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3月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大地震后,灾区使用了多种消毒剂,高锰酸钾就是其中之一.如图1是工业上用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制备高锰酸钾的一种工艺流程.

(1)该流程的第一步是将MnO2、KOH的混合物于空气中加热熔融制得K2Mn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KMnO4稀溶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其消毒机理与下列物质相同的是______(填代号).

a.臭氧    b.双氧水      c.苯酚      d.75%酒精

(3)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写化学式).

(4)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Ⅱ是根据KMnO4和K2CO3两物质在______(填性质)上的差异,采用结晶、趁热过滤得到KMnO4粗晶体的.

(5)KMnO4粗晶体需要干燥才能得产品,干燥不能在烘箱中高温烘干,原因是______

(6)在化学分析中,常需用KMnO4标准溶液.实验室一般先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晶体,粗配成大致浓度的KMnO4溶液,再用性质稳定、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基准物质草酸钠[Mr(Na2C2O4)=134.0]对粗配的KMnO4溶液进行标定,测出所配制的KMnO4溶液的准确浓度,反应原理为:

C2O42-+MnO4-+H+→CO2↑+Mn2++H2O(未配平)

以下是标定KMnO4溶液的实验步骤:

步骤一:先粗配浓度约为0.15mol•L-1的高锰酸钾溶液500mL.

步骤二:准确称取Na2C2O4固体m g放入锥形瓶中,用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硫酸酸化,加热至70~80℃,用步骤一所配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滴定.记录相关数据.重复实验两到三次.最后计算得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浓度.试回答下列问题:

则①滴定操作图示(如图2)正确的是______(填编号).

②步骤二的滴定过程温度变化并不明显,但操作过程中发现前一阶段溶液褪色较慢,中间阶段褪色明显变快,最后阶段褪色又变慢.试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分析,溶液褪色明显变快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③从实验所得 m的平均数值为1.340g,滴定的KMnO4溶液平均用量为25.00mL,则,KMnO4溶液的准确浓度为______mol•L-1

正确答案

解:(1)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MnO2、KOH的熔融混合物中通入空气时发生反应生成K2MnO4,根据元素守恒还应生成水.反应中锰元素由+4价升高为+6价,总升高2价,氧元素由0价降低为-2价,总共降低4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4,所以MnO2系数2,O2系数为1,根据锰元素守恒确定K2MnO4系数为2,根据钾元素守恒确定KOH系数为4,根据氢元素守恒确定H2O系数为2,所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MnO2+4KOH+O22K2MnO4+2H2O,

故答案为:2MnO2+4KOH+O22K2MnO4+2H2O;

(2)a.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常常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故a正确;

b.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常常利用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故b正确;

c.苯酚是通过渗透到细菌体内,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杀死细菌,故c错误;

d.75%酒精是通过酒精渗透到细菌体内,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杀死细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3)制备中利用的原料,在转化过程中又生成的可以循环利用.由转化关系图知,除石灰、二氧化碳外,K2MnO4溶液中通入CO2以制备KMnO4生成的MnO2及最后由母液加入石灰生成的KOH,会在MnO2、KOH的熔融制备K2MnO4中被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KOH、MnO2

(4)该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溶液,是过滤操作,KMnO4和K2CO3在溶解性上不同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可分离,

故答案为:过滤;溶解性;

(5)KMnO4粗晶体需要干燥才能得产品,干燥不能在烘箱中高温烘干,原因是:2KMnO4K2MnO4+MnO2+O2↑,受热易分解,

故答案为:KMnO4受热易分解;

(6)①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活塞柄向右,左手从中间向右伸出,拇指在管前,食指及中指在管后,三指平行地轻轻拿住活塞柄,无名指及小指向手心弯曲,食指及中指由下向上顶住活塞柄一端,拇指在上面配合动作.在转动时,中指及食指不要伸直,应该微微弯曲,轻轻向左扣住,这样既容易操作,又可防止把活塞顶出,

故答案为:A;

②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锰离子可能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反应速率增大,

故答案为:Mn2+具有催化作用;

③反应中MnO4-→Mn2+,Mn元素由+7价→+2价,一得5个电子;C2O42-→CO2,C元素由+3价→+4价,一个C2O42-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10,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根据反应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则5C2O42-~2MnO4-,m的平均数值为1.340g,即Na2C2O4的物质的量n===0.0100mol,即C2O42-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所以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为0.0040mol,据C===0.1600mol/L,

故答案为:0.1600.

