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硼.碳.氮.硅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构成自然界的重要物质。

(1)硼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成对电子数之比为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实验室可通讨下列反应制取:,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X属于          晶体(填 晶体类型),MgO晶体的熔点比CaO高,主要原因是               

(3)甲硅烷能与硝酸银发生如下反应:SiH4+8AgNO3+2 H2O → 8Ag↓+SiO2↓+8 HNO3该反应中氢元素被氧化,由此可判断非金属性Si比 H     (填“强”.“弱”或“无法比较”)

(4)石墨晶体具有层状结构,在层与层之间嵌入金属K原子,能形成石墨夹层离子化合物(KC8),KC8固态时也能导电,导电的粒子是       

正确答案

(1)1s22s22p1  3∶4

(2)离子, Mg2+半径比Ca2+小,键能较大 (3)弱 (4)自由电子

试题分析:(1)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1s22s22p1 ,N原子的p轨道有 3个未成对电子,成对电子1s2 和2s2,成对电子个数4,之比3∶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8分)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它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和D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        (选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3)A和E可组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晶胞是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结构如下图所示,阳离子(用“●”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或面心;阴离子(用“〇”表示)均位于小正方体中心。该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正确答案

(1)D   Na(2)第三周期、ⅢA族  (3)  (每空2分,共8分)

根据元素的结构及性质可知,A、B、C、D、E分别是F、Na、Al、Cl、Ca。

(1)氟化氢分子存在氢键,所以沸点高于氯化氢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其微粒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氟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

(2)铝的原子序数是13,所以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

(3)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含有的钙离子是8×1/8+6×1/2=4,氟离子是8个,所以化学式为CaF2,含有离子键,所以电子式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1分)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元素特征信息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C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A、B、C形成的化合物M的电子式________;

(3)实验测得DE3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则DE3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

(4)D单质与M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正确答案

(1)钠 氯  (3)共价键

考查了元素推断知识,对化学用语的书写主要是细心。

由题给条件可推得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分别为:H、O、Na、Al、Cl;

(3)AlCl3虽然是由活泼的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但其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说明原子之间并不是离子键。

(4)2Al+2NaOH+2H2O=2NaAlO2+3H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A、C、F三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个.试回答:

(1)写出下列元素A的符号______,D的名称______,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B、F形成的化合物的过程:______;

(3)写出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原子只能有3个电子层,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4=4,则D为Si元素;E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E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3=5,则E为磷元素;A、C、F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含有Al元素,氢氧化铝溶于强酸、强碱,故有Na元素,则A为Na、C为Al,三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则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1-3=7,则F为Cl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Mg,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Na,D为硅,C为Al,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Na;硅;

(2)B、F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故答案为:

(3)A、C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OH-═AlO2-+2H2O.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2分)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他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W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      ,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⑵化合物M的化学式为      ,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

点较高的原因是      

⑶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得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O—C—O的键角约为      

⑷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      。           

正确答案

⑴2s22p4(2分)V形(2分)     ⑵MgO(2分)离子电荷多,晶格能大(2分)

⑶120°(2分)    ⑷3:1:1(2分)

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则W水氧元素。熔点高的也不是原子晶体或离子晶体。根据形成的是二组分化合物可判断,M是氧化镁,即Y是镁元素。因此X是氟元素,Z是钾元素。

(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氧元素的L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臭氧是3原子电子的V形结构。

(2)由于氧化镁中离子电荷多,晶格能大,熔点高。

(3)碳酸分子是碳原子是sp2杂化,所以键角是120°的。

(4)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则含有X是12×1/4=3。Y位于顶角,则Y是8×1/8=1。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3︰1︰1。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X元素的单质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Y元素的氧化物Y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元素的符号______;

(2)画出Z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3)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

(4)Y与Z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______(写化学式).

正确答案

X、Y、Z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中X元素的单质是自然界最轻的气体,故X为H元素;Y元素的氧化物Y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Y为S元素;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原子序数大于S,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Z为Cl,

(1)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H元素,故答案为:H;

(2)Z为Cl元素,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3)Y为S元素,原子质子数为16,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

(4)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l>D,所以两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F的单质在D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的单质在D2中燃烧可生成BD和BD2两种气体;E的原子序数为B的两倍;A元素的一种核素中不含中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单质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ED的电子式为______.

