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硝酸硫酸
- 共7509题
某研究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写出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______
(2)B试管口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______
(3)向A试管中加入H2O2,发现剩余铜片继续溶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若不补充浓硫酸,只要求使铜片溶解,也可以加入:______、______(填两种属于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
(5)将反应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含有0.1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得到0.05mol沉淀,则通入的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是多少?(请写出解题过程)
正确答案
解:(1)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2)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根据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应用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Cu而生成铜离子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
故答案为:Cu+H2O2+2H+=Cu2++2H2O;
(4)铜离子、稀硝酸也能够溶解铜,也可选用Cu(NO3)2或HNO3,
故答案为:Cu(NO3)2;HNO3;
(5)当二氧化硫不足,反应完全生成亚硫酸钙时,根据S原子守恒可知,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标况下体积为:22.4L/mol×0.05mol=1.12L;
当二氧化硫部分过量时,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亚硫酸氢根离子的混合物,其中0.05mol为亚硫酸钙,则亚硫酸氢钙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S原子守恒可知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0.05mol=0.15mol,标况下0.15mol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mol×0.15mol=3.36L,
答:通入的标况下二氧化硫的体积为1.12L或3.36L.
解析
解:(1)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2)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根据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应用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在酸性条件下,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Cu而生成铜离子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u+H2O2+2H+=Cu2++2H2O,
故答案为:Cu+H2O2+2H+=Cu2++2H2O;
(4)铜离子、稀硝酸也能够溶解铜,也可选用Cu(NO3)2或HNO3,
故答案为:Cu(NO3)2;HNO3;
(5)当二氧化硫不足,反应完全生成亚硫酸钙时,根据S原子守恒可知,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标况下体积为:22.4L/mol×0.05mol=1.12L;
当二氧化硫部分过量时,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亚硫酸氢根离子的混合物,其中0.05mol为亚硫酸钙,则亚硫酸氢钙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S原子守恒可知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0.05mol×2+0.05mol=0.15mol,标况下0.15mol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mol×0.15mol=3.36L,
答:通入的标况下二氧化硫的体积为1.12L或3.36L.
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用“可抽动的铁丝”代替“直接投入铁片”的优点是:______.
(2)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反应后,不需要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4)反应一段时间后,他们对A中溶液的金属离子进行探究,请完成相关问题.
①提出假设:
假设1:只含有Fe3+;
假设2:______;
假设3:既有Fe2+,又有Fe3+.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硫酸、KMnO4溶液、NaOH溶液、淀粉-KI溶液、H2O2溶液
正确答案
解:(1)在加热的条件下,当铁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铁丝时,铁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所以用“可抽动的铁丝”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反应,故答案为:便于控制反应的反应和停止;
(2)SO2具有漂白性,品红能被二氧化硫漂白,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所以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3)从D管口向装置A中大量鼓气,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吹出,气体被赶到从装置BC中通过,经过B时,二氧化硫被吸收,经过C时已经完全吸收,故答案为:从D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4)①铁与浓硫酸反应,铁可能被氧化成Fe3+或Fe2+;对A中溶液的金属离子,可能有:只含有Fe3+;只含有Fe2+;
既有Fe2+,又有Fe3+,三种情况,故答案为:只含有Fe2+;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须验证Fe3+和Fe2+,步骤一:用胶头滴管取A试管中的溶液,用水稀释并分装试管I、II备用,二价铁离子浅绿色,三价铁离子棕黄色,所以预期现象和结论是溶液有颜色;步骤二:往试管I中,滴加少量的淀粉KI溶液,若溶液变蓝色,Fe3+能氧化碘离子,把碘离子氧化成单质碘,单质碘与淀粉作用显蓝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Fe3+;步骤三:往试管II滴加到少量的 KMnO4溶液,Fe2+能还原高锰酸根离子,若溶液褪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Fe2+,结合步骤二溶液变蓝,则假设3正确,故答案为:
解析
解:(1)在加热的条件下,当铁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铁丝时,铁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所以用“可抽动的铁丝”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反应,故答案为:便于控制反应的反应和停止;
(2)SO2具有漂白性,品红能被二氧化硫漂白,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所以能说明有SO2气体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3)从D管口向装置A中大量鼓气,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吹出,气体被赶到从装置BC中通过,经过B时,二氧化硫被吸收,经过C时已经完全吸收,故答案为:从D管口向A中大量鼓气;
(4)①铁与浓硫酸反应,铁可能被氧化成Fe3+或Fe2+;对A中溶液的金属离子,可能有:只含有Fe3+;只含有Fe2+;
既有Fe2+,又有Fe3+,三种情况,故答案为:只含有Fe2+;
②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3:须验证Fe3+和Fe2+,步骤一:用胶头滴管取A试管中的溶液,用水稀释并分装试管I、II备用,二价铁离子浅绿色,三价铁离子棕黄色,所以预期现象和结论是溶液有颜色;步骤二:往试管I中,滴加少量的淀粉KI溶液,若溶液变蓝色,Fe3+能氧化碘离子,把碘离子氧化成单质碘,单质碘与淀粉作用显蓝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Fe3+;步骤三:往试管II滴加到少量的 KMnO4溶液,Fe2+能还原高锰酸根离子,若溶液褪色,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Fe2+,结合步骤二溶液变蓝,则假设3正确,故答案为:
如图是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SO2通入品红试液中的现象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实验装置中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仪器②为试管,
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
(2)浓硫酸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3)由于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SO2通入品红试液中的现象为:品红溶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变为无色.
解析
解:(1)由实验装置中仪器的构造可知:仪器①是酒精灯,仪器②为试管,
故答案为:酒精灯;试管;
(2)浓硫酸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2H2O+SO2↑;
(3)由于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SO2通入品红试液中的现象为:品红溶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变为无色.
实验室中根据2SO2+O2⇌2SO3;△H=-196.6kJ•mol-1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制备SO3固体.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操作名称,不必写具体过程)______.
(2)在A装置中加入Na2SO3固体的同时,还需加几滴水,然后再滴加浓硫酸.加几滴水的作用是______.
(3)小试管C的作用是______.
(4)广口瓶D内盛的试剂是浓硫酸,装置D的三个作用是: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5)实验中当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
(6)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
(7)从G装置导出的尾气处理方法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凡是有到导气的实验装置,都需要进行气密性检验(特别是有毒气体通过的装置),这一步骤在安装好整个装置之后,装入药品之前进行.所以,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A装置制取SO2,制备原理本质为:SO32-+H+=SO2↑+H2O,反应通常加热进行,便于SO2逸出,所以加几滴水的作用是水与浓硫酸作用放热,有利于SO2的放出,
故答案为:水与浓硫酸作用放热,有利于SO2的放出;
(3)实验过程用到加热操作以及气体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实验中B装置通过加热制备O2并将其通入溶液,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所以小试管C的作用是缓冲、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到B中,
故答案为:缓冲、防止倒吸;
(4)气体SO2和O2 在E试管中以Cr2O3作催化剂、加热条件制备SO3,并且SO3易吸水.为实验安全、防止催化剂中毒以便得到SO3固体,进入E试管的气体应干燥.气体SO2和O2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SO3,为充分反应、原料利用充分,防止浪费.进入E试管的气体要充分混合,气流不能过快;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①干燥SO2和O2 ②使SO2和O2混合均匀 ③通过观察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
故答案为:干燥SO2和O2;使SO2和O2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
(5)当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因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不利于SO3的生成,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6)实验取用或制备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保证达到实验目的.SO3易吸水,所以装置G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与SO3反应.
故答案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与SO3反应;
(7)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避免污染大气,
故答案为:用NaOH溶液吸收.