解析

解:(1)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MnO2、KOH的熔融混合物中通入空气时发生反应生成K2MnO4,根据元素守恒还应生成水.反应中锰元素由+4价升高为+6价,总升高2价,氧元素由0价降低为-2价,总共降低4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4,所以MnO2系数2,O2系数为1,根据锰元素守恒确定K2MnO4系数为2,根据钾元素守恒确定KOH系数为4,根据氢元素守恒确定H2O系数为2,所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MnO2+4KOH+O22K2MnO4+2H2O,

故答案为:2MnO2+4KOH+O22K2MnO4+2H2O;

(2)a.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常常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故a正确;

b.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常常利用双氧水的强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故b正确;

c.苯酚是通过渗透到细菌体内,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杀死细菌,故c错误;

d.75%酒精是通过酒精渗透到细菌体内,使细菌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杀死细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b;

(3)制备中利用的原料,在转化过程中又生成的可以循环利用.由转化关系图知,除石灰、二氧化碳外,K2MnO4溶液中通入CO2以制备KMnO4生成的MnO2及最后由母液加入石灰生成的KOH,会在MnO2、KOH的熔融制备K2MnO4中被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KOH、MnO2

(4)该操作是分离固体与溶液,是过滤操作,KMnO4和K2CO3在溶解性上不同采用蒸发结晶的方式可分离,

故答案为:过滤;溶解性;

(5)KMnO4粗晶体需要干燥才能得产品,干燥不能在烘箱中高温烘干,原因是:2KMnO4K2MnO4+MnO2+O2↑,受热易分解,

故答案为:KMnO4受热易分解;

(6)①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活塞柄向右,左手从中间向右伸出,拇指在管前,食指及中指在管后,三指平行地轻轻拿住活塞柄,无名指及小指向手心弯曲,食指及中指由下向上顶住活塞柄一端,拇指在上面配合动作.在转动时,中指及食指不要伸直,应该微微弯曲,轻轻向左扣住,这样既容易操作,又可防止把活塞顶出,

故答案为:A;

②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锰离子可能是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反应速率增大,

故答案为:Mn2+具有催化作用;

③反应中MnO4-→Mn2+,Mn元素由+7价→+2价,一得5个电子;C2O42-→CO2,C元素由+3价→+4价,一个C2O42-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值=化合价降低值=转移电子数=10,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为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根据反应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则5C2O42-~2MnO4-,m的平均数值为1.340g,即Na2C2O4的物质的量n===0.0100mol,即C2O42-的物质的量为0.0100mol,所以KMnO4溶液的物质的量为0.0040mol,据C===0.1600mol/L,

故答案为:0.160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聚合氯化铝晶体的化学式为[Al2(OH)nCl6-n•XH2O]m,它是一种高效无机水处理剂,它的制备原理是调节增大AlCl3溶液的pH,通过促进其水解而结晶析出.其制备原料主要是铝加工行业的废渣--铝灰,它主要含Al2O3、Al,还有SiO2等杂质.聚合氯化铝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1)搅拌加热操作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B和D的操作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B和D均为简单操作).

(3)反应中副产品a是______

(4)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调节pH至4.0~4.5的目的是______

(6)实验室要测定水处理剂产品中n和x的值.为使测定结果更准确,需得到的晶体较纯净.生产过程C物质可选用______

A.NaOH   B.Al   C.氨水   D.Al2O3 E.NaAlO2

正确答案

解:(1)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故答案为:Al2O3+6H+=2Al3++3H2O;2Al+6H+=2Al3++3H2↑;

(2)铝灰与过量的盐酸反应,过滤后收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调pH值,稍静置,过滤收集滤渣,最终的这个滤渣就是我们要的晶体,所以生产过程中操作B和D的均为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过滤;

(3)搅拌加热操作过程,加入盐酸,铝与盐酸反应,有氢气生成,加热的时候HCl会挥发,用水喷淋就可以吸收HCl,得到HCl(aq),剩余气体为氢气,反应中副产品a为H2

故答案为:H2

(4)95°C加热的时候HCl会挥发,用水喷淋就可以吸收HCl,得到HCl(aq),可进行循环使用.

故答案为:HCl;

(5)铝离子水解,Al3++3H2O⇌Al(OH)3+3H+,降低氢离子浓度促进铝离子水解,有利于聚合氯化铝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促进AlCl3水解,使晶体析出;

(6)用氢氧化钠和氨水调节pH值,会引入新的杂质,引入钠离子和铵根离子.所以可以加入Al和氧化铝进行处理,它二者是固体,多了可以过滤掉的,所以可以使得到的晶体较纯净.

