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神农架是“华中之肺”,湖北省委、省政府长期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然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神农架林区内,竟出现了100座小水电站。2011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经调查发现,神农架林区内已建成小水电站90座,在建10座,拟建2座,另有2座列入规划。小水电站造成河流反复断流,神农架林区整体生态遭受威胁。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下图为神农架地区某山的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则图中A处的自然植被应是_____ D处不可能出现永久积雪冰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P、Q两坡面中,属于南坡的是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

(2)分析神农架所在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节制的水能开发导致该地区河流断流、生态恶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特征。

(4)请你针对神农架地区日前面临的生态灾难拟定几条相应的改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拔较低且纬度较低;Q坡;Q坡自然带分布高度较高,应为阳坡,也是该山的南坡(2)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汛期出现在夏季,水流速度较快,无冰期,河流含沙量小等。

(3)整体性

(4)严禁小水电站的无序开发建设;政府进行生态补偿;进行生态移民、生态退耕、植树造林等,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l)该土地资源是_________,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有_________。(3分)

(2)甲地该土地资像退化严重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其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4分)

(3)简述防治该土地资源退化的有效措施。__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1)草场资源(1分) 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2分)

(2)数量减少;质量下降(2分,只答土地荒漠化给1分)过度垦殖;过度放牧。(2分)

(3)退耕还草;建人工草场;规定合理载畜量;合理放牧(任答3点给3分)

试题分析:

(1)读图,该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所以该土地资源是草场资源。主要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

(2)甲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土地退化严重的原因是草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主要人为因素是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的再生能力。

(3)防治草场的退化,有效措施是退耕还草,建人工草场。规定合理载畜量,合理放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一环境保护】20l0年2月9日,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从普查结果反映出的环境问题看,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如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等。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重点流域(海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示意图。

(1)针对农业污染源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简要说明解决措施。(6分)

(2)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2)控制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交通拥堵。(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主要考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

(1)由《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可知,农业水污染源主要来自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所致,所以要合理使用花费农药;禽畜养殖方面主要将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加大对水产养殖的污染治理力度;要做好以上三方面,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2)关于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鼓励公众参与,提倡环保出行;控制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交通拥堵等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我国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材料二:到1958年洞庭湖面积能变化示意图(图19,阴影部分为洞庭湖)。

(1)分析洞庭湖迅速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

(2)湖泊萎缩、消亡对环境的影响重大,根据所学知识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3)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水泥沙含量增加,在湖区泥沙淤积;人类的围湖造田也导致湖泊面积缩小。(4分)

(2)削弱了调蓄径流的功能,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农业受到影响、生态遭到破坏;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6分)

(3)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加剧。(4分)

试题分析:

(1)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主要是泥沙淤积和人类的围湖造田。所以洞庭湖迅速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水泥沙含量增加,在湖区泥沙淤积;人类的围湖造田也导致湖泊面积缩小。

(2)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湖泊具有众多生态功能。湖泊面积减小或消亡削弱了调蓄径流的功能,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农业受到影响、生态遭到破坏;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我国西部地区多咸水湖,但目前咸水湖的面积却增多,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气温增高,蒸发旺盛,所以干盐湖增多。

点评:湿地的保护措施有: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读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高、低产田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列举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2)甲地为高产田、乙地为低产田,试对比分析其成因。(4分)

正确答案

(1)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环境污染、地面下沉、沿海赤潮(答对3点得6分)

(2)甲地:位于太行山山前,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土层厚,土壤肥沃

乙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层较薄,盐碱、风沙等危害严重(4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区域环境问题防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