解析
解:(1)凡是有到导气的实验装置,都需要进行气密性检验(特别是有毒气体通过的装置),这一步骤在安装好整个装置之后,装入药品之前进行.所以,实验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中A装置制取SO2,制备原理本质为:SO32-+H+=SO2↑+H2O,反应通常加热进行,便于SO2逸出,所以加几滴水的作用是水与浓硫酸作用放热,有利于SO2的放出,
故答案为:水与浓硫酸作用放热,有利于SO2的放出;
(3)实验过程用到加热操作以及气体易溶于水的要防倒吸,实验中B装置通过加热制备O2并将其通入溶液,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所以小试管C的作用是缓冲、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到B中,
故答案为:缓冲、防止倒吸;
(4)气体SO2和O2 在E试管中以Cr2O3作催化剂、加热条件制备SO3,并且SO3易吸水.为实验安全、防止催化剂中毒以便得到SO3固体,进入E试管的气体应干燥.气体SO2和O2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SO3,为充分反应、原料利用充分,防止浪费.进入E试管的气体要充分混合,气流不能过快;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①干燥SO2和O2 ②使SO2和O2混合均匀 ③通过观察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
故答案为:干燥SO2和O2;使SO2和O2混合均匀;通过观察控制气体比例和气流速度;
(5)当Cr2O3表面红热时,应将酒精灯移开一会儿再加热,以防温度过高,因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故答案为:温度过高不利于SO3的生成,且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6)实验取用或制备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要采取必要的防水措施,保证达到实验目的.SO3易吸水,所以装置G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与SO3反应.
故答案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与SO3反应;
(7)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避免污染大气,
故答案为:用NaOH溶液吸收.
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的黑色物质(单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根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填序号).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4)将(2)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______,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性;将(2)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水中可生成一种不稳定、易分解的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_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请填写两种能鉴别的试剂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把蔗糖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1脱去,生成黑色物质是C,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故答案为:C;
(2)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H2O+2SO2↑,故答案为:SO2,C+2H2SO4(浓)
CO2↑+2H2O+2SO2↑;
(3)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碳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过程中为表现酸性和吸水性,故答案为:CD;
(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故答案为:褪色;漂白;SO2+H2O=H2SO3;
(5)CO2+Ca(OH)2=CaCO3↓+H2O SO2+Ca(OH)2=CaSO3↓+H2O,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都会生成沉淀溶液变浑浊,不能鉴别两种气体,可以利用品红试液鉴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试液褪色,二氧化碳无此现象,故答案为:不能;品红试液.
解析
解:(1)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把蔗糖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1脱去,生成黑色物质是C,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故答案为:C;
(2)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H2O+2SO2↑,故答案为:SO2,C+2H2SO4(浓)
CO2↑+2H2O+2SO2↑;
(3)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碳表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过程中为表现酸性和吸水性,故答案为:CD;
(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褪色,表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
故答案为:褪色;漂白;SO2+H2O=H2SO3;
(5)CO2+Ca(OH)2=CaCO3↓+H2O SO2+Ca(OH)2=CaSO3↓+H2O,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都会生成沉淀溶液变浑浊,不能鉴别两种气体,可以利用品红试液鉴别,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试液褪色,二氧化碳无此现象,故答案为:不能;品红试液.
校办厂漂白车间需22.4L(标准状况)SO2.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O4+SO2↑+2H2O计算后,取65.0g锌粒与98%的浓H2SO4(ρ=1.84g/cm3)110mL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后,即将收集所得气体如数送至车间,不料经质检科检验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气体随即被退回.
(1)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______(填分子式).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退回气体(X)取样进行认真探究(遇有气体吸收过程,视为全吸收).
①组装好仪器后,盛放药品前,必要的一个操作是______.
②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作用是:______.B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作用是:______.
③可证实气体X中混有较多量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对上述装置略加改进,可粗略测定X气体中SO2的体积分数.改进时可选用的下列仪器为______(填代号).
A 导管 B 水槽 C 广口瓶 D 容量瓶 E 量筒 F 单孔塞 G 双孔塞.
