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0表示放热反应,△H<0表示吸热反应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C1molH2SO4和1mo 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D1molH2和0.5mol 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H>0表示吸热反应,△H<0表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所以可用分数或小数表示,故B正确;

C、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两mol水,根据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

D、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1molH2与0.5molO2反应生成的水的状态不定,所以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燃烧热,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H4NO3 溶于水吸热,但 NH4NO3 溶于水是自发过程

B同一种物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而固态时熵值最小

C借助专外力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其体系的能量趋向于从高能状态转变为低能状态

D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NH4NO3溶于水焓变增大,虽然吸热,但△G=△H-T•△S<0,可自发进行,故A正确;

B.物质由固态→液态→气态,混乱度增大,熵变增大,故B正确;

C.借助于外力能自发进行的过程,能量趋向于从低高能状态转变为高能状态,故C错误;

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可根据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判断,即当△G=△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表中的数据表示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需消耗的能量(即键能):

H2和Cl2反应生成HCl过程中的热效应可用下图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H1=______,△H2=______,△H3=______

(2)据实验测定,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你认为引发该反应的第一步是上图①~③中分子转化为原子的哪一步______(填序号)步,请说明原因:______

(3)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243 kJ•mol-1

+436 kJ•mol-1

-431 kJ•mol-1

Cl-Cl键的键能比H-H键的键能小,更易断裂,从而引发反应

H2(g)+Cl2(g)=2HCl(g)△H=-183 kJ•mol-1

解析

解:(1)化学键断裂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则由表中数据可知△H1=+243 kJ•mol-1,△H2=+436 kJ•mol-1,△H3=-431 kJ•mol-1

故答案为:+243 kJ•mol-1;+436 kJ•mol-1;-431 kJ•mol-1

(2)引发该反应的第一步是上图①~③中分子转化为原子的第①步,因Cl-Cl键的键能比H-H键的键能小,更易断裂,从而引发反应,

故答案为:①;Cl-Cl键的键能比H-H键的键能小,更易断裂,从而引发反应;

(3)在反应中H2(g)+Cl2(g)=2HCl(g),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生成物的总键能,则△H=(436+243-2×431)kJ/mol=-183 kJ•mol-1

故答案为:H2(g)+Cl2(g)=2HCl(g)△H=-183 kJ•mol-1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2N2(g)+6H2O(l)═4NH3 (g)+3O2(g)△H=a kJ•mol-1进一步研究NH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常压下达到平衡时测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1)此合成反应的a______0,△S______0 (填“>”“<”或“=”)

(2)N2(g)+3H2(g)═2NH3 (g)△H=-92.4kJ•mol-1,2H2(g)+O2(g)=2H2O (l)△H=-571.6kJ•mol-1,则2N2(g)+6H2O(l)═4NH3 (g)+3O2(g)△H=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NH3生成量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应为吸热反应,a>0,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则△S>0,故答案为:>;>;

(2)已知:①N2(g)+3H2(g)⇌2NH3(g)△H=-92.4kJ•mol-1②2H2(g)+O2(g)═2H2O(l)△H=-571.6kJ•mol-1

则利用盖斯定律,将①×2-②×3可得常温下氮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气与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g)+6H2O(l)=4NH3(g)+3O2(g)

△H=2×(-92.4kJ•mol-1)-3×(-571.6kJ•mol-1)=+1536kJ•mol-1

故答案为:2N2(g)+6H2O(l)=4NH3(g)+3O2(g)△H=+1536kJ•mol-1

解析

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NH3生成量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应为吸热反应,a>0,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多,则△S>0,故答案为:>;>;

(2)已知:①N2(g)+3H2(g)⇌2NH3(g)△H=-92.4kJ•mol-1②2H2(g)+O2(g)═2H2O(l)△H=-571.6kJ•mol-1

则利用盖斯定律,将①×2-②×3可得常温下氮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气与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2(g)+6H2O(l)=4NH3(g)+3O2(g)

△H=2×(-92.4kJ•mol-1)-3×(-571.6kJ•mol-1)=+1536kJ•mol-1

故答案为:2N2(g)+6H2O(l)=4NH3(g)+3O2(g)△H=+1536kJ•mol-1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嘉峪关校级期末)键能是指破坏(或形成)1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化学反应就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现查得:H-H、Cl-Cl和H-Cl的键能分别为436KJ/mol、243KJ/mol和431KJ/mol,请用此数据估计,由Cl2、H2生成1molHCl时的热效应(  )

A放热183KJ

B放热91.5KJ

C吸热183KJ

D吸热91.5KJ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化学反应中,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键放出能量,反应Cl2+H2=2HCl中,形成1molHCl时,

需要断裂0.5molCl-Cl键和0.5molH-H键,则吸收能量:0.5mol×436KJ/mol+0.5mol×243KJ/mol=339.5KJ,

生成1molHCl时需生成1molH-Cl键,放出1mol×431KJ/mol=431KJ能量,

则放出的能量为431KJ-339.5KJ=91.5KJ,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如图的是(  )

