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0.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规律。由题图及下题分析,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又因为n为昏线,N在昏线上,此时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N地为昏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如图所示,属于地中海气候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干热少雨。火险等级高,选项B正确。由上题及图分析,显然S地的白昼比N地短,选项A错误。因此时南半球为冬季,巴西东南沿海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冬季的低温干燥季节,选项C错误。因此时北半球为夏季,长江入海径流量较大,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应该处于一年中的最低值期。

知识点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气候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7.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

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气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4 分

  35.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图13表示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为46%,曾承办国际雪联滑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

(1)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2)简述乙地具备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

正确答案

(1)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多(冬季风背风坡多),华北平原东南部较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地区较多,乡村地区较少。

与冬季相比,甲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气流沿太行山东坡上升,加上近地面气温高(逆温现象少),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干尘粒扩散;

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

(2)境内多中低山,地形条件利于冬季降雪,且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持续时间长,山地坡度适中,适宜建设滑雪场地;地势较高,大气扩散条件好,污染小(霾日数少),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气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6 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

(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C);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济丰富的)技术工人。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气候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农业的区位选择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0.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而时,就易形成雾。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9—11题。

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气候
下一知识点 : 锋面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气候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