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氨基糖苷类药物引起的典型药源性疾病是

A胃肠道疾病

B肝毒性

C神经肌肉阻滞

D血液系统疾病

E心血管系统疾病

正确答案

C

解析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耳毒性、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过敏反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导致肾损害和肾衰竭的不良事件是

A2008刺五加

B2001马兜铃酸

C2006鱼腥草素钠

D2004罗非昔布

E2006克林霉素磷酸酯

正确答案

B

解析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引致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可引起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可表现为急、慢性肾衰竭。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抑制剂(他汀类)所致的药源性损伤为

A胃肠道损害

B肝损害

C肾损害

D肺损害

E神经损害

正确答案

B

解析

药源性肝损害: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如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导致肝酶升高或肝炎。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在可能引起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中,可导致癫痫发作的是

A氯喹

B麻黄碱

C水杨酸类

D庆大霉素

E依他尼酸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列出引起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其中可导致癫痫发作的是麻黄碱(B)。A(氯喹)、C(水杨酸类)、D(庆大霉素)与E(依他尼酸)都可引起耳聋(听神经障碍)。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下列一般不导致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是

A抗酸药

B利血平

C呋塞米

D布洛芬

E维生素D

正确答案

A

解析

抗酸药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典型药物,不会导致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其他四项均可不同程度的引起药源性胃肠道疾病。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1 分

可导致药源性肝损害

A氟康唑

B辛伐他汀

C利福平

D对乙酰氨基酚

E青霉素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可导致药源性肝损害——咪唑类(氟康唑)、抗结核药(利福平)、他汀类(辛伐他汀)、沙坦类、水杨酸类、对乙酰氨基酚、乙醇、奎尼丁、甲基多巴等。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1 分

对药源性疾病的处置和治疗措施包括

A停用致病药物

B促进药物排出

C拮抗致病药物

D改用同类药物

E对症用药治疗

正确答案

A,B,C,E

解析

药源性疾病的治疗:(1)停用致病药物 致病药物是药源性疾病的起因,因此治疗首先要考虑停用致病药物。药源性疾病停药后多能自愈或缓解。但是,有些药源性疾病所致的器质性损伤,停药后不一定能立即恢复,甚至是不可逆的,对器质性损伤的治疗可按相应疾病的常规方法处理。(2)排除致病药物 停药终止了致病药物继续进入体内,排除了病因,但体内残留的致病药物仍在起作用,为了排除这部分药物可以采用输液、利尿、导泻、洗胃、催吐、吸附、血液透析等办法,加速残留药物的排除,清除病因。(3)拮抗致病药物  有些药物的作用可被另外一些药物抵消。例如,鱼精蛋白可使肝素失去抗凝活性,如果致病药物有拮抗剂存在,及时使用拮抗剂可治疗或缓解症状。(4)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必须继续用药时,宜权衡利弊,调整治疗方案,如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减少给药剂量等,必要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5)对症治疗  症状严重时,应注意对症治疗,即根据症状用药治疗。例如,皮肤过敏症状可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发热则用解热镇痛药治疗,过敏性休克则应按过敏性休克抢救治疗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导致血压升高的药品是

A阿司匹林

B加替沙星

C劳拉西洋

D西洛他唑

E伪麻黄碱

正确答案

E

解析

通过收缩血管平滑肌,使血压升高的药物是:曲马多、芬太尼、萘甲唑啉、麻黄碱、伪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麦角碱、麦角新碱。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典型药源性疾病是

A胃肠道疾病

B肌病

C神经系统疾病

D血液系统疾病

E心血管系统疾病

正确答案

A

解析

非甾体抗炎药常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布洛芬、吲哚美辛、萘普生、吡罗昔康、酮洛酸、阿司匹林等,均曾有引起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大便潜血的报道。即使环氧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等,理论上能够避免胃肠出血的新品种,也不能完全避免。其他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利血平、吡喹酮、维生素D等亦可诱发消化道溃疡及出血。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可导致耳蜗神经损伤及耳毒性的是

A氯霉素

B米诺环素

C普伐他汀

D左氧氟沙星

E庆大霉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

A.氯霉素——新生儿应用氯霉素后,由于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能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无活性的代谢物,导致血浆中游离的氯霉素增多,使新生儿皮肤呈灰色,引起灰婴综合征  B.米诺环素——属于四环素类,四环素类可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儿童  C.普伐他汀——他汀类药可引起肌病,包括肌痛(腰肩、胸背、乳房肌肉)、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D.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动物试验证实氟喹诺酮类药可影响幼年动物软骨发育,导致承重关节损伤,因此应避免用于19岁以下的儿童   E.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均有耳毒性,耳蜗神经的损害,表现为听力减退或耳聋,各药的发生率依次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下一知识点 : 药品不良反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