4)SO2有毒不能直接排空,为防止SO2污染空气,应该将装置中气体全部通入NaOH溶液中,使SO2被完全吸收,其基本操作方法为从E管口向A中缓缓鼓入足量空气,将残留的二氧化硫赶入NaOH溶液中,使其完全被吸收,

故答案为:从E管口向A中缓缓鼓入空气将残留的SO2赶入NaOH中充分吸收;

(5)SO2具有氧化性,能和Na2S反应生成S单质,当吸收二氧化硫最多时生成亚硫酸氢钠和S,反应方程式为5SO2+2Na2S+2H2O=3S↓+4NaHSO3,设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x,

5SO2+2Na2S+2H2O=3S↓+4NaHSO3

5mol 2mol

x    2mol

5mol:2mol=x:2mol

x==5mol,

故答案为:5;

II.(1)硫酸和亚硫酸钠固体制取二氧化硫发生的是离子反应,如果硫酸浓度过大,硫酸是以分子形式存在,没有电离出H+,不能反应生成SO2;如果硫酸浓度过低,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不利于二氧化硫放出,所以选取70%硫酸,故选B,

故答案为:B;

(2)为控制硫酸的流量应选取分液漏斗,该实验是探究干燥的SO2能不能使品红褪色,所以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前要进行干燥,

故答案为:不能用长颈漏斗,应改用分液漏斗;缺少二氧化硫的干燥装置;

(3)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和酒精不反应,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不能使品红的酒精溶液褪色,由此得出S02的漂白作用是SO2与水作用的产物导致的,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生成亚硫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生成亚硫酸根离子,所以使品红的水溶液褪色的微粒可能是:HSO3-、SO32-、H2SO3

故答案为:HSO3-、SO32-、H2SO3

(4)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都能水解生成亚硫酸,且亚硫酸氢根离子能电离生成亚硫酸根离子,所以两种溶液中都含有HSO3-、SO32-、H2SO3,所以不能确定使品红褪色的微粒肯定是HSO3-或SO32-

故答案为:不正确;因为亚硫酸根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都会水解生成亚硫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Fe和H2SO4反应的过程,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在烧瓶中加入浓硫酸.

②将提拉式铁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后停止的现象.

③加热烧瓶至有大量气体产生时停止加热,品红溶液颜色褪去,烧瓶中溶液变为棕黄色.

④一段时间后KMnO4溶液颜色不再变浅,但NaOH 溶液中仍有气体放出,在导管口处可点燃此气体,烧瓶中液体变为浅绿色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由步骤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2)在步骤③中,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是______

(3)写出步骤④中,使溶液变为浅绿色的可能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4)若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则氢气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若在反应中铁丝质量减少a克,并收集到bL可燃性气体(标准状况下假设无体积损失),则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用含a、b数学表达式表示)

正确答案

解:(1)常温下将Fe丝插入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说明发生了反应,但一会儿后即停止,说明Fe在硫酸中发生了钝化,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故答案为:在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2)Fe与浓H2SO4反应可能是浓H2SO4强氧化性或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则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生的是SO2气体,故答案为: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3)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产生了Fe2+,一种可能是Fe与H2SO4反应生成FeSO4,也存在Fe3+离子转化为Fe2+,故答案为:Fe+2 H+=Fe2++H2,Fe+2Fe3+=3Fe2+

(4)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则2g氢气即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故答案为:H2(g)+O2(g)=H2O(l)△H=-285.8KJ/mol;

(5)收集到bL可燃性气体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Fe+2H+=Fe2++H2可以知道消耗金属铁的物质的量为mol,则和三价铁反应消耗金属铁的物质的量为()mol,该物质的量和生成二氧化硫的量相等,所以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g,故答案为:64().

解析

解:(1)常温下将Fe丝插入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说明发生了反应,但一会儿后即停止,说明Fe在硫酸中发生了钝化,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故答案为:在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2)Fe与浓H2SO4反应可能是浓H2SO4强氧化性或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H2,则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生的是SO2气体,故答案为: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3)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产生了Fe2+,一种可能是Fe与H2SO4反应生成FeSO4,也存在Fe3+离子转化为Fe2+,故答案为:Fe+2 H+=Fe2++H2,Fe+2Fe3+=3Fe2+

(4)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热量,则2g氢气即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的热量,故答案为:H2(g)+O2(g)=H2O(l)△H=-285.8KJ/mol;

(5)收集到bL可燃性气体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Fe+2H+=Fe2++H2可以知道消耗金属铁的物质的量为mol,则和三价铁反应消耗金属铁的物质的量为()mol,该物质的量和生成二氧化硫的量相等,所以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64()g,故答案为:6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Cu与浓H2SO4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实验选用铜片、98.3%的H2SO4、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CCl4、NaOH溶液等药品,铜片一端没入浓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

回答下列问题.

