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一: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气候变化近年来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2010年12月1日墨西哥坎昆举行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谈判中温室气体减排成为争论的焦点。

小题1: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图。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A国内矿产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请具体分析A国内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甲(1分)  从两图经线上看,相同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甲图大于乙图(1分)

小题2: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2分)

冬季岛屿的西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东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东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2分)

小题3:热带雨林气候(1分) 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2分)

小题4:西北季风 (1分) 海陆势力性质的差异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2分)

小题5: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2分)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4分)

小题6: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而且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所以水力资源丰富。2分

小题1: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大小比较。根据图示:甲图图上1cm代表的纬度间隔小,实地距离小,比例尺大。

小题2:日本为季风气候,但是海洋性特征显著。冬夏季降水都较多。冬季岛屿的西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东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东南岸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北岸为背风坡,降水少。冬季西北多东南少,夏季东南多西北少。

小题3:根据图示: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小题4:澳大利亚的西北部也为季风气候,当日本盛行西北季风,为北半球冬季,海陆势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使澳大利亚的西北部也盛行西北季风。

小题5: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小题6:本题考查水能资源。水能资源的丰富程度主要取决于地势落差和水量大小。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而且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所以水力资源丰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8分)读挪威、瑞典和芬兰地理位置及重要矿产分布示意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挪威航海业发达,分析其发展航海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2)吕勒奥是瑞典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8分)

材料一:芬兰实行严格完善的林木采伐制度,木材加工原料主要来自俄罗斯等国。造纸工业发展了100多年,森林覆盖率不降反升,目前已高达70%。

材料二:下表所示为该国木材加工业发展变化过程。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芬兰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方向。(6分)

正确答案

(1)①海岸线漫长,多峡湾,多良港(2分);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部分沿海不结冰。, (每点2分,4分)

(2)①离铁矿产地近;原料充足; ②有充足的能源供应(靠近水电站,近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③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④临海,发达便捷的海运条件优越,便于产品输出; ⑤欧洲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每点2分,四点以上8分)

(3)①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电子信息工业; ②扩大规模效益;  ③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  ④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每点2分,共8分)

试题解析:

(1)结合图示判断,挪威的海岸线长,且受冰川作用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故港阔水深,多良港;同时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影响,海水温度高,无冰期。

(2)影响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因素(海陆位置和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因素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

(3)考察学生读图能力,重点分析图中结构的流程图,图中分析等①发展方向多元化,如单一的木材加工扩展到电子信息产业;②延长产业链,体高附加值,单一的原木,逐渐发展多种产品,如造纸;新闻纸。③组建跨国公司,依靠当地的有利区位条件,扩展业务和规模。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4分) 读南半球两区域简图(甲、乙),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某区域简图(图甲)

南太平洋某岛国的某岛屿简图(图乙)

(1)图甲所示国家畜牧业发达,其产品________是世界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矿产资源丰富,向我国出口大量的________矿石(4分)。

(2)图甲洋流按冷暖性质划分属________流,名称是________,产生L地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6分)。

(3)图乙岛屿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6分)。

(4)图乙M、N两城市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城市,原因是________(4分)。

(5)该岛屿发展农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4分)

正确答案

(1)羊毛(3分)铁(3分)

(2)寒(2分) 西澳大利亚寒流(2分) 过度放牧(2分)

(3)大体是中间高,四周低。(3分)河流自中心向四周分流(3分)

(4)M(2分)M城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N城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4分)

(5)热量充足,降水丰富。(4分)

试题分析:

(1)根据经纬网信息,可以判断甲图为澳大利亚西南部。澳大利亚出口的畜产品中,羊毛出口量最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铁矿石出口量很大,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甲图中的洋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该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L地植被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少,形成了荒漠化圈,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过度放牧。

(3)根据水系特征来看,河流由中心流向四周,说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从城镇的分布也可以分析,图中城镇分布在岛屿的边缘,说明岛屿边缘地势低平。

(4)根据该岛屿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控制区。M地位于岛屿东岸,处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N城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5)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周围临海,降水较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问题。(12分)

(1)印度半岛东北部和东西两侧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2)试评价印度恒河三角洲发展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条件。

正确答案

(1)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2分

(2)有利条件:

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②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阔;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任4点8分)

不利条件: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都很大,旱涝灾害多。2分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1)印度半岛的东北部和东西两侧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区,其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为水稻种植业地区;(2)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并区分有利和不利条件的判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为某国等高线地形图,该国生产藏红花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甲指示区域为1000米等高线环绕地区;图2为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示意图。(16分)

图1                                  图2

(1)说出图1中甲地形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从地形和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成因。(6分)

(2)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推测藏红花生长的适宜环境。(4分)

(3)描述该国七级及以上地震震中分布特征,并简述其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草原带和荒漠带(答其中之—也可)(2分)   四周高大山脉阻挡了,湿润水汽的进入(2分),因此,甲地形区干旱少雨(2分)。

(2)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气温较低(或气候温凉);气温年较差小;半干旱地区(或年降水量较少);日照充足。(每点1分,共4分)

(3)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该国的北部、东部和西南部(2分);主要沿断层分布(2分)。 该国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2分)。

试题分析:第(1)题甲地降水少,气候干燥,其主要自然带应是草原带和荒漠带,降水少的原因是周围地势高,阻挡湿润气流的进入,所以降水少。第(2)题读图1中藏红花分布区,该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就是藏红花生长的适宜环境,那么该区地势高,气温低,气温年较差小;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第(3)题根据图中震中在该国的空间位置去总结分布特征,该国多地震的原因是因处在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判断自然带类型,解释降水的形成原因,总结自然环境特点,并解释地震成因,该题综合性强,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识记自然带的名称,掌握该地的风向,会分析该地的自然特征,理解地震的成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南亚和南美洲最大国家的地地理简图,并回答问题。(16分)