(2)E单质在BD2中剧烈燃烧生成黑白两种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FD2气体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CD,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由此可知CD和FD2中还原性较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4)A、C、D、F四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5:1:4:1形成化合物甲,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将0.01mol/L的甲溶液与0.03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沉淀,已知该沉淀的Ksp=x,则混合溶液中酸根离子的浓度为______mol/L(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正确答案

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短周期元素.F的单质在D2中燃烧的产物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则F为S元素,D为O元素;B的单质在D2中燃烧可生成BD和BD2两种气体,则B为C元素;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C为N元素;E的原子序数为B的两倍,则E为Mg;A元素的一种核素中不含中子,则A为H元素,

(1)C的单质为N2,分子N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其结构式为N≡N;ED为MgO,由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N≡N;

(2)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与Mg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

故答案为:2Mg+CO22MgO+C;

(3)SO2气体通入BaCl2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无色气体NO,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O2+3Ba2++2NO3-+2H2O=3BaSO4↓+2NO↑+4H+,由此可知,还原性NO<SO2

故答案为:3SO2+3Ba2++2NO3-+2H2O=3BaSO4↓+2NO↑+4H+;SO2

(4)H、N、O、S四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5:1:4:1形成化合物甲,则甲的化学式为NH4HSO4,将0.01mol/L的NH4HSO4溶液与0.03mol/L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沉淀,氢氧化钡过量,反应后溶液中钡离子浓度约是:=0.01mol/L,硫酸钡的Ksp=x,根据溶度积表达式可知,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mol/L=100xmol/L,

故答案为:NH4HSO4;100x.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有一种原子轨道,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p电子数和s电子数相等;D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2)写出C、D两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C______D______

(3)写出B、C两种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B元素单质和氢化物的电子式,单质______,氢化物______.

正确答案

有A、B、C、D四种短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占据一种原子轨道,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则A为氢元素;B元素原子的核外p轨道电子数比s轨道电子数少1,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为N元素;C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p轨道电子数和s轨道电子数相等,原子序数等于氮元素,处于第三周期,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则C为Mg元素,D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原子序数大于Mg,则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3,则D为P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B为N;C为Mg;D为P,

故答案为:H;N;Mg;P;

(2)C为Mg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D为P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故答案为:

(3)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二氮化三镁,反应方程式为:3Mg+N2Mg3N2

故答案为:3Mg+N2Mg3N2

(4)B元素单质为N2、氢化物为NH3,N2的电子式为:,NH3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质子数.D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C、D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C______,D______.

(2)A、B、C、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其电子式为______.沸点最高的是______,水溶液显碱性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1)短周期元素,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的原子序数为x-1,C的原子序数为x+1,D的原子序数为x+8,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D的质子数,则x-1+x+1=x+8,x=8,所以B为O元素,A为N元素,C为F元素,D为S元素,

故答案为:F;S;

(2)四种元素中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其对应的氢化物HF的稳定性最强,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A、B、C、D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H2O在常温下为液态,沸点最高,

NH3为碱性气体,水溶液显碱性,

故答案为:HF;

;H2O;NH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A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3A2;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原予核外的M层中有两对成对电子;E原子核外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A、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氯化物的熔点远高于C的氯化物的熔点,理由是                                       

(3)A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离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           杂化,D的低价氧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4)A、E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则其化学式为               ;(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 3d104 s1)      A1

(2)MgCl2为离子晶体而A1C13为分子晶体   (3)sp2,V形   (4)Cu3

根据元素的结构及有关性质可知,A、B、C、D、E分别是N、Mg、Al、S、Cu。

(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 3d104 s1) ;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所以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是A1

(2)由于MgCl2为离子晶体,而A1C13为分子晶体,所以前者的熔点远高于后者。

(3)NO3中氮原子能源孤对电子,所以其结构是平面三角形结构,氮原子是sp2杂化。由于SO2分子中,S原子含有2对孤对电子,所以SO2是V形结构。

(4)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含有的氮原子是8×1.8=1,而含有的铜原子是12×1/4=3,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u3N。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E同主族,C、F也同主族,B、C同周期.A与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原子个数比为4:1.由A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与丙均为液态,乙中A、C原子个数比为1:1,丙中A、C原子个数比为2:1.一个D+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D与C可以组成阳离子与阴离个数比为2:1,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8的化合物丁.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丁的电子式:甲______,丁______;BC2的结构式______;F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①原子半径:D______E(填“>”或“<”,下同),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______E,

③稳定单质的熔点:B______C.