正确答案
解:(1)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H2,反应为:Zn+H2SO4═ZnSO4+H2↑,因此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氢气,
故答案为:H2;
(2)①探究退回气体(X)的成分,一旦漏气.无法探究,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因二氧化硫漂白原理在于能与有机色素结合成无色的不稳定化合物,所以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品红试液,作用是确认SO2存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具有干燥作用,防止混杂的水对装置D中的现象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品红试液;确认SO2存在; 浓H2SO4;干燥氢气;
③根据题目给出的装置图和反应原理知:装高锰酸钾的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的装置,B是浓硫酸,吸水干燥作用;C是用还原性气体还原氧化铜的装置,D中盛放的是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只要黑色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就证明是氢气,
故答案为:黑色CuO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3)根据题目给出的装置图和反应原理知:经过C后,只有氢气,氢气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所以应该是从短管进长管出,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氢气体积,
故答案为:ACEG;
解析
解:(1)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H2,反应为:Zn+H2SO4═ZnSO4+H2↑,因此化学小组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氢气,
故答案为:H2;
(2)①探究退回气体(X)的成分,一旦漏气.无法探究,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因二氧化硫漂白原理在于能与有机色素结合成无色的不稳定化合物,所以A中加入的试剂可能是品红试液,作用是确认SO2存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具有干燥作用,防止混杂的水对装置D中的现象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品红试液;确认SO2存在; 浓H2SO4;干燥氢气;
③根据题目给出的装置图和反应原理知:装高锰酸钾的装置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的装置,B是浓硫酸,吸水干燥作用;C是用还原性气体还原氧化铜的装置,D中盛放的是无水硫酸铜,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只要黑色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就证明是氢气,
故答案为:黑色CuO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3)根据题目给出的装置图和反应原理知:经过C后,只有氢气,氢气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所以应该是从短管进长管出,排出水的体积就是氢气体积,
故答案为:ACEG;
(2015春•沈阳校级月考)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了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后,探究足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的现象,并完成某些性质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试回答:
(1)A装置中,盛装锌片的仪器名称是______.
(2)请从甲、乙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填入B、C中,并进行正确连接.a接______,c接______(用序号表示).
(3)D、E两支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
(4)本实验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5)D中出现浑浊现象,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某学生注意观察到:实验开始后,C、D、E中均有气泡产生;随后气泡量减少,品红溶液褪色,D中出现浑浊;反应一段时间后,C、D、E中的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一段时间后气泡量又会明显增加”的原因______.
(7)E是尾气处理装置,应盛放的试剂为______.
正确答案
蒸馏烧瓶
3(或4)
2
防止倒吸
C中品红溶液褪色
Ca2++2OH-+SO2=CaSO3↓+H2O
Zn+H2SO4=ZnSO4+H2↑
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解:(1)根据图示可知,A装置中,盛装锌片的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
(2)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可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气体,装置乙可防止二氧化硫与品红作用时被吸入锌与硫酸反应的容器中;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作用,需长管进,所以导管连接顺序为:a接4(或3)→b→c→2,
故答案为:3(或4);2;
(3)二氧化硫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二氧化硫通过四氯化碳,然后再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起缓冲作用,可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则C中品红溶液褪色可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从而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故答案为:C中品红溶液褪色;
(5)二氧化硫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亚硫酸钙为难溶于水的沉淀,离子反应为Ca2++2OH-+SO2═CaSO3↓+H2O,
故答案为:Ca2++2OH-+SO2═CaSO3↓+H2O;
(6)锌为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为Zn+H2SO4(稀)═ZnSO4+H2↑,故答案为:Zn+H2SO4(稀)═ZnSO4+H2↑;
(7)二氧化硫有毒,且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多余的二氧化硫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如图是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并进行产物检验的装置.
(1)A 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反应后A 试管中的液体用适量水稀释后显______色;B 试管中品红溶液的颜色最后变为______.
(3)B 管口喷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反应后A试管中的液体中含有硫酸铜,用适量水稀释后显蓝色;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二氧化硫,所以B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即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蓝;无色;
(3)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需要进行尾气吸收,B管口喷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为:吸收多余的SO2,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防止空气污染.
解析
解:(1)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反应后A试管中的液体中含有硫酸铜,用适量水稀释后显蓝色;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性的二氧化硫,所以B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即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蓝;无色;
(3)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需要进行尾气吸收,B管口喷有碱液的棉花的作用为:吸收多余的SO2,防止空气污染,
故答案为:吸收多余的SO2,防止空气污染.