(1)Cu与浓H2SO4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D、E两容器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

(3)加热过程中,观察到A容器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随着反应的进行,A容器下有白色沉淀生成,你认为该沉淀物是______,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对A容器中的浓H2SO4和铜片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容器中品红溶液褪色,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你的猜想是______,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

(5)实验结束后,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排除各装置中的SO2,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浓硫酸和Cu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和强碱的反应十分剧烈,可以采用四氯化碳的作用来达到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的目的,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热的情况下,由于A容器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导致溶剂减少,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会析出白色固体硫酸铜,

故答案为:CuSO4;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热的情况下,由于A容器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导致溶剂减少,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4)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生SO2气体的速率快,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这是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立即生成了Ca(HSO32溶液的缘故.因此验证猜想的方法是取样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加热、加盐酸检验SO2气体等方法),

故答案为:SO2溶解度较大,澄清石灰水中Ca(OH)2含量低,生成了Ca(HSO32溶液;取样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加盐酸检验SO2气体等方法);

(5)打开三颈烧瓶的弹簧夹,充入空气把二氧化硫赶到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吸收,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故答案为:打开三颈烧瓶的弹簧夹,充入空气把二氧化硫赶到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吸收.

解析

解:(1)浓硫酸和Cu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二氧化硫和强碱的反应十分剧烈,可以采用四氯化碳的作用来达到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的目的,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热的情况下,由于A容器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导致溶剂减少,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会析出白色固体硫酸铜,

故答案为:CuSO4;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加热的情况下,由于A容器中出现大量白色烟雾,导致溶剂减少,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4)对A试管中的浓H2SO4和铜丝进行加热,很快发现C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产生SO2气体的速率快,但始终未见D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或沉淀,这是由于SO2溶解度较大,立即生成了Ca(HSO32溶液的缘故.因此验证猜想的方法是取样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加热、加盐酸检验SO2气体等方法),

故答案为:SO2溶解度较大,澄清石灰水中Ca(OH)2含量低,生成了Ca(HSO32溶液;取样后,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或者加盐酸检验SO2气体等方法);

(5)打开三颈烧瓶的弹簧夹,充入空气把二氧化硫赶到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吸收,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故答案为:打开三颈烧瓶的弹簧夹,充入空气把二氧化硫赶到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吸收.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从某物质A的水溶液出发有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

试回答:

(1)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

(2)写出E→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鉴定F的简捷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NH42SO3或NH4HSO3

SO2

NH3

K2SO3

K2SO4

SO32-+Br2+H2O═SO42-+2Br-+2H+

焰色反应鉴定K+,加BaCl2和盐酸鉴定SO42-

解析

解:(1)根据框图分析知:A可跟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生成两种气体,且两种气体能反应,由C+氨水→A,D+C的溶液→A,知D为NH3,则A为铵盐,由A可跟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A为弱酸弱碱盐,由A的溶液+浓H2SO4→B+C,知B是NH4HSO4或(NH42SO4,推知F为K2SO4,由A的溶液+KOH→E+D,知E为K2SO3,C为SO2,A为(NH42SO3或NH4HSO3

故答案为:(NH42SO3或NH4HSO3、SO2、NH3、K2SO3、K2SO4

(2)根据(1)知:E为K2SO3,E→F为K2SO3和Br2的反应,SO32-具有还原性,与具有氧化性的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O42-和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2SO3+Br2+H2O=K2SO4+2HB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Br2+H2O=SO42-+2Br-+2H+

故答案为:SO32-+Br2+H2O=SO42-+2Br-+2H+

(3)F为K2SO4,可分别检验K+和SO42-,可用焰色反应鉴定K+,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用BaCl2检验SO42-,取少量F的溶液加入BaCl2和盐酸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SO42-的存在,

故答案为:焰色反应鉴定K+,加BaCl2和盐酸鉴定SO4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成分.

【实验探究】

(1)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CO2↑+2SO2↑+2H2O,其中浓H2SO4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若有0.2mol碳的完全反应,则消耗H2S04的质量是______g,标况下产生SO2的体积为______L.

(2)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______(填“褪色”或“不褪色”),证明含有______气体.

(3)实验过程中,装置C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讨论】

(4)有同学对B装置能否除尽SO2气体有疑义.你认为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图2中______装置,以确认S02是否除尽.

