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加热及夹持设备已略)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装置A中发生副反应之一是:CH3CH2OH+6H2SO42CO2↑+6SO2↑+9H2O.

1,2-二溴乙烷主要的物理性质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是由乙醇制备乙烯的反应装置图,其中使用连通滴液漏斗的原因是______

(2)装置B是安全瓶,用于监测实验进行时E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堵塞时的现象______

装置E中盛放泠水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溴大量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但又不能过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钟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______层(填“上”或“下”)

(5)有学生提出,装置D中可改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验证气体,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可行______(填“是”或“否”),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使用连通滴液漏斗起到了均衡气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气压畅通,让液体顺利流下,故答案为:使连通滴液漏斗里的溶液容易流下;

(2))安全瓶用于监测实验进行时E中是否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装置中压强升高,则会看到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由表中可知1,2-二溴乙烷的熔点为9.79℃,若温度过低,1,2-二溴乙烷会凝固而堵塞导管,故答案为:玻璃管中液面上升;1,2-二溴乙烷的熔点为9.79℃,若温度过低,1,2-二溴乙烷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3)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含有杂质SO2、C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杂,溴单质可以和氢氧化钠之间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Br2+20H+=Br-+BrO-+H2O;

故答案为:吸收乙烯中混有的SO2、CO2; Br2+20H+=Br-+BrO-+H2O;

(4)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所以1,2-二溴乙烷在下层,故答案为:下;

(5)装置D中改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验证气体不合理,因为高锰酸钾可以和乙烯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达到制取乙烯的目的,故答案为:否;乙烯和SO2均能与酸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解析

解:(1)使用连通滴液漏斗起到了均衡气压的作用,这样可以保证气压畅通,让液体顺利流下,故答案为:使连通滴液漏斗里的溶液容易流下;

(2))安全瓶用于监测实验进行时E中是否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装置中压强升高,则会看到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由表中可知1,2-二溴乙烷的熔点为9.79℃,若温度过低,1,2-二溴乙烷会凝固而堵塞导管,故答案为:玻璃管中液面上升;1,2-二溴乙烷的熔点为9.79℃,若温度过低,1,2-二溴乙烷会凝固而堵塞导管;

(3)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含有杂质SO2、C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除杂,溴单质可以和氢氧化钠之间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Br2+20H+=Br-+BrO-+H2O;

故答案为:吸收乙烯中混有的SO2、CO2; Br2+20H+=Br-+BrO-+H2O;

(4)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所以1,2-二溴乙烷在下层,故答案为:下;

(5)装置D中改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验证气体不合理,因为高锰酸钾可以和乙烯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达到制取乙烯的目的,故答案为:否;乙烯和SO2均能与酸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3•河南二模)工业上制取高纯硅和四氯化硅的生产流程如下:

已知:X、高纯硅、原料B的主要成分都可与Z反应,Y,与X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可反应,Z的焰色呈黄色.

(1)原料B的主要成分是(写名称)______

(2)写出焦炭与原料B中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上述生产流程中电解A的水溶液时,阳极材料能否用Cu______(填“能”或“不能”),写出Cu为阳极电解A的水溶液开始一段时间阴阳极的电极方程式:阳极:______;阴极:______

正确答案

二氧化硅

SiO2+2CSi+2CO↑

不能

Cu-2e-=Cu2+

2H++2e-═H2

解析

解:原料B与碳得到粗产品与X反应,生成SiCl4,则X为氯气,原料B与碳得到粗产品为Si,故B为SiO2.Y与氯气在光照或点燃条件下可反应,且与SiCl4反应得到高纯度Si,则Y为氢气.Z的焰色呈黄色,含有Na元素,电解A得到氢气、氯气与Z,则Z为NaOH、A为NaCl.

