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空的海绵状碳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氧化性

B···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C··· 向盛Na2SiO3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2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Cl>Si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蓝色沉淀       Cu(OH)2的Ksp比Mg(OH)2的小

正确答案

D

解析

A,蔗糖脱水,表现出浓硫酸的脱水性,而不是吸水性;

B,K+通过焰色反应检验,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是否有紫色;

C,实验现象只能证明酸性:盐酸大于硅酸,但其中的氯元素并不是最高价,所以不能得出,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硅;

D,组成形式的沉淀物转化证明变成了更难溶的,能说明它的溶度积常数更小。

考查方向

浓硫酸的性质;焰色反应的具体操作;非金属性的比较;溶度积常数的理解。

解题思路

浓硫酸的吸水性表现为物理变化,而农硫酸的脱水性表现为化学变化。

Na+可以直接肉眼观察焰色现象,但是钾离子,必须透过蓝色钴玻璃。

非金属性,如果通过酸性来比较的话,必须是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易错点

浓硫酸的吸水性与脱水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比较,往往会忽略掉最高价。

教师点评

本题整体难度不大,注意双基的练习。

知识点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使用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 分

8.右图是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培养皿罩住整个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

A. NH3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显碱性才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A错误;

B. 浓硫酸附近无白烟是因为浓硫酸的难挥发性,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铵盐,故B错误;

C.离子方程式中NH3·H2O 是弱电解质,不能拆,故C错误;.正确。

考查方向

氨气的性质。

解题思路

氨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易错点

忽视浓硫酸的酸性而错选B。

知识点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使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1 分

目前,回收溴单质的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和萃取法等。某兴趣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拟采用如下方案从富马酸废液(含溴0.27%)中回收易挥发的Br2

34.操作X所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为         ,该仪器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

                                                           

35.反萃取时加入20%的NaOH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                              

36.溴的传统生产流程为先采用氯气氧化,再用热空气将Br2吹出。与传统工艺相比,萃取法的优点是     

37.设计右图装置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氯气②当a和b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③当a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停止通氯气。④                                       

请回答:

设计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分液漏斗(只答烧杯不给分)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解析

富马酸废液中含有Br-,电解生成溴单质,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再加入氢氧化钠反萃取得到含溴离子和次溴酸根离子的溶液,加入硫酸酸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单质;操作X为萃取分液,需主要的玻璃仪器为液漏斗;检分液漏斗查漏的方法为: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考查方向

基本操作、基本仪器的使用

解题思路

富马酸废液中含有Br-,电解生成溴单质,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再加入氢氧化钠反萃取得到含溴离子和次溴酸根离子的溶液,加入硫酸酸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单质.操作X为萃取分液;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检查旋塞处是否漏水,将漏斗倒转过来,检查玻璃塞是否漏水

易错点

分液漏斗的检漏方法叙述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基本操作、基本仪器的使用,题目难度不大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r2 +2OH- Br- + BrO- +H2O(写Br2+6OH- 5Br- + BrO3- +3H2O亦给分)

解析

萃取时加入20%的NaOH溶液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2OH-=Br-+BrO-+H2O

考查方向

物质的性质、离子反应

解题思路

反萃取时加入20%的NaOH溶液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和水

易错点

离子方程式书写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离子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没有采用有毒气体Cl2,更环保;溴中不含氯气,所得溴更纯净

解析

传统工艺相比,萃取法的优点是:没有采用有毒气体Cl2,更环保;溴中不含氯气,所得溴更纯净,

故答案为:没有采用有毒气体Cl2,更环保;溴中不含氯气,所得溴更纯净

考查方向

化学实验方案的优选

解题思路

无有毒气体氯气参加反应,生产过程环保,所得溴更纯净

易错点

所得的溴更纯净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优选,题目难度中等,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排除Cl2对溴.碘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的干扰(证明b中Cl2已充分反应)

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震荡(漏写一个得1分)

解析

根据具体的操作与装置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步骤③的目的:排除Cl2对溴、碘的非金属性的强弱实验的干扰,证明b中Cl2已充分反应,