ANaOH与H2SO4发生中和反应

B氧化钙和水反应

CNH4Cl和Ba(OH)2•8H2O的反应

D一氧化碳气体的燃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NaOH与H2SO4发生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氧化钙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NH4Cl和Ba(OH)2•8H2O的反应,是铵与碱的反应是吸反应,故C正确;

D、可燃物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有些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故A错误;

B、有的物理变化过程也伴随能量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故B错误;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或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使得化学反应表现为吸热或是放热,故C错误;

D、根据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H-T•△S<0时,反应可自发进行,有的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自发进行,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于Zn(s)+H2SO4(aq)=ZnSO4(aq)+H2(g)△H<0 的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能量关系可用如图表示

B△H的值与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有关

C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锌为负极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正极放出气体一定为22.4L(标况)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图示正确,故A正确;

B.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与物质的物质的量呈正比,故B正确;

C.反应中Zn被氧化生成ZnSO4,当将该反应设计呈原电池时,Zn为负极,故C正确;

D.若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当有32.5g锌溶解时,转移电子1mol,则正极放出气体的体积在标况下为11.2L,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一是煤化工产业链的一部分,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气体A的俗称是______

(2)合成氨工业是煤化工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已知有一组数据:破坏1mol氮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946kJ能量;破坏0.5mol氢气中的H-H键需要吸收218kJ的能量;形成氨分子中1mol N-H键能够释放389kJ能量.图二表示合成氨工业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请将图中①、②的能量变化的数值,填在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kJ,②______kJ

(3)煤化工产业的重要产品之一甲醇,是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燃料,发达国家等一般通过CO和H2化合制备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g)+2H2(g)⇌CH3OH(g)①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

A.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B.2v(H2=v(CH3OH)

C.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O的同时生成2n mol H2

②在容积固定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CO和H2发生上述反应,反应在第4min时候达到其限度,此时容器中压强与反应前之比为3:5,容器内物质的各种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则b=______

(4)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高效能、轻污 染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该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CH3OH (g)+3O2(g)=2CO2(g)+4H2O(l),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正极附近pH值______(填写“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正确答案

解:(1)煤的气化生成CO和氢气,俗称水煤气,故答案为:水煤气;

(2)①为破坏1mol氮气和3mol氢气中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等于946kJ+3×2×218kJ=2254kJ,

故答案为:2254;

②等于形成生成物中新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减去破坏1mol氮气和3mol氢气中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即:2334kJ-2254kJ=80kJ,

故答案为:80;

(3)①A、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根据M=可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一个变量,当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

B、2v(H2=v(CH3OH),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证明正、逆速率不等,故B错误;

C、对于气体而言,该反应不是一个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反应,容器中气体的压强随着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压强不变说明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故C正确;

D、生成n molCO的同时生成2n mol H2均代表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速率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②恒温恒压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平衡时气体的浓度和为:(0.200+0.300)mol/L×=0.300mol/L,△c=0.500mol/L-0.300mol/L=0.200mol/L,

CO (g)+2H2(g)⇌CH3OH(g)△n

1        2         1           2

         x                     0.200mol/L

x=0.200mol/L,因此b=0.300mol/L-0.200mol/L=0.100mol/L,

故答案为:0.100;

(4)可燃物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正极附近的PH值增大,

故答案为:CH3OH-6e-+H2O=CO2+6H+;增大.

解析

解:(1)煤的气化生成CO和氢气,俗称水煤气,故答案为:水煤气;

(2)①为破坏1mol氮气和3mol氢气中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等于946kJ+3×2×218kJ=2254kJ,

故答案为:2254;

②等于形成生成物中新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减去破坏1mol氮气和3mol氢气中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即:2334kJ-2254kJ=80kJ,

故答案为:80;

(3)①A、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变化,根据M=可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一个变量,当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

B、2v(H2=v(CH3OH),化学反应速率之比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证明正、逆速率不等,故B错误;

C、对于气体而言,该反应不是一个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反应,容器中气体的压强随着气体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当压强不变说明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故C正确;

D、生成n molCO的同时生成2n mol H2均代表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速率相等,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②恒温恒压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浓度成正比,平衡时气体的浓度和为:(0.200+0.300)mol/L×=0.300mol/L,△c=0.500mol/L-0.300mol/L=0.200mol/L,

CO (g)+2H2(g)⇌CH3OH(g)△n

1        2         1           2

         x                     0.200mol/L

x=0.200mol/L,因此b=0.300mol/L-0.200mol/L=0.100mol/L,

故答案为:0.100;

(4)可燃物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正极为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所以正极附近的PH值增大,

故答案为:CH3OH-6e-+H2O=CO2+6H+;增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C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D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放出还是吸收能量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还有光能等,故A正确;

B.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关,故B错误;

C.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释放出能量,故C正确;

D.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放出还是吸收能量,故D正确;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燃烧热能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