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 环境保护

材料一 下图为白洋淀水系图。

材料二  白洋淀被称为“北国江南”,流域内农业区位优势明显。上世纪 60 年代后。白洋淀先后历经六次+泪。近 10 年来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几乎为 0 .人们经过各种努力,白洋淀再也没有干涸,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白洋淀干涸带来的环境问题,井提出使白洋淀焕发生机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环境问题:局部地区气候变干,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4分)

措施:跨流域调水;流域内合理调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利用地下水;上游植树造林;废水净化,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任答3点给6分)

试题分析:

白洋淀作为湖泊,具有防洪蓄水、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如果白洋淀干涸,就会带来局部地区气候变干,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解决措施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考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  ) (4分)

A.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B.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

C.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D.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区

(2)说出A区域的生态问题及其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4分)

(3)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危害更严重的是哪个地区?说明理由。(8分)

(4)比较D、E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4分)

正确答案

(1)BD(4分)

(2)土壤侵蚀。引起石漠化(或土壤贫瘠)。(4分)

(3)B 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土地生产能力高。(8分)

(4)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分)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危害。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脆弱区南方与北方面积基本相当,生物多样性锐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图中生态环境问题并未集中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而是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区。第(2)题,根据图例可直接看出A区域生态问题。该区域地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多,容易导致表层土壤流失,形成石漠化。

第(3)题,两地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不同主要与两地的地形、气候、土地生产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第(4)题,森林在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不同,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山区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据最新统计:我国荒漠化面积达到26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5%,涉及西北大部、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的18个省区市,有4亿人口常年受到风沙危害。

材料二: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可将我国沙尘暴发生区划分为如下三个区域:Ⅰ区包括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Ⅱ区主要是新疆;Ⅲ区为青藏高原。

材料三:下图为“全国及各区域平均多年沙尘暴日数相应的季节变化曲线”。

(1)由材料可知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2)我国三个区域沙尘暴的季节变化各有特点:其中与全国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最为相似是_______区;年沙尘暴日数最多是_______区;冬季沙尘暴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区。(选填Ⅰ、Ⅱ或Ⅲ)(3分)

(3)Ⅰ区内沙尘暴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___。简述其危害及防治措施。(5分)

正确答案

(1)地域性 季节性 (2分)

(2)Ⅰ Ⅱ  Ⅲ  (3分)

(3)春季          (1分)

危害:加剧土地沙漠化;污染大气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2分)

措施: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2分)

试题分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第(2)题读图中折线,与全国相比最为相似的是Ⅰ区域,年沙尘暴日数最多是Ⅱ区,冬季沙尘暴日数最多的是Ⅲ区。第(3)题读Ⅰ区折线,春季是发生沙尘暴次数最多的季节。Ⅰ区是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所以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是加剧土地沙漠化;污染大气环境;对破坏生态环境;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治理措施是:建立沙尘暴的预报体系;加强环境治理与环境保护。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点,不同区域发生的次数及所带来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关信息,掌握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的沙尘暴所带来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3年年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百米。3月4日,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习总书记的面背了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京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1)读上图,说出我国雾霾分布区域并简析这些区域的共同点。 (6分 )                  

(2)分析霾产生的人为原因(4分 ) 

正确答案

(1)黄淮海平原、长三角、珠三角、长江河谷(川渝到武汉)四大灰霾区。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6分)

(2)公路、航空、船运等在内的交通源排放占第一位;工业燃煤和生活用煤 ; 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局地烹饪源排放)( 两点即可4分)

试题解析:

(1)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图中阴影部分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

(2)雾霾天气的形成:①逆温,静风天气。②水汽含量。③大量的尘埃和污染物。题中从人为因素中分析,即让学生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如我国华北地区雾霾天气的产生的认为条件:①重工业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和尘埃;②能源消费为煤为主,排放量大;③交通工具多样,④冬天供暖、建筑工地的扬尘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城市环境面临的两大问题,阅读材料,完成要求。(9分)

材料一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 --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材料二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垃圾回收利用技术成为社会迫切需要的新兴技术。图21是某城市垃圾处理方法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中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3分)

(2)目前减少城市酸雨产生可采用的有效措施有哪些?(至少三点)(3分)

(3)分析材料二,分别列举该城市垃圾处理方法中体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等循环经济原则的措施:①       ;②                              ;③                             。(3分)

正确答案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区域环境问题防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