步骤④是将b中溴与c中溶液混合,验证溴的非金属性比碘的强,具体操作为:打开活塞d,将少量b中溶液滴入c中,关闭活塞d,取下试管c震荡

考查方向

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方案设计

解题思路

根据具体的操作与装置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步骤③证明b中Cl2已充分反应,排除氯气的干扰;

步骤④是将b中溴与c中溶液混合,验证溴的非金属性比碘的强

易错点

步骤③的实验目的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非金属性强弱比较、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难度较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24.铁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如聚合硫酸铁[Fe2(0H)n(S04)3-n/2]m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混凝剂,而高铁酸钾(其中铁的化合价为+6)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某化学探究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备上述两种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固体铁的氧化物中铁的化合价,应使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稀硫酸          B.稀硝酸    

C.KSCN溶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在溶液Ⅰ中加入NaClO3,写出其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           ) 。

(3) Fe2O3与KNO3和KOH的混合物加热共融可制得高铁酸鉀。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4)为测定溶液I中铁元素的总含量,实验操作:准确量取20.00mL溶液I于带塞锥形瓶中,加入足量H2O2,调节pH<3,加热除去过量H2O2;加入过量KI充分反应后,再用 O.1OOO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0.00mL。

已知:

①写出滴定选用的指示剂(        ) ,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 (         )。

②溶液Ⅰ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        )g·L-1。若滴定前溶液中H2O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铁元素的含量将会(      )  (填“偏高” “偏低” “不变”)。

24.铁及其化合物有重要用途,如聚合硫酸铁[Fe2(0H)n(S04)3-n/2]m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处理混凝剂,而高铁酸钾(其中铁的化合价为+6)是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某化学探究小组设计如下方案制备上述两种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固体铁的氧化物中铁的化合价,应使用的试剂是        (填标号)

A稀硫酸     B.稀硝酸    C.KSCN溶液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在溶液Ⅰ中加入NaClO3,写出其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            。

(3) Fe2O3与KNO3和KOH的混合物加热共融可制得高铁酸鉀。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4)为测定溶液I中铁元素的总含量,实验操作:准确量取20.00mL溶液I于带塞锥形瓶中,加入足量H2O2,调节pH<3,加热除去过量H2O2;加入过量KI充分反应后,再用 O.1OOO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20.00mL。

已知:

② 写出滴定选用的指示剂         ,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          。

②溶液Ⅰ中铁元素的总含量为        g·L-1。若滴定前溶液中H2O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铁元素的含量将会        (填“偏高” “偏低” “不变”)。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4 分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在工业生产上规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不得超过0.02mg·L-1

8.为测定某地方空气中SO2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注:气体流速管是用来测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气体体积的装置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原理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应用上述装置测定空气中SO2含量和可吸入颗粒的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mL· s-1)外,还需要测定碘溶液蓝色褪去所需的时间和_________。③己知:碘单质微溶于水,KI可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请你协助甲同学完成l00mL5×10-4mo1·L-1碘溶液的配制。为配制精确浓度的溶液,先

要配制1000mLl×10-2 mol·L-1碘溶液,再取5.00mL溶液稀释成为5×10-4mol·L-1碘溶液。

第一步:准确称取_____g碘单质加入烧杯中,同时加入少量碘化钾固体,加适量水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第二步:______,洗涤、定容、摇匀。

第三步:用第二步所得溶液配制5×10-4mo1·L-1碘溶液,此步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填仪器名称)。

9.空气中SO2含量的测定:①在指定的地点取样,以200mL·s-1气体流速通过气体流速管通入到上图实验装置中,观察记录碘溶液褪色所需时间为500 s,则该地空气中的SO2含量是____mg·L-1,________(填“符合”、“不符合”)排放标准。②如果甲同学用该方法测量空气中SO2的含量时,所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溶液配制、称量或量取及各种读数均无错误)”。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SO2+I2+2H2O = H2SO4+2HI (2分)②装置A在反应前后的质量。[或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玻璃管(盛放容器)的总质量(2分)] ③2.54(2分);将第一步所得溶液全部转入1000 mL的容量瓶中(1分);移液管(或酸式滴定管)   100mL容量瓶(2分,各1分)