(1)甲图所示国家是             ;乙图所示国家是            。按照其生产力水平,它们均属          国家,在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6分)

(2)两国地形特点的相同之处是                                            。根据图示地形判断,北部靠近板块边缘的是       图所示国家。(4分)

(3)乙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请简述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印度      巴西        发展中

(2)都有大面积的平原和山地          甲

(3)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丹麦地理简图,回答问题。

(1)描述该国地理位置特征。(2分)                                                

(2)指出该国风能、水能及太阳能的数量特点并简析成因。(9分)                                                  

正确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欧洲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和北海(2分)。

(2)风能丰富 (1分)该国位于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周围海洋面积广阔,沿海及海上风力大。(2分)水能较少 (1分) 该国面积较小、大河不多;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2分)太阳能贫乏(1分)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云量大、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光照弱。(2分)

试题解析:

(1)考察区域特征分析。地理位置的描述主要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据上,丹麦位于欧洲的北部;位于东半球,地处北半球的中纬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2)考察能源的开发和分布。丹麦地处中纬度,大陆的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且沿海,摩擦力小,风力大,风能分布;丹麦国土面积少,地形平坦,河流短且落差小,水能缺乏;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以阴雨天气为主,大气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贫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间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非洲南部区域图

材料二南非有三个首都,分别是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立法首部开普 敦和司法首部布隆方丹,三个首部的人口分别约为58万、110万和40万。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折其主要原因

(2)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分离或聚合的变化现象,请予以说明。

(3)结合材料二,简述南非首都设置的好处。

正确答案

(1)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甲地气温高于乙地。甲沿岸有暖流经过;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且海拔比乙地低。(或乙地沿岸有寒流经过;为离岸风;且海拔比甲地高。)

(2)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南非将首都的主要职能分散到三个城市(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减少城市问题的产生。

试题分析:

(1)结合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判断,甲处为热带草原气候,而乙处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原因可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和洋流等方面分析。甲沿岸有暖流经过,且海拔比乙地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地处迎风坡)降水多,气温高。

(2)沼泽的形成主要受地形、气候、冻土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该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可判断。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沼泽的补给水源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湿季时,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上涨而聚合;干季时,水源补给量小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分离。

(3)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日益引发关注,南非将首都的主要职能分散到三个城市(分散城市职能),有利于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减少城市问题的产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2分)

(2)简析①海区不利于航运的主要因素及原因。(8分)

(3)分析适合②地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优势。(10分)

正确答案

(1)位于非洲(西)南部;地处中低纬(热带、亚热带)地区;西面和南面临海洋(答其它内容,如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或西临大西洋,或地处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冲等也给相应分数)。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沿海地带平原狭窄,相对高差大;海岸线较平直(海陆轮廓较完整)。

(2)风大浪高不利于航运。①海区处于西风带,常年受西风影响,由于所处纬度(陆地少,)基本上是大洋,空气运动阻力小,西风强劲;在强劲的西风吹动下,①海区的洋流——西风漂流也强劲;再加上海水运动遇到陆地的(侧向)阻挡时,更易产生大浪。

(答其它内容,如该海区地处(中纬)冷暖气流交汇处,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大(浪高);该海区地处(莫桑比克或厄加勒斯)暖流与(本格 拉)寒流(或西风漂流)汇合处,(海浪翻滚叠加,)流急浪高等也给相应分数)。

(3)适合②地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畜牧业)。因为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带),(干湿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湿季雨量充沛);(土地广阔,)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发展畜牧业比种植业更有利于发挥自然优势、保护自然环境。)。再加上附近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人口数量多,经济发展迅速,畜牧产品需求旺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法国与德国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8分)

法国工农业均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20%,农业产值约占4%。法国气候温和湿润,平原占国土总面积的2/3,耕地面积达3 350万公顷,土壤肥沃。法国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

德国经济高度发达,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产值约占30%,农业产值约占1%。德国耕地面积1 183万公顷。德国北部为平原,多沼泽湿地,土壤贫瘠,低温潮湿日照少;中部为山地;南部为高原与山地。

(1)法国的西南部隔比利牛斯山脉与           半岛相连;德国的西北部、东北部分别濒临       海、        海。(3分)

(2)在法国的塞纳河、罗讷河中,向西北流入英吉利海峡的是         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多瑙河中,向东流入黑海的是         河,流经国家最多的是       河。(3分)

(3)以下是德国著名工业区的是(2分)

正确答案

(1) 伊比利亚半岛; 北海、 波罗的海。(3分)

(2)塞纳河;多瑙河, 多瑙河。(3分)

(3)( A )(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根据图示地理位置可知并回顾欧洲主要河流,可知经过巴黎向北注入英吉利海峡的为塞纳河,向南流入地中海的是罗讷河;在德国的莱茵河向北注入北海,多瑙河向东流入黑海。

第(2)题,法国巴黎位于塞纳河沿岸,故结合图示塞纳河流入大西洋,罗讷河注入南部的地中海。莱茵河注入北海,多瑙河注入黑海。

第(3)题,结合德国早期主要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的传统工业区。可知是鲁尔区。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域地理概况,并结合区域地理环境分析的一般思维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知识整理和归纳,学会知识迁移应用。阅读法国、德国地理简图,回顾教材中欧洲半岛与海域分布,不难写出答案。

下一知识点 :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