故答案为:BD.

解析

解:(1)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

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与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故答案为:Al2O3+6H+=2Al3++3H2O;2Al+6H+=2Al3++3H2↑;

(2)铝灰与过量的盐酸反应,过滤后收集滤液,加热浓缩至饱和,调pH值,稍静置,过滤收集滤渣,最终的这个滤渣就是我们要的晶体,所以生产过程中操作B和D的均为过滤.

故答案为:过滤、过滤;

(3)搅拌加热操作过程,加入盐酸,铝与盐酸反应,有氢气生成,加热的时候HCl会挥发,用水喷淋就可以吸收HCl,得到HCl(aq),剩余气体为氢气,反应中副产品a为H2

故答案为:H2

(4)95°C加热的时候HCl会挥发,用水喷淋就可以吸收HCl,得到HCl(aq),可进行循环使用.

故答案为:HCl;

(5)铝离子水解,Al3++3H2O⇌Al(OH)3+3H+,降低氢离子浓度促进铝离子水解,有利于聚合氯化铝晶体析出.

故答案为:促进AlCl3水解,使晶体析出;

(6)用氢氧化钠和氨水调节pH值,会引入新的杂质,引入钠离子和铵根离子.所以可以加入Al和氧化铝进行处理,它二者是固体,多了可以过滤掉的,所以可以使得到的晶体较纯净.

故答案为:B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小明设计了一组制取溴苯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由具支试管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个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粉.填写下列空白:

(1)向反应容器A中逐滴加入溴和苯的混合液,几秒钟内就发生反应.写出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

(3)反应开始后,E中出现淡黄色固体,写出E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仪器有______(填字母).

正确答案

解:(1)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苯环上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苯和HBr,反应方程式为:(催化剂也可以写FeBr3),

故答案为:(催化剂也可以写FeBr3);

(2)溴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HBr中含有溴,溴极易溶于苯中,所以C的作用是溶解溴,吸收HBr气体中的Br2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HBr气体中的Br2蒸气;

(3)溴化氢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所以看到E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反应为:Ag++Br-=AgBr↓,

故答案为:Ag++Br-=AgBr↓;

(4)装置D和E导管口在液面上方,能防止倒吸,倒置漏斗增大了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有缓冲作用,能够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DEF.

解析

解:(1)在溴化铁作催化剂条件下苯和溴发生取代反应,苯环上一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生成溴苯和HBr,反应方程式为:(催化剂也可以写FeBr3),

故答案为:(催化剂也可以写FeBr3);

(2)溴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HBr中含有溴,溴极易溶于苯中,所以C的作用是溶解溴,吸收HBr气体中的Br2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HBr气体中的Br2蒸气;

(3)溴化氢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所以看到E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反应为:Ag++Br-=AgBr↓,

故答案为:Ag++Br-=AgBr↓;

(4)装置D和E导管口在液面上方,能防止倒吸,倒置漏斗增大了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的接触面积,有缓冲作用,能够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DEF.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纳米级Cu2O是优良的催化剂和半导体材料,工业上常用下列方法制备Cu20.

(1)热还原法:

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 N2H4)还原新制的Cu( OH)2制备Cu20,同时放出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电解法:以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用电解法制备Cu20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A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燃料电池中,OH-的移动方向为______(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电解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③电解一段时间后,欲使阴极室溶液恢复原来组成,应向其中补充一定量______(填化学式).

④制备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3)干法还原法

利用反应Cu+CuOCu2O也可制备Cu20.将反应后的均匀固体混合物(含有三种成分)等分为两份,一份与足量H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6.4g;另一份恰好溶于500mL稀硝酸,生成标准状况下4.48L NO,该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反应物N2H4和Cu(OH)2,生成物是Cu20、H2O和N2,可得化学方程式为4Cu(OH)2+N2H4N2↑+2Cu2O+6H2O,故答案为:4Cu(OH)2+N2H4N2↑+2Cu2O+6H2O;

(2)①燃料电池通氧气的极为正极,连接电解池阳极(铜电极)的极为正确,可知气体A为氧气,故答案为:O2

②原电池内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燃料电池内OH-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电解池阳极是铜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故答案为:由左向右;2Cu+2OH--2e-=Cu2O+H2O;

③电解池内发生的总反应式为2Cu+H2OCu20+H2↑,可知需要补充的物质是水,故答案为:H2O;