【联系实际】

(5)煤和石油的燃烧过程中都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请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减少其排放的措施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该反应中浓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含有,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若有0.2molC完全反应,会消耗0.4mol硫酸,同时生成0.4mol二氧化硫,其中消耗硫酸的质量为:98g/mol×0.4mol=39.2g;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0.4mol=8.96L,

故答案为:氧化剂;39.2;8.96;

(2)反应中有二氧化硫生成,则图1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褪色,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SO2

故答案为:褪色; SO2(或二氧化硫);

(3)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装置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

(4)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乙中的a-品红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硫气体是否除尽,

故答案为:a;

(5)体现低碳理念的事例有:①采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②少用私家车或节约用水、用电,③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故答案为:采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少用私家车(或节约用水、用电;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如: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解析

解:(1)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该反应中浓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含有,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若有0.2molC完全反应,会消耗0.4mol硫酸,同时生成0.4mol二氧化硫,其中消耗硫酸的质量为:98g/mol×0.4mol=39.2g;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0.4mol=8.96L,

故答案为:氧化剂;39.2;8.96;

(2)反应中有二氧化硫生成,则图1A装置中品红溶液颜色褪色,证明了混合气体中含有SO2

故答案为:褪色; SO2(或二氧化硫);

(3)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装置C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

(4)二氧化硫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应该在B、C装置之间连接乙中的a-品红溶液,用于检验二氧化硫气体是否除尽,

故答案为:a;

(5)体现低碳理念的事例有:①采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②少用私家车或节约用水、用电,③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故答案为:采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方式出行,少用私家车(或节约用水、用电;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如: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来测定某铁碳合

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

(1)m克铁碳合金中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A、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①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②______

(2)写出加热时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B中的现象是:______;C的作用是:______

(4)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并称重,E增重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写表达式).

(5)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A中的溶液滴入到适量水中作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A:只含有Fe3+;B:只含有Fe2+;C:______.验证C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由装置图可知,该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干燥管E的质量增重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铁碳合金中碳的质量,进而计算铁的质量,再计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故二氧化硫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测定,进入干燥管E的气体应除去二氧化硫、且干燥.

(1)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没有二氧化硫生成,故A、B均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

(2)加热条件下,Fe、碳都与浓硫酸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3)由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由装置可知,实验是通过测定E装置碱石灰增重,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测定铁的含量,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二除去,根据颜色变化确定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故C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以除尽,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已除尽;

(4)称取mg铁碳合金,加入过量浓硫酸,加热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装置并称重,E增重b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b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mg铁碳合金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g/mol=g,则含铁的质量为mg-g,铁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5)铁与浓硫酸反应,铁可能被氧化成Fe3+或Fe2+,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只含有Fe3+;只含有Fe2+;既有Fe2+,又有Fe3+

检验假设Ⅲ的方法为:取试样少许于试管中,先滴加少量的硫氰化钾溶液,振荡后溶液显示红色证明有铁离子;再取少许试样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浅红色褪去,证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既有Fe2+,又有Fe3+;取试样少许与试管中,先滴加少量的硫氰化钾溶液,振荡后溶液显示红色证明有Fe3+;再取少许试样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酸性KMnO4溶液,若浅红色褪去,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解析

解:由装置图可知,该实验原理:通过测定干燥管E的质量增重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铁碳合金中碳的质量,进而计算铁的质量,再计算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故二氧化硫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测定,进入干燥管E的气体应除去二氧化硫、且干燥.

(1)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碳不与浓硫酸反应,没有二氧化硫生成,故A、B均无明显现象,

故答案为:常温下Fe在浓硫酸中钝化;

(2)加热条件下,Fe、碳都与浓硫酸反应,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3)由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由装置可知,实验是通过测定E装置碱石灰增重,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而测定铁的含量,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二除去,根据颜色变化确定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故C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以除尽,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除去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已除尽;

(4)称取mg铁碳合金,加入过量浓硫酸,加热待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E装置并称重,E增重bg,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b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mg铁碳合金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2g/mol=g,则含铁的质量为mg-g,铁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5)铁与浓硫酸反应,铁可能被氧化成Fe3+或Fe2+,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只含有Fe3+;只含有Fe2+;既有Fe2+,又有Fe3+

检验假设Ⅲ的方法为:取试样少许于试管中,先滴加少量的硫氰化钾溶液,振荡后溶液显示红色证明有铁离子;再取少许试样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浅红色褪去,证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故答案为:既有Fe2+,又有Fe3+;取试样少许与试管中,先滴加少量的硫氰化钾溶液,振荡后溶液显示红色证明有Fe3+;再取少许试样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酸性KMnO4溶液,若浅红色褪去,证明溶液中含有Fe2+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氨硝酸硫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