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型实验
- 共4868题
(2015秋•成都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或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将洗涤液直接倒入容量瓶
②用托盘天平称量25.28g KCl
③用酒精可以从饱和碘水中萃取碘
④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从通过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⑤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用结晶的方法.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转移液体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①错误;
②托盘天平精确到0.1,只能粗略称量,故②错误;
③酒精和水相溶,所以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故③错误;
④让一束光通过胶体,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通过光线的方向看不到,故④错误;
⑤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提取硝酸钾可用结晶的方法,故⑤正确;
故选D.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m g铜银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铜银合金与足量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银溶液、NO或NO2气体,由于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则用排水法收集到的VL气体为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反应生成AgCl沉淀,过滤后得到AgCl固体,然后洗涤、干燥,最后得到干燥的AgCl,
A.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机械性能好,比纯金属用途更广泛,故A正确;
B.由流程图可知,实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NO,故不能金属与硝酸反应生成是NO或NO2或NO、NO2,最后收集的气体为NO,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过滤后得到氯化银固体,然后洗涤、干燥,最后得到干燥的AgCl固体,故C正确;
D.没有告诉硝酸的浓度,合金与硝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NO2,故D错误.
故选D.
用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碳酸氢钠受热温度高,应在小试管中放碳酸氢钠来比较稳定性,故A错误;
B.NO不能利用排空气收集,NO与氧气反应,则应利用排水法收集,故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升高中的压强变小,导致气球变化,则该装置能验证氨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故C正确;
D.氯化铵分解,在试管口HCl与氨气又化合生成氯化铵,则不能收集到氨气,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A错误;
B、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故项B错误;
C、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项误;
D、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仪器的使用、实验药品选择或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装液时,分液漏斗中液体的总体积不得超过其容器的三分之一,若过多,不能充分萃取,故A错误;
B.广泛pH试纸可在1~14的pH范围内使用,不可能pH为0,故B错误;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使平衡向右移动,故C错误;
D.用盐酸洗涤,再灼烧至跟酒精灯火焰颜色相同后再使用,去除了其它离子的干扰,且HCL受热以后会挥发,无残留,故D正确.
故选D.
(2016•怀化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稀硝酸能氧化亚硫酸盐生成硫酸盐,所以造成干扰,应该用盐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检验亚硫酸钠,故A错误;
B.溴水和苯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过量溴溶解于苯和苯酚中,不能将苯和三溴苯酚分开,故B错误;
C.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用蒸发结晶,趁热过滤方法除去硝酸钾,故C正确;
D.CH3CH2Br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溶液中,应水解后、冷却加酸至酸性,再加AgNO3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淡黄色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钙溶液中可以含有碳酸根离子或是碳酸氢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都是可以的,故A错误;
B.不能排除Ag+和SO32-的干扰,因AgCl不溶于酸,SO32-可被氧化生成SO42-,因先加入盐酸酸化,如无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检验,故B错误;
C.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C正确;
D.CuO变为红色说明气体有还原性,可能为CO等,故D错误.
故选C.
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多种物质.有关下列制备方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碱式硫酸铁电离产生Fe3+,Fe3+,能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故A正确;
B.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故B正确;
C.KSCN溶液遇Fe2+溶液无现象,(NH4)2Fe(SO4)2若被氧化则生成Fe3+,KSCN溶液遇Fe3+溶液变红,故C正确;
D.(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小,所以FeSO4才能与(NH4)2SO4反应生成(NH4)2Fe(SO4)2,故D错误;故选D.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A错误;
B.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故B错误;
C.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故C正确;
D.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2013•湖州模拟)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因HCl极易溶于水,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由图可知,四氯化碳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
B.图中为铝热反应装置,利用Al与二氧化锰制取熔点高的金属Mn,故B正确;
C.二氧化硫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二氧化碳不反应,则能利用该装置洗气除去CO2中的SO2,故C正确;
D.因氨气能被浓硫酸稀释,则收集不到氨气,一般利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故D错误;
故选D.
(2015秋•重庆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应迅速将NaOH溶液和盐酸在测定装置中混合,慢的话误差增大,故A正确;
B.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故B错误;
C.相同条件下,只有催化剂不同,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FeCl3溶液反应速率快,则可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
D.KI溶液在硫酸提供的酸性环境下,被氧气氧化成单质碘,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通常利用此性质检验碘,所以除了碘化钾溶液、稀硫酸溶液外还必须使用的试剂是:淀粉,故D正确.
故选B.
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量取溶液时,如果量取溶液过多,不能将多余的药品倒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应该集中回收,故A错误;
B.钡元素属于重金属,不能随便丢弃,倒入下水道会污染土壤、水资源,应该集中回收,故B错误;
C.蒸发氯化钠溶液制取NaCl固体时,不能将溶液全部加热蒸干,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水分蒸干,故C错误;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稀硫酸时,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溶液有热胀冷缩性质,如果直接转移到容量瓶中会导致配制溶液体积偏小,配制溶液浓度偏高,所以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①实验室通过浓硫酸与乙醇反应制取乙烯时,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
②将0.1mol•L-1的NaOH溶液与0.5mol•L-1的Cu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得氢氧化铜浊液,用于检验醛基
③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酒精清洗
④配制银氨溶液:在一定量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即可
⑤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液,加入少量浓溴水,过滤
⑥将10滴溴乙烷加入1mL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片刻后,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
正确答案
解:①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测的是液体的温度,所以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以控制反应液的温度,故①正确;
②检验醛基时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应使氢氧化钠稍过量,故②错误;
③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由于苯酚不溶于冷水,易溶于酒精,所以应该立即用酒精清洗,故③正确;
④氨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AgOH,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可配制银氨溶液,故④错误;
⑤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与苯互溶,不能分离,应加入NaOH溶液,然后分液,故⑤错误;
⑥将10滴溴乙烷加入到1mL 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溴离子,冷却,先加过量的硝酸,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故⑥错误;
故选①③.
解析
解:①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测的是液体的温度,所以必须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以控制反应液的温度,故①正确;
②检验醛基时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应使氢氧化钠稍过量,故②错误;
③不慎将苯酚溶液沾到皮肤上,由于苯酚不溶于冷水,易溶于酒精,所以应该立即用酒精清洗,故③正确;
④氨水和硝酸银反应生成AgOH,在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沉淀恰好消失可配制银氨溶液,故④错误;
⑤苯酚和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与苯互溶,不能分离,应加入NaOH溶液,然后分液,故⑤错误;
⑥将10滴溴乙烷加入到1mL 10%的烧碱溶液中,加热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溴离子,冷却,先加过量的硝酸,再滴加2滴2%的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水解生成的溴离子,故⑥错误;
故选①③.
(2016•浦东新区一模)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于反应中有副产物二氧化硫生成,二氧化硫能够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所以必须先将二氧化硫杂质除去再检验乙烯,故A错误;
B.由于溴苯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发生反应,而与溴能够发生反应,反应后混合液分层,所以可用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并用分液漏斗分液,故B正确;
C.应先加入酸中和,排除OH-离子的干扰,故C错误;
D.应该先加入苯,再加入浓硫酸,滴加顺序颠倒,容易发生危险,故D错误.
故选B.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
B.没有“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滤液会溅出,故B错误;
C.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操作正确,故C正确;
D.取用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