(2014秋•中牟县校级月考)I.甲同学利用下列装置验证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全部产物
(1)写出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A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可验证产物是______,B、D中加入的试剂都是品红溶液,D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E中所盛溶液是______,验证的产物______.
Ⅱ.乙同学只用B、C、D、E装置验证SO2的某些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C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2)D中加入酸性的KMnO4溶液,证明SO2具有______性.
(3)E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证明SO2是______性气体.
正确答案
解:Ⅰ.(1)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2)由于溶液中含有水,要检验反应产物,必须先检验水,使用试剂为无水CuSO4粉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将二氧化硫除尽,最后检验二氧化碳,所以D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
故答案为:无水CuSO4粉末;水;品红不褪色;
(3)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则D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CO2;
Ⅱ.(1)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单质,二氧化硫中S的化合价从+4价降为0价,二氧化硫表现了氧化性,所以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应该在C中进入氢硫酸,
故答案为:氢硫酸;
(2)二氧化硫中S的化合价为+4价,能够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6价,反应中二氧化硫表现了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
(3)E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溶液会褪色,证明二氧化硫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故答案为:酸.
解析
解:Ⅰ.(1)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2SO2↑+2H2O;
(2)由于溶液中含有水,要检验反应产物,必须先检验水,使用试剂为无水CuSO4粉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该先检验二氧化硫,然后将二氧化硫除尽,最后检验二氧化碳,所以D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
故答案为:无水CuSO4粉末;水;品红不褪色;
(3)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证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则D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盛放的是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CO2;
Ⅱ.(1)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单质,二氧化硫中S的化合价从+4价降为0价,二氧化硫表现了氧化性,所以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应该在C中进入氢硫酸,
故答案为:氢硫酸;
(2)二氧化硫中S的化合价为+4价,能够被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6价,反应中二氧化硫表现了还原性,
故答案为:还原;
(3)E中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溶液会褪色,证明二氧化硫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则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
故答案为:酸.
用如图装置进行铜与一定体积已知浓度的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写出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______.
(2)写出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3)充分反应后,该学生发现铜和硫酸都有剩余.在不补充浓硫酸的前提下,若要使剩余的铜片溶解,可再加入(要求填写一种不是酸类的物质)______.
(4)B试管口的棉花应沾有的试剂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2)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铜的化合价升高2价失去两个电子,硫酸中硫的化合价降低2价得到两个电子,
故答案为:;
(3)铜和浓硫酸反应时,当硫酸稀到一定程度时,该反应停止,可以加入氧化剂,铜能继续溶解,如NaNO3与稀硫酸在同一溶液相当于稀硝酸,稀硝酸能和铜单质在常温下反应,Fe2O3溶于稀硫酸生成氧化性的三价铁能和铜反应,FeCl3中具有氧化性的三价铁能和铜反应,故答案为:NaNO3、Fe2O3、FeCl3等;
(4)SO2是酸性氧化物,也是大气污染物,所以应该用NaOH溶液吸收,氢氧化钠和 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SO2=SO32-+H2O,
故答案为: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2OH-+SO2=SO32-+H2O.
解析
解:(1)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二氧化硫与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
(2)铜和热的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铜的化合价升高2价失去两个电子,硫酸中硫的化合价降低2价得到两个电子,
故答案为:;
(3)铜和浓硫酸反应时,当硫酸稀到一定程度时,该反应停止,可以加入氧化剂,铜能继续溶解,如NaNO3与稀硫酸在同一溶液相当于稀硝酸,稀硝酸能和铜单质在常温下反应,Fe2O3溶于稀硫酸生成氧化性的三价铁能和铜反应,FeCl3中具有氧化性的三价铁能和铜反应,故答案为:NaNO3、Fe2O3、FeCl3等;
(4)SO2是酸性氧化物,也是大气污染物,所以应该用NaOH溶液吸收,氢氧化钠和 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SO2=SO32-+H2O,
故答案为:NaOH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2OH-+SO2=SO32-+H2O.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