④电解池阴极得到的氢气可补充燃料电池消耗的氢气,可见可循环的物质为氢气,故答案为:H2

(3)将Cu2O拆分为Cu、CuO,原混合物看做Cu、CuO的混合物,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氢气还原,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6.40g为拆分后Cu、CuO的混合物中O元素的质量,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Cu元素守恒可知n(CuO)=n(O)=0.4mol;

另一份中加入500mL稀硝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溶液中溶质为Cu(NO32,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气体4.48L,NO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拆分后Cu、CuO的混合物中2n(Cu)=3n(NO)=3×0.2mol,n(Cu)=0.3mol,由铜元素守恒可知n[Cu(NO32]=n(CuO)+n(Cu)=0.4mol+0.3mol=0.7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2n[Cu(NO32]=0.2mol+2×0.7mol=1.6mol,硝酸的浓度为=3.2 mol•L-1,故答案为:3.2mol•L-1

解析

解:(1)根据反应物N2H4和Cu(OH)2,生成物是Cu20、H2O和N2,可得化学方程式为4Cu(OH)2+N2H4N2↑+2Cu2O+6H2O,故答案为:4Cu(OH)2+N2H4N2↑+2Cu2O+6H2O;

(2)①燃料电池通氧气的极为正极,连接电解池阳极(铜电极)的极为正确,可知气体A为氧气,故答案为:O2

②原电池内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燃料电池内OH-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电解池阳极是铜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2Cu+2OH--2e-=Cu2O+H2O,故答案为:由左向右;2Cu+2OH--2e-=Cu2O+H2O;

③电解池内发生的总反应式为2Cu+H2OCu20+H2↑,可知需要补充的物质是水,故答案为:H2O;

④电解池阴极得到的氢气可补充燃料电池消耗的氢气,可见可循环的物质为氢气,故答案为:H2

(3)将Cu2O拆分为Cu、CuO,原混合物看做Cu、CuO的混合物,其中一份用足量的氢气还原,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6.40g为拆分后Cu、CuO的混合物中O元素的质量,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根据Cu元素守恒可知n(CuO)=n(O)=0.4mol;

另一份中加入500mL稀硝酸,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溶液中溶质为Cu(NO32,且同时收集到标准状况下NO气体4.48L,NO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拆分后Cu、CuO的混合物中2n(Cu)=3n(NO)=3×0.2mol,n(Cu)=0.3mol,由铜元素守恒可知n[Cu(NO32]=n(CuO)+n(Cu)=0.4mol+0.3mol=0.7mol,根据氮元素守恒可知n(HNO3)=n(NO)+2n[Cu(NO32]=0.2mol+2×0.7mol=1.6mol,硝酸的浓度为=3.2 mol•L-1,故答案为:3.2mol•L-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作为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实验室可用铁屑为原料制备,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Fe(s)+H2SO4═FeSO4+H2

FeSO4+H2C2O4+2H2O═FeC2O4•2H2O↓+H2SO4

2FeC2O4•2H2O+H2O2+H2C2O4+3K2C2O4═2K3[Fe(C2O43]+6H2O

2+5C2+16H+═2Mn2++10CO2↑+8H2O

(1)铁屑中常含硫元素,因而在制备FeSO4时会产生有毒的H2S气体,该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下列吸收装置正确的是______

(2)在得到的FeSO4溶液中需加入少量的H2SO4酸化,目的是______

在将Fe2+氧化的过程中,需控制溶液温度不高于40℃,理由是______

得到K3[Fe(C2O43]溶液后,加入乙醇的理由是______

(3)析出的K3[Fe(C2O43]晶体通过如图所示装置的减压过滤与母液分离.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

A.选择比布氏漏斗内径略小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的滤纸

B.放入滤纸后,直接用倾析法转移溶液和沉淀,再打开水龙头抽滤

C.洗涤晶体时,先关闭水龙头,用蒸馏水缓慢淋洗,再打开水龙头抽滤

D.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以防倒吸

(4)晶体中所含结晶水可通过重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步骤有:

①称量,②置于烘箱中脱结晶水,③冷却,④称量,⑤重复②~④至恒重,⑥计算.

步骤③需要在干燥器中进行,理由是______;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

(5)晶体中含量的测定可用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发现,开始时滴入1滴KMnO4标准溶液,紫红色褪去很慢,滴入一定量后,紫红色很快褪去,理由是______

(6)下列关于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正确的是______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可装入标准溶液

B.装入标准溶液后,把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轻轻转动活塞,放出少量酸液,使尖嘴充满酸液

C.滴定管中溶液体积应读数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D.接近终点时,需用蒸馏水冲洗瓶壁和滴定管尖端悬挂的液滴.