(1)原料B与碳得到粗产品为Si,焦炭与SiO2反应生成Si与CO,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故B为SiO2,名称为二氧化硅,

故答案为:二氧化硅;

(2)焦炭具有还原性,与Si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i与CO,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

故答案为:SiO2+2CSi+2CO↑;

(3)电解饱和食盐水,在阳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的氧化反应:2Cl--2e-=Cl2↑,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2H++2e-=H2↑,总反应是:2NaCl+2H2OH2↑+Cl2↑+2NaOH,阳极材料若为Cu,则Cu放电,氯离子不能放电生成氯气,故阳极材料不能为Cu;Cu为阳极电解NaCl的水溶液开始一段时间,阳极Cu放电生成铜离子,阳极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阴极水放电生成氢气与氢氧根离子,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故答案为:不能;Cu-2e-=Cu2+;2H2O+2e-=H2↑+2OH-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保定一模)分子筛具有均匀的微孔,其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高效干燥剂、选择性吸附剂、催化剂、离子交换剂等.常用分子筛为结晶态的硅酸盐或硅铝酸盐,其一种功能是具有筛分功能:只有分子直径小于孔穴直径的分子才能通过分子筛的孔穴,如图,

因此其可用于物质的分离提纯.某种型号的分子筛的工业生产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图中在加NH3•H2O调节pH的过程中,若pH>9会有某种沉淀杂质生成,假设生产流程中铝元素和硅元素均没有损耗,钠原子的利用率为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硅酸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图中加NH3•H2O调节pH=9的目的是想抑制______(填名称)沉淀生成.

(3)生产流程中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离子有______

(4)该分子筛的化学式为______

(5)分子筛的孔道直径为4称为4A型分子筛,当Na+被Ca2+[r(Ca2+)=2.2r(Na+)]取代时就制得5A型分子筛,当Na+被K+取代时就制得3A型分子筛,要高效分离正丁烷(分子直径为4.65)和异丁烷(分子直径为5.6)应该选用______A型分子筛,钠离子的分子筛为______(填“>”“<”或“=”)5A型分子筛.

正确答案

解:(1)Al2(SO43溶液与Na2SiO3溶液反应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硅酸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iO32-+6H2O=2Al(OH)3↓+3H2SiO3↓,

故答案为:2Al3++3SiO32-+6H2O=2Al(OH)3↓+3H2SiO3↓;

(2)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加MH3•H2O调节pH=9防止氢氧化铝杂质结晶析出,故答案为:氢氧化铝;

(3)由钠原子的利用率为10%,且加入氨水,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硫酸铵,生产流程中所得滤液里含有的离子除H+、OH-外含有:Na+、NH4+、SO42-

故答案为:Na+、NH4+、SO42-

(4)n(Al2O3)=0.1mol,n(SiO2)=1mol,因钠原子的利用率为10%,则n(Na2O)=1mol×10%=0.1mol,又分子筛的质量为87.2g,

则n(H2O)==0.6mol,

则n(Na2O):n(Al2O3):n(SiO2):n(H2O)=0.1mol:0.1mol:1mol:0.6mol═1:1:10:6,

所以分子筛的化学式为Na2O•Al2O3•10SiO2•6H2O或Na2(Al2Si10O24)•6H2O,

故答案为:Na2O•Al2O3•10SiO2•6H2O或Na2(Al2Si10O24)•6H2O;

(5)分离正丁烷和异丁烷,应选用分子筛的型号介于4.65A~5.6A之间,应选用5A型;Ca2+半径小于K+,当Na+被Ca2+[r(Ca2+)=2.2r(Na+)]取代时就制得5A型分子筛,当Na+被K+取代时就制得3A型分子筛,所以钠离子的分子筛为大于5A型分子筛,

故答案为:5A;>.