解析

①二氧化硫用碘溶液来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2HI+H2SO4

②要测可吸入颗粒的含量,可用颗粒吸附剂来吸收,颗粒吸附剂前后质量之差即为可吸入颗粒的质量,则应测定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测定SO2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1)外,还需要测定溶液蓝色恰好褪去所需的时间;

③第一步:为配制精确浓度的溶液,先要配制1000mL l×10-2 mol•L-1碘溶液,再取5.00mL溶液稀释成为5×10-4mol•L-1碘溶液.计算需要称量碘单质的质量=1L×l×10-2 mol•L-1 ×254g/mol=2.54g;

第二步:由题意可知碘单质微溶于水,KI可以增大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则准确称取2.54g碘单质加入烧杯中,同时还应加入少量碘化钾固体,加适量水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则第二步操作应将第一步所得溶液全部转入100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则从第二步所得溶液中,取出10.00mL溶液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可得碘溶液;

第三步:用第二步所得溶液配制5×10-4mo1•L-1碘溶液100ml,此步操作中,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移液管(或酸式滴定管) 100mL容量瓶

考查方向

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分析、溶液配制

解题思路

二氧化硫用碘溶液来吸收生产历史和碘化氢,测定SO2含量,除测定气体流速(单位:cm3•min-1)外,还需要测定溶液蓝色恰好褪去所需的时间,要测可吸入颗粒的含量,可用颗粒吸附剂来吸收,颗粒吸附剂前后质量之差即为可吸入颗粒的质量,则应测定吸收前后颗粒吸附剂、棉花、盛放容器的总质量;准确称取碘单质的质量=1L×l×10-2 mol•L-1 ×254g/mol=2.54g,碘单质加入烧杯中,同时还应加入少量碘化钾固体,依据配制100ml溶液的步骤选择需要的玻璃仪器

易错点

溶液的配制步骤完善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分析、溶液配制过程等知识,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①0.016(2分);符合(1分) ②气体流速过快,吸收不完全(或未充分反应);(1分)装置气密性较差(1分)

解析

①碘单质物质的量=0.050L×5×10-4mol/L=2.5×10-5mol,

SO2+I2+2H2O=H2SO4+2HI 

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2.5×10-5mol,

质量为2.5×10-5mol×64g/moL=1.6×10-3g,

以200mL•s-1气体流速通过气体流速管通入到上图实验装置中,观察记录碘溶液褪色所需时间为500s,体积=200mL•s-1×500s=100000ml,所以空气中SO2的含量为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最大允许排放浓度不得超过0.02mg•L-1,则此气体符合排放标准,

②如果抽气速度过快,部分二氧化硫可能来不及和碘水反应,从而导致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吸收不完全测定结果会偏低;如果装置漏气时,部分二氧化硫会逸散出广口瓶,从而导致测得的数值比实际含量低

考查方向

气体含量计算、误差分析

解题思路

①依据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SO2+I2+2H2O=H2SO4+2HI;

②如果抽气速度过快,部分二氧化硫可能来不及和碘水反应;如果装置漏气时,部分二氧化硫会逸散出广口瓶

易错点

误差分析

教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气体含量计算、误差分析应用等知识,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所用试纸不恰当的是

AH2S:湿润的醋酸铅试纸

BCl2:湿润的KI淀粉试纸

CNH3:湿润的pH试纸

DHCl: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试纸的使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虑干

D用广泛试纸测得溶液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略 

知识点

试纸的使用乙酸乙酯的制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Zn、Cu总含量约为99%)回收铜并制备ZnO的部分实验过程如下:

(1)①铜帽溶解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铜帽溶解后需将溶液中过量H2O2除去。除去H2O2的简便方法是                 。