正确答案

解:(1)A.该装置中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接触面积大,从而使硫化氢吸收较完全,且该装置中气压较稳定,不产生安全问题,故A正确;

B.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接触面积较小,所以吸收不完全,故B错误;

C.没有排气装置,导致该装置内气压增大而产生安全事故,故C错误;

D.该装置中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A;

(2)硫酸亚铁易水解而是其气压呈酸性,加热稀硫酸能抑制亚铁离子水解;双氧水不稳定,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为防止双氧水分解,温度应低些,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乙醇中溶解度小,所以可以用乙醇使三草酸合铁酸钾析出,

故答案为:防止Fe2+的水解;防止H2O2分解;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乙醇中溶解度小;

(3)A.选择比布氏漏斗内径略小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的滤纸,滤纸大时,滤纸边缘与漏斗产生缝隙,使过滤速度慢,沉淀抽不干,滤纸小时,滤纸不能盖住所有孔,不能过滤,故A正确;

B.放入滤纸后,用玻璃棒引流来转移溶液和沉淀,再打开水龙头抽滤,故B错误;

C.洗涤晶体时,先关闭水龙头,用蒸馏水缓慢淋洗,再微接水龙头,将洗涤液慢慢透过全部晶体,故C错误;

D.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以防倒吸,故D正确;

故选BC;

(4)晶体易吸水,为防止吸水步骤③需要在干燥器中进行,步骤⑤的是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故答案为:防止吸水;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5)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生成锰离子,锰离子有催化作用而使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

(6)A.酸式滴定管要用标准液润洗,否则易产生误差,故A错误;

B.装入标准溶液后,把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轻轻转动活塞,放出少量酸液,使尖嘴充满酸液,否则导致酸的体积增大,测定溶液的浓度偏大,故B正确;

C.滴定管的感量是0.01mL,所以滴定管中溶液体积应读数至小数点后第二位,故C正确;

D.接近终点时,不需用蒸馏水冲洗滴定管尖端悬挂的液滴,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选BC.

解析

解:(1)A.该装置中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接触面积大,从而使硫化氢吸收较完全,且该装置中气压较稳定,不产生安全问题,故A正确;

B.硫化氢与氢氧化钠接触面积较小,所以吸收不完全,故B错误;

C.没有排气装置,导致该装置内气压增大而产生安全事故,故C错误;

D.该装置中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A;

(2)硫酸亚铁易水解而是其气压呈酸性,加热稀硫酸能抑制亚铁离子水解;双氧水不稳定,温度高时,双氧水易分解,为防止双氧水分解,温度应低些,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知,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乙醇中溶解度小,所以可以用乙醇使三草酸合铁酸钾析出,

故答案为:防止Fe2+的水解;防止H2O2分解;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乙醇中溶解度小;

(3)A.选择比布氏漏斗内径略小又能将全部小孔盖住的滤纸,滤纸大时,滤纸边缘与漏斗产生缝隙,使过滤速度慢,沉淀抽不干,滤纸小时,滤纸不能盖住所有孔,不能过滤,故A正确;

B.放入滤纸后,用玻璃棒引流来转移溶液和沉淀,再打开水龙头抽滤,故B错误;

C.洗涤晶体时,先关闭水龙头,用蒸馏水缓慢淋洗,再微接水龙头,将洗涤液慢慢透过全部晶体,故C错误;

D.抽滤完毕时,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吸滤瓶之间的橡皮管,以防倒吸,故D正确;

故选BC;

(4)晶体易吸水,为防止吸水步骤③需要在干燥器中进行,步骤⑤的是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故答案为:防止吸水;检验晶体中的结晶水是否已全部失去;

(5)高锰酸钾和草酸反应生成锰离子,锰离子有催化作用而使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

(6)A.酸式滴定管要用标准液润洗,否则易产生误差,故A错误;

B.装入标准溶液后,把滴定管夹在滴定管夹上,轻轻转动活塞,放出少量酸液,使尖嘴充满酸液,否则导致酸的体积增大,测定溶液的浓度偏大,故B正确;

C.滴定管的感量是0.01mL,所以滴定管中溶液体积应读数至小数点后第二位,故C正确;

D.接近终点时,不需用蒸馏水冲洗滴定管尖端悬挂的液滴,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选BC.

下一知识点 :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硝酸铜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