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共559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11分)
(1)人类从环境取得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人类向环境排出___________,人类对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保护产生______(恶性或良性)循环,环境造福于人类;人类对环境资源不合理开发、破坏资源产生________(恶性或良性)循环,环境给人类以惩罚。
(2)人类要协调与环境的关系,必须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包括资源,能源的_________能力和环境对废弃物的_________能力,走____________的道路。
(3)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我国许多省区,2010年曾出现野狼伤人、野狼进城的事件,野狼破坏农作物更是比比皆是。为控制野狼数量,有些地区已展开适量猎杀活动(野狼为国家一般性保护动物,县级发文即可适量猎杀)。试分析近年来野狼大增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物质,能量,废弃物,良性,恶性
(2)再生,自净,可持续发展
(3) 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改善,生存空间增大,野狼数量增加。(3分)
(1)本题考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同时向环境排放各种废弃物。
(2)本题考查人地协调发展的关系。
(3)野狼增加什么生态环境的改善,生物多样性增加。
图21 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4 分)
(2) 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 分)
(3) 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 、 (填图中代号)。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6 分)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8 分)
正确答案
(1)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植被破坏严重(任二点可得4分)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1)结合已学知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2)我国西部由于气候相对干旱,外力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3)对河流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是河流中下游防御洪涝灾害的重要措施;①工程所在区域降水较少,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地区;(4)①、④建设防护林的 条件分别表现为气候较干旱,地形起伏相对较小(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地形起伏较大,降水较充足(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 2007年12月15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最终艰难地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幅度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未来的谈判应考虑为所有发达国家(包括美国)设定具体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但不设定具体目标;为了更有效地应对全球变暖,发达国家有义务在技术开发和转让、资金支持等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在2009年年底之前,达成接替《京都议定书》的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新协议。
小题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小题2: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3: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至少答3条)
小题4: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如何?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何关系?
小题5: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正确答案
小题1: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
小题2: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小题3: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国际合作。
小题4:波动上升。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
小题5:波动上升。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极地、高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试题分析:
小题1: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
小题2: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小题3: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开发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国际合作。
小题4:据图分析: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波动上升。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
小题5:据图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波动上升。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海水膨胀,极地、高山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点评: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1)图中甲乙分别反映的环境问题按照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它们都属于 类型的环境问题(1分)
(2)图中伞表示的是 ,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层,该层破坏后,到达地面的 增多,不仅使人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还会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3分)
(3)导致甲问题出现的人为原因有
(2分)
正确答案
(1)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1分)
(2)臭氧层 平流层 太阳紫外线(3分)
(3)一是因为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因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使得大气的温度不断上升;二是与人类大面积毁坏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有关。(2分)
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甲图反映了全球变暖问题,乙图反映臭氧层空洞问题。
(1)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按性质,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和部分资源枯竭。
(2)考查臭氧空洞问题。臭氧分布主要集中在平流层,臭氧层的作用:能吸收部分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3)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二是大面积毁林,是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读“某城市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垂直方向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工厂和炉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硫SO2,它们分别造成什么环境问题?(4分)
(2)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几乎“逢雨必酸”。说说长沙降酸雨的原因。(2分)
(3)图中①②③处,出现逆温层的是?说说逆温现象危害。(4分)
正确答案
(1)二氧化碳CO2会造成全球变暖或海平面上升;(2分) 二氧化硫SO2会形成酸雨或酸雾(2分)
(2)冶炼有色金属,排放二氧化硫。(2分)
(3)②处(2分) 大气对流减弱,并非常稳定,污染物不能扩散,而大量聚集在对流层底部,加大气污染的程度,危及人们的健康。(2分)
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CO2会造成全球变暖或海平面上升;二氧化硫SO2会形成酸雨或酸雾。
(2)长沙降酸雨的原因冶炼有色金属(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排放二氧化硫。
(3)逆温层指的是指对流层中随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的现象,符合的是②处;逆温现象危害:大气对流减弱,并非常稳定,污染物不能扩散,而大量聚集在对流层底部,加大气污染的程度,危及人们的健康。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工厂和炉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造成的环境问题、长沙降酸雨的原因及逆温现象危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