(2)为确定加入锌灰(主要成分为Zn、ZnO,杂质为铁及其氧化物)含量,实验中需测定除去H2O2后溶液中Cu2+的含量。实验操作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含有Cu2+的溶液于带塞锥形瓶中,加适量水稀释,调节pH=3~4,加入过量KI,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上述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Cu2++4I=2CuI(白色)↓+I2      I2+2S2O32-=2I+S4O62-

①滴定选用的指示剂为                ,滴定终点观察到的现象为                。

②若滴定前溶液中H2O2没有除尽,所测定的Cu2+的含量将会              (填“偏高”“偏低”“不变”)。

(3)已知pH>11时Zn(OH)2能溶于NaOH溶液生成[Zn(OH)4]2-。下表列出了

几种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30% H2O2、1.0 mol·L-1HNO3、1.0 mol·L-1 NaOH。

由除去铜的滤液制备Zn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                                    ;

②                                                                      ;

③过滤;

④                                                                      ;

⑤过滤、洗涤、干燥

⑥900℃煅烧。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①Cu+H2O2+H2SO4=CuSO4+2H2O      ②加热(至沸)

(2)①淀粉溶液    蓝色褪去      ②偏高

(3)①向滤液中加入30%的H2O2使其充分反应

②滴加1.0 moL· L-1的氢氧化钠,调节pH约为5(或3.2≤pH<5.9),使Fe3+沉淀完全

④向滤液中滴加1.0 moL· L-1的氢氧化钠,调节pH约为10(或8.9≤pH≤11),使

Zn2+沉淀完全



本题以实验室利用废弃旧电池的铜帽回收铜并制备ZnO制取和分析为背景的综合实验题,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选择、误差分析、实验步骤、pH调节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综合实验处理能力。

知识点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使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方法或实验探作正确的是

A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B用容量瓶配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立即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C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D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加入适量AgNO3 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反应方程式为2AgNO3+4KOH+K2S2O8 Ag2O2↓+2KNO3+K2SO4+2H2O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___。

(2)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的Ag2O2 转化为Ag,负极的Zn转化为K2Zn(OH)4,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3)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设Ag2O2仅含和Ag2O)2.558g,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g 和O2 ,得到224.0mLO2(标准状况下)。计算样品中Ag2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正确答案

(1)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Ba(NO3)2溶液,若不出现白色浑浊,表示已洗涤完全(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若溶液不显红色,表示已洗涤完全)

(2)Ag2O2+2Zn+4KOH+2H2O=2K2Zn(OH)4+2Ag

(3)n(O2)=224mL/22.4L·mL-1·1000mL· L-1=1.000×10-2 mol

设样品中Ag2O2的物质的量为x, Ag2O的物质的量量为y

248g·mol-1 × x + 232 g·mol-1 ×  y =2.588 g

x+1/2 y =1.000×10-2 mol

x=9.500×10-3 mol

y=1.000×10-3 mol

w(Ag2O2)=0.91

解析

略。

知识点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27.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SO4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广泛应用于镀锡工业,其制备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SnCl2用盐酸而不用水直接溶解的原因是:(               )

加入锡粉的作用是:(                       )

(2) 反应I生成的沉淀为Sn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3分)

(4)反应Ⅱ硫酸的作用之一是控制溶液的pH。若溶液中c(Sn2+)=1.0mol·L—1,则室温下应控制溶液pH(                )。(已知:Ksp[Sn(OH)2]=1.0×10—26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用作双氧水的去除剂,试写出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6)潮湿环境中,镀锡铜即使锡层破损也能防止形成铜绿,请结合有关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                              )。

正确答案

(1)抑制Sn2+水解,  防止Sn2+被氧化

(2)SnCl2 + Na2CO3 = SnO + CO2↑+2NaCl

(3)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分)

(4)小于1  (若写成≤1给1分)

(5)Sn2+ + H2O2 + 2H+ = Sn4+ + 2H2O

(6)潮湿环境中,Sn与Cu构成原电池,Sn作为负极,保护正极Cu不被氧化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盐类水解的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组仪器装置的有关用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甲装置:可用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B乙装置:用盐酸标准液测氢氧化钠溶液浓度

