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 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也,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六国者,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

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的灭亡有无关系?结合材料,应该怎样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材料一: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采用了郡县制;材料二: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的过失;材料三: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2)没有关系。制度创新能促进社会进步,但王朝的衰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采用何种制度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致志的意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忧恤黔首,朝夕不懈。……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

——选摘自始皇二十八年《琅琊刻石》

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赠郭老》(注:指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多行秦政制,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指出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事实:勤于政务,富于实干,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建设水陆交通网道,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一整套先进的制度。

(2)事件:焚书坑儒。理解:秦始皇镇压反对派,控制思想,手段野蛮残暴,是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生活上也造成恶劣的影响,但在当时条件下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所以应辩证地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下一知识点 :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2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