(3)BC2属于______晶体,EC2属于______晶体(填:原子、分子、离子、金属).

(4)由A、C、D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

(5)乙的水溶液与FC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D为Na元素;D与C可以组成阳离子与阴离个数比为2:1,且相对分子质量为78的化合物丁,C的原子序数小于钠元素,故化合物丁为Na2O2,C为氧元素;A与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B、C同周期,其中A、B原子个数比为4:1,化合物甲为CH4,A为氢元素、B为碳元素;由A与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与丙均为液态,乙中A、C原子个数比为1:1,则乙为H2O2,丙中A、C原子个数比为2:1,则丙为H2O;B、E同主族,则E为Si元素;C、F也同主族,则F为硫元素,

(1)甲为CH4,电子式为.丁为Na2O2,电子式为;CO2的结构式为:O=C=O;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O=C=O;

(2)①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Na>Si,

故答案为:>;

②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2CO3>H2SiO3

故答案为:>;

③常温下,碳单质为固体,氧气为气体,故稳定单质的熔点:碳>氧气,

故答案为:>.

(3)CO2属于分子晶体,SiO2属于原子晶体,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

(4)由A、C、D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NaOH,NaOH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

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5)H2O2有强氧化性,与SO2反应生成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O2+SO2=H2SO4

故答案为:H2O2+SO2=H2SO4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十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⑨、⑩处于第四周期,其余均为短周期元素.

(1)若②、⑦、⑧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下:

②与⑦、②与⑧形成的液体化合物是常见的重要溶剂,则②、⑦、⑧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若甲、乙、丙、丁、戊均为上述八种短周期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单质或由其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甲、戊为无色气体,反应a为置换反应,反应b为化合反应.如图所示转化关系,推测:戊可能为:______、______(列举合适的两例).

若甲是O2、乙是N2H4,反应a是在强碱性溶液中进行的原电池反应,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3)若图中A、B、C、D、E分别是上述10种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其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已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反应c为置换反应.若反应c是用A作电极,在B的水溶液中进行电解反应,它们有如右图示转化关系.则反应d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若反应c是在高温下进行的,且为工业上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放热反应,当物质C是一种两性化合物时,则反应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因②与⑦、②与⑧形成的液体化合物是常见的重要溶剂,结合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推出②为碳,⑦为硫,⑧为氯,常见的溶剂为CS2和CCl4,根据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的递变规律可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的顺序是HClO4>H2SO4>H2CO3;故答案为:HClO4>H2SO4>H2CO3

(2)因反应a为置换反应,所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有两种是单质,两种是化合物,

设甲为氧气,乙可能是氨气或硫化氢或甲烷等气态烃,丙则可能为氮气、硫或C,丁为水,戊为NO或SO2或CO、CO2等;

若甲为CO2,则乙可能为Mg,丙可能为C,丁可能为MgO,戊可能为CO;

若甲是O2、乙是N2H4,则在强碱性溶液中进行的反应a的原电池反应的负极反应式为N2H4+4OH--4e-═N2+4H2O,

故答案为:CO、SO2、NO(任举两例,其他合理答案也可);N2H4+4OH--4e-═N2+4H2O;

(3)若反应c是用A作电极,在B的水溶液中进行电解反应的置换反应,结合反应d的生成物,可以确定A可能为铜等活动性相对较弱的金属,B的水溶液可能为硫酸、盐酸等酸溶液,C为可溶性铜盐或相应金属的盐溶液,D为氢气;若A为铜时,则反应d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若反应c是在高温下进行的,且为工业上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放热反应,当物质C是一种两性化合物,可联想到铝热反应,其常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2Al2Fe+Al2O3

故答案为:Cu2++2e-═Cu(或Zn2++2e-═Zn、Ni2++2e-═Ni);Fe2O3+2Al2Fe+Al2O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A、B、C、D、E、F六种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A<B<C<D<E<F.A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且只含1个电子;B、C两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能级,且I1(B)>I1(C),其中基态B原子的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D原子s电子数比p电子数少4;E原子的3p轨道上得到1个电子后不能再容纳外来电子;F为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1)写出下列元素的元素符号:C______F______

(2)写出E元素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______.