解析

解:(1)Al2(SO43溶液与Na2SiO3溶液反应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硅酸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SiO32-+6H2O=2Al(OH)3↓+3H2SiO3↓,

故答案为:2Al3++3SiO32-+6H2O=2Al(OH)3↓+3H2SiO3↓;

(2)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加MH3•H2O调节pH=9防止氢氧化铝杂质结晶析出,故答案为:氢氧化铝;

(3)由钠原子的利用率为10%,且加入氨水,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硫酸铵,生产流程中所得滤液里含有的离子除H+、OH-外含有:Na+、NH4+、SO42-

故答案为:Na+、NH4+、SO42-

(4)n(Al2O3)=0.1mol,n(SiO2)=1mol,因钠原子的利用率为10%,则n(Na2O)=1mol×10%=0.1mol,又分子筛的质量为87.2g,

则n(H2O)==0.6mol,

则n(Na2O):n(Al2O3):n(SiO2):n(H2O)=0.1mol:0.1mol:1mol:0.6mol═1:1:10:6,

所以分子筛的化学式为Na2O•Al2O3•10SiO2•6H2O或Na2(Al2Si10O24)•6H2O,

故答案为:Na2O•Al2O3•10SiO2•6H2O或Na2(Al2Si10O24)•6H2O;

(5)分离正丁烷和异丁烷,应选用分子筛的型号介于4.65A~5.6A之间,应选用5A型;Ca2+半径小于K+,当Na+被Ca2+[r(Ca2+)=2.2r(Na+)]取代时就制得5A型分子筛,当Na+被K+取代时就制得3A型分子筛,所以钠离子的分子筛为大于5A型分子筛,

故答案为:5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MgS04•7H20可用于造纸、纺织、陶瓷、油漆工业,也可在医疗上用作泻盐.某工废渣主要成分是MgC03,另外还有CaC03、Si02等杂质.从此废渣中回收MgS04•7H20的工艺下:

已知CaS04和MgS04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要求写出任意一条).

(2)滤渣B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

(3)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

(4)操作Ⅰ和操作Ⅱ都需要用到玻璃棒,操作Ⅰ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5)有人认为Mg2+易水解,经操作Ⅱ后再过滤、洗涤得不到MgS04•7H20晶体,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加稀硫酸于废渣中,MgCO3、CaCO3溶解,根据溶解度-温度图,知道MgSO4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增大,“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同时不断搅拌,增加浸出时间.

故答案为: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同时不断搅拌,增加浸出时间.

(2)由工艺流程可知,废渣加入硫酸过滤,滤液中含有CaSO4、MgSO4,根据溶解度-温度图可知,CaSO4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下降,MgSO4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增大,滤液加热析出CaSO4,故操作Ⅰ在加热的情况下过滤,滤渣B是CaSO4

故答案为:CaSO4

(3)CaSO4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下降,加热的情况下,可以降低CaSO4溶解度,操作Ⅰ在加热的情况下将固体与溶液分离,应是趁热过滤;操作Ⅱ是由溶液中析出晶体,应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操作Ⅰ是过滤,玻璃棒为引流作用;操作Ⅱ是结晶,玻璃棒为搅拌作用.

故答案为:引流;搅拌.

(5)MgS04水解生成氢氧化镁与硫酸,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最后生成的硫酸与氢氧化镁又生成硫酸镁.操作Ⅱ后过滤、洗涤可以得到MgS04•7H20晶体.

故答案为:否;硫酸是难挥发性酸.

解析

解:(1)加稀硫酸于废渣中,MgCO3、CaCO3溶解,根据溶解度-温度图,知道MgSO4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增大,“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同时不断搅拌,增加浸出时间.

故答案为: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同时不断搅拌,增加浸出时间.

(2)由工艺流程可知,废渣加入硫酸过滤,滤液中含有CaSO4、MgSO4,根据溶解度-温度图可知,CaSO4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下降,MgSO4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增大,滤液加热析出CaSO4,故操作Ⅰ在加热的情况下过滤,滤渣B是CaSO4

故答案为:CaSO4

(3)CaSO4随温度升高而溶解度下降,加热的情况下,可以降低CaSO4溶解度,操作Ⅰ在加热的情况下将固体与溶液分离,应是趁热过滤;操作Ⅱ是由溶液中析出晶体,应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操作Ⅰ是过滤,玻璃棒为引流作用;操作Ⅱ是结晶,玻璃棒为搅拌作用.

