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根据卢梭《社会契约论》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度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样,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材料二 不应实行英国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需选举议员或代表。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所表达的主张是切实可行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或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的严格监督。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或人民主权就是共同意志,并不是个人不受限制的自由。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或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来决策和立法,是不可能的、空想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 指他的诗) 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二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1)材料一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2)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据材料二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3)材料三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

                                                                                                                                                              

正确答案

(1)黑暗是指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和中世纪神学观念的束缚。含义:古希腊、罗马精神的重生。精神追求:追求人性的解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2)依据:自由是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

(3)作用: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解放思想、寻求救国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民主、科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个小题,共26分)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于是,美国人民就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然而,美国革命在当时却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它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的负担和沉淀的一块新的土地而受人羡慕。”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为什么说美国革命“在当时却具有深远的影响”?(6分)

(3)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次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1)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8分)

(2)建立了新类型的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证明启蒙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促进了民主、平等、自由等思想的传播。(6分)

(3)(参考答案)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或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利用电力打开了大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社会环境;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的扩展。因此,正是由于这三大革命的相互作用,西方的现代化进程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12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2)从材料“它意味着启蒙运动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可以看出美国革命在当时有深远的影响,最大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个民主的共和国,证明了启蒙运动思想的可行性。(3)此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可以从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的相互作用和思想的解放对政治革命的推动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相关内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反对天主教会,主张信仰自由,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与康德等,其中,康德把理性精神发展到成熟。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4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些“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异: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2分)

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2分)

(2)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2分)

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属于比较历史问题,要找准比较的基本点,用“求异法”去解题,图表中一、三和五项是比较点,欧洲显然是神权统治,然中国则是君主专制,二者共同之处可以从君主专制角度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表格丙概括国家构想,材料丙中一是人民主权、三是政教分离、九是法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助推作用,对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奠定基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崔卫平:能向我们读者概括谈谈,当我们谈论启蒙时,是谈论什么吗?

陆碧娜:谈论启蒙(启蒙思想)就是谈论对权力的批判,是对于权力的理性批判。启蒙不是一个方案,启蒙是一个提问题的方法,一个特殊的手段和角度,尤其是提出政治的问题。你总是可以看到事情明显地受到利益主导,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或其他种种利益,但是启蒙对此采取始终不渝的批评态度。因此,启蒙不意味着曾经发生的,而是始终活跃的一个东西。启蒙不是单单属于某个历史阶段,而是超越历史时期的。

——摘自《南方周末》(2013年1月17日)《访陆碧娜教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启蒙不是单单属于某个历史阶段,而是超越历史时期的”这一观点。

正确答案

发生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一场思想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自由、平等,提倡用理性来评断事物。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4分)

启蒙运动的思想超越了历史时代,主要体现在:提倡民主、科学、平等的思想;反对一切权威,主张用理性去判断是非;对权力理性的批判以及批判权力的精神;三权分立学说等。(4分)

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中,民主、科学等思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对权力的批判,主要缘于社会的不平等,任何社会只要存在政治权力无限膨胀等不平等现象,就需要有对权力进行理性的批判精神,并对权力进行合理的制约。在启蒙运动后的欧洲及世界各地,依然存在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比如:专制制度,民族压迫,科学、民主程度不高,滥用政治权力,权力与利益相勾连等现象。所以,在启蒙运动后,启蒙思想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主、民族革命斗争,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4分)

试题分析:该类试题突出能力立意,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今后的高考中仍需高度关注这类题。可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启蒙运动的性质、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评析。但要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