(3)B、C两元素原子的电负性大小:B______C(填“<”或“>”).

(4)A2C与A2D的熔沸点:A2C______A2D(填“<”或“>”).

(5)A、C两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结合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

(6)BA3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_杂化,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正确答案

A、B、C、D、E、F六种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A<B<C<D<E<F.A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且只含1个电子,则A为氢元素;B、C两元素的基态原子具有相同能级,二者处于处于同周期,基态B原子的2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B为氮元素,且I1(B)>I1(C),C的原子序数大于B,则C为氧元素;E原子的3p轨道上得到1个电子后不能再容纳外来电子,则3p容纳7个电子,故E为Cl元素;F为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F为K元素;D原子s电子数比p电子数少4,D不可能处于第二周期,因为p电子最多为6,不符合题意,由原子序数关系可知D处于第三周期,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4,为S元素,

(1)由上述分析可知,C为O元素,F为K元素,故答案为:O;K;

(2)E为Cl元素,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答案为:

(3)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大小:N<O,故答案为:<;

(4)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常温下为液态,H2S常温下为气态,故熔沸点:H2O>H2S,故答案为:>;

(5)H、O两元素按原子个数比为1:1结合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H2O2,故答案为:H2O2

(6)NH3的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1=4,含有1对孤电子对,采取sp3杂化方式,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故答案为:sp3;三角锥型.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①~⑩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最容易与H2反应单质是______.

(2)⑤位于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______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3)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4)②与⑧形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5)最高价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6)③和⑦对应的氢化物较稳定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7)⑤和⑥的原子半径较大是______,⑤和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较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8)用电子式表示⑤和⑨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

正确答案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元素,②为C元素,③为N元素,④为F元素,⑤为Na元素,⑥为Al元素,⑦为P元素,⑧为S元素,⑨为Cl元素,⑩为Ar元素,(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最强的为Na,非金属性最强的为F,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越易与氢气发生反应,则最容易与H2反应单质是F2

故答案为:Na;F2

(2)⑤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ⅠA族,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三;ⅠA;

(3)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4)②与⑧形成的化合物为CS2,为共价化合物,故答案为:共价化合物;

(5)最高价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是Al2O3,故答案为:Al2O3

(6)非金属性N>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答案为:NH3

(7)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较大的为Na,金属性Na>Al,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较强的为NaOH,

故答案为:Na;NaOH;

(8)⑤和⑨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NaCl,用电子表示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元素H、C、N、O、F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Fe、Cu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

(1)F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2)C、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共有16个电子,该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     

(3)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4)在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得值一般高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                                        

(5)C、N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C3N4形成的原子晶体,结构类似金刚石,甚至硬度超过金刚石,其原因是                            

(6)如图为石墨晶胞结构示意图,该晶胞中含有碳原子的个数为      

正确答案

(1)1s22s22p63s23p63d64s2

(2)5∶1 (3)N>O>C

(4)HF分子间存在氢键,易形成缔合分子(HF)n

(5)氮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氮碳形成的共价键键长比碳碳键键长短,键能更大,所以C3N4硬度更大

(6)4

(1)铁是26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2)C、H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共有16个电子的物质是CH2CH2,单键全是σ键,双键中有1个π键和1个σ键,故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5∶1。

(3)同一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趋势,且前四周期中ⅤA元素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大,故C、N、O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

(4)HF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使分子缔合在一起,所以测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缔合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故实验测得值一般高于理论值。

(5)原子晶体的硬度大小与共价键的强弱有关,共价键键长越短硬度越大,因氮原子半径小于碳原子半径,故C3N4晶体的硬度大于金刚石的硬度。

(6)顶点为8个晶胞所共有,棱上为4个晶胞所共有,面心为2个晶胞所共有,体内为晶胞所独有,石墨晶胞中含有碳原子的个数=×8+×4+×2+1×1=4。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研究型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