故答案为:引流;搅拌.

(5)MgS04水解生成氢氧化镁与硫酸,硫酸是难挥发性酸,最后生成的硫酸与氢氧化镁又生成硫酸镁.操作Ⅱ后过滤、洗涤可以得到MgS04•7H20晶体.

故答案为:否;硫酸是难挥发性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CaSO4,与相邻的化肥厂联合设计了如图制备(NH42SO4的工艺流程.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请完成上述流程中沉淀池内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H3+CaSO4+H2O→______↓+(NH42SO4

②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实验室中进行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______.获得(NH42SO4晶体在农业上可用作氮肥,要注意不可和熟石灰等______物质混合施用或保存.

③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副产品Y为______.生产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④向沉淀池中加入CaSO4悬浊液后,需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CO2的原因:______

⑤从绿色化学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说明上述流程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且原子数目也没有培减,CO2+2NH3+CaSO4+H2O→__↓+(NH42SO4,从元素的种类看,求知物中含有碳、钙元素,从原子守恒来看,还应该有氧元素,因为CaSO4→(NH42SO4保持部分氧原子守恒,再结合反应中得到沉淀,可知未知物为碳酸钙,故答案为:CaCO3

②操作a的目的是固液分离,操作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则还需要漏斗,氮肥(NH42SO4在使用时其水溶液因NH4+的水解显酸性,熟石灰显碱性,二者混合使用会有氨气生成,降低肥效,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碱性;

③锻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属分解反应,因需向沉淀池中通CO2,故产物中的CO2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另一种产物CaO为副产品Y,故答案为:分解反应;CaO;CO2

④二氧化碳在中性或酸性溶液里的溶解度小,溶液里的CO32-浓度低,先通氨气,因氨气的溶解度大,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CO2的溶解,生成大量的CO32-,促进CaSO4转化为CaCO3,同时生成(NH42SO4,故答案为:氨气的溶解度大,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CO2的溶解,生成大量的CO32-,促进CaSO4转化为CaCO3,同时生成(NH42SO4

⑤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产物CO2可循环利用,副产品CaO及(NH42SO4都是有用的物质,降低了生成成本,故答案为:流程中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得到的副产物和产物都是有用的物质,无废物产生.

解析

解: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且原子数目也没有培减,CO2+2NH3+CaSO4+H2O→__↓+(NH42SO4,从元素的种类看,求知物中含有碳、钙元素,从原子守恒来看,还应该有氧元素,因为CaSO4→(NH42SO4保持部分氧原子守恒,再结合反应中得到沉淀,可知未知物为碳酸钙,故答案为:CaCO3

②操作a的目的是固液分离,操作名称为过滤,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则还需要漏斗,氮肥(NH42SO4在使用时其水溶液因NH4+的水解显酸性,熟石灰显碱性,二者混合使用会有氨气生成,降低肥效,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碱性;

③锻烧炉中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属分解反应,因需向沉淀池中通CO2,故产物中的CO2为可循环利用的物质,另一种产物CaO为副产品Y,故答案为:分解反应;CaO;CO2

④二氧化碳在中性或酸性溶液里的溶解度小,溶液里的CO32-浓度低,先通氨气,因氨气的溶解度大,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CO2的溶解,生成大量的CO32-,促进CaSO4转化为CaCO3,同时生成(NH42SO4,故答案为:氨气的溶解度大,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CO2的溶解,生成大量的CO32-,促进CaSO4转化为CaCO3,同时生成(NH42SO4

⑤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产物CO2可循环利用,副产品CaO及(NH42SO4都是有用的物质,降低了生成成本,故答案为:流程中产生的CO2可循环利用,得到的副产物和产物都是有用的物质,无废物产生.

下一知识点 :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硝酸铜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