C丙装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D丁装置:可在瓶中先装满水,气体由②口入,收集NO气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酸性大于硅酸,所以二氧化硫能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但亚硫酸不是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不能据此判断S、Si的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酸应该加在酸式滴定管中。

C. 固体溶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C项不正确.

D.NO不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如果该集气瓶中装满水,导气管遵循“短进长出”原则,故D正确;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题思路

该题的易错选项是A,注意在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时应该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即可利用硫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比较S和Si的非金属性强弱。

关于广口瓶在实验中的多功能应用总结如下:

A装置可作集气瓶和洗气瓶,例如,利用A装置收集或干燥以下三种气体。①Cl2 ②NH3 ③NO(答案均填序号)

Ⅰ.若集气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气体②。

Ⅱ.若集气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气体①。

Ⅲ.若集气瓶充满水,可收集气体③,气体由b口进入。

Ⅳ.若集气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气体干燥,气体由a口进入,可用此装置干燥的气体是①③。

易错点

1、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气体收集等知识点。

2、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会从装置的评价性、操作的规范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

知识点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7 分

化工厂铬渣中含有Na2SO4及少量Cr2O72-、Fe3+,下面是从铬渣提取Na2SO4和利用副产品制取FeCl3的工艺流程。已知:Fe3+、Cr3+完全沉淀(c≤1.0×10-5mol•L-1)时pH分别为3.6和5。

(1)①操作C加硫酸酸化而不选用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

②酸化后Cr2O72-可被SO32-还原成Cr3+,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③根据溶解度(S)∽温度(T)曲线,操作B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B. 蒸发浓缩,趁热过滤

④温度相同时Ksp[Cr(OH)3]________Ksp[Fe(OH)3](填“>”或“<”)

(2)已知FeCl3从溶液中析出的是FeCl3•6H2O,在空气中直接加热FeCl3•6H2O晶体得不到纯的无水FeCl3,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由FeCl3•6H2O晶体得到纯的无水FeCl3的合理方法是________。

(3)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

A. a—b—c—d—e—e—f—g—h

B. a—c—b—d—e—h—i—f

C. a—d—e—c—b—h—i—g

D. a—e—d—c—b—h—i—g

若以KMnO4和浓盐酸为原料来制取Cl2,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率,下列最适合的装置是________(已知: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正确答案

(1)①酸性环境Cl-被Cr2O72-氧化生成Cl2污染环境,引入NaCl杂质导致产品不纯;②3SO32-+Cr2O72-+8H=2Cr3++3SO42-+4H2O;③B;④>

(2)FeCl3•6H2OFe(OH)3 +3HCl↑+3H2O;在干燥的HCl气流中加热脱水

(3) D;④

解析

略。

知识点

连接仪器装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现用下图所示仪器(夹持装置已省略)及药品,探究亚硝酸钠与硫酸反应及气体产物成分。

已知:①  NO+NO2+2OH=2NO2+H2O

② 气体液化的温度:NO2 21℃  、 NO –152℃

(1)为了检验装置A中生成的气体产物,仪器的连接顺序(按左→右连接):

A  、 C  、              、              、

(2)反应前应打开弹簧夹,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目的是          。

(3)在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70%硫酸后,A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①确认A中产生的气体含有NO,依据的现象是              。

②装置E的作用是               。

(4)如果向D中通入过量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如果没有装置C,对实验结论造成的影响是              。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得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   E    、   D    、   B       

(2) 防止可能生成的NO被完全氧化成NO2 ,造成对A中反应气体产物检验不完全

(3)①   D中出现红棕色气体       ② 冷凝使NO2完全液化    

(4)  4NO2 + O2 + 4NaOH = 4NaNO3 +2 H2O     

水蒸气存在,会与NO2反应产生NO,造成对NO来源于哪里的认识不清   

(5)  2NaNO2 + H2SO4 = Na2SO4 + NO2↑ + NO↑+ H2O

知识点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连接仪器装置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9.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其他仪器及其使用方法连接仪器装置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化学实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