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业企业,从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但这些企业生产活动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

材料三 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就的。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托庇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与“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指什么?(3分)

(3)通商口岸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使中国日益殖民地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现代企业”出现在通商口岸的原因(3分)。分析通商口岸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客观作用。(3分)

正确答案

(1)宋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出现商帮。原因: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9分)

(2)势力: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3分)

(3)原因:原有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随着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较早解体;便于获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免受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4分)作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起点和重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是了解、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3分)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考查的是宋代和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宋代时期“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草市具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市镇经济繁盛;出现了商帮和会馆。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可以概括出“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有: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对外贸易的刺激。

依据材料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业企业…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可以看出三种势力分别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依据材料三中“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就的”、“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由此可见通商口岸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较早解体;便于获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免受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依据所学,通商口岸城市交通便利。第二小问考查通商口岸的设立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是了解、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唐中期,杜佑感叹秦朝“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竭万方之财,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他分析说,“商鞅佐秦,以为地利不尽”,扩大每亩的面积,以此增加农夫耕种数量;招纳秦国以外的人前来耕种,“优其田宅,复及子孙”;“非农与战不得入官。大率百人以五十人为农,五十人习战,故兵强国富。”“其后仕宦途多,末业日滋。今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又秦汉郑渠(郑国渠)溉田四万顷,白渠溉田四千五百顷,永徽(唐高宗年号,650——655年)中,两渠灌浸不过万顷,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初减至六千亩。亩朘(削减)一斛,岁少四五百万斛。地利耗,人力散,欲求强富,不可得也。”

——据《新唐书》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唐代关中社会经济状况与秦相比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佑所批评的“大率百人才十人为农,余皆习他技”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

(2)原因: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影响: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家业传承的典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选自《论语》

材料二  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选自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孙春阳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钱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

——选自《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  地方商帮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例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                                       

——选自《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纳概括当时的社会风尚,指出上述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的内容,并从经济和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明代的商业诚信问题。

(2)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谋取暴利,坑蒙拐骗。

(3)基本特点:商品经济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发展趋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

(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持续发展。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帝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帝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并概括指出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晋商和徽商依仗特许权,进行垄断性经营。宁波帮利用西方经商理念,投资实业,开拓创新。

(2)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原因:受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影响;对外开放早,受西方工商思想影响;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一战和辛亥革命的影响;宁波帮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等。特点:讲信用,敢创新;团结;具有现代商业意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材料五 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根据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4)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统治阶级极力推崇的新儒学大加鞭挞,痛斥孔子为“庸众人类”。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李贽这样做的社会原因。(5分)

正确答案

(1)①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③海外贸易更加兴盛;④都市商业繁盛;⑤出现了世界是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10分)

(2)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6分)

(3)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了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更加注重意境。(4分)

(4)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儒学进一步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或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愿望)。(5分)

试题分析:(1)实际考查了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根据对材料和教材有关掌握进行回答。北宋时市场的时间和空间被突破、商业活动限制减少、海外贸易发达、纸币出现、商业城市繁荣等。(2)考查了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根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3)需要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分析理学的影响,材料三反映了理学兴起后更加注重内心修养;材料四反映了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材料五反映了书画上注意意境。(4)结合教材知识,明代晚期李贽等思想家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等角度进行回答。

点评:本题的考查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分析材料重现历史,题目难度不大,设计的灵巧。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起来,不仅出现了夜市,也出现了一些迎合市民需求的娱乐场所。在农村则出现了草市。除此之外,还要掌握北宋城市发展的状况等。北宋时期也是我国古代传统科技发展的重要时期,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书出现,同时火药得到普遍的应用。在思想上,出现了宋明理学,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对中国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邹、齐、沧、隶,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注: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有关唐代的哪些信息?(4分)  

材料二 武夷北苑,夙著荼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用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近年以来,外洋印度等处产茶日多,行销日滞,富商大贾,历次亏折,裹足不前。……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是坚硬贫瘠的土地),置耕织为缓图,逆料数年后,工本徒抛,衣食无着,势将坐困。……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民心颇知改悔。

——(清)卞宝第《卞制军政书》

(2)据材料二,指出农民种茶态度的变化,分别分析农民前后两种态度的原因。(6分)

(3)材料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经济思想?结合时代背景,简要给予评价。(6分)

正确答案

(16分)

(1)信息:①内地茶市普及;②边茶贸易频繁;(内地茶叶流入边疆)③饮茶成为一种习俗。(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变化:从通商之初争相种茶到后悔种茶。(2分)

前者原因:(1)五口通商(卷入世界市场);(2)种茶获利多。(2分)

后者原因:(1)国际市场竞争加剧;(2)信息不畅,盲目扩大生产。(2分)

(3)经济思想:重农抑商。(2分)

价:在资本主义发展(工业化)成为潮流,中国被动卷入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坚持重农抑商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或: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其它言之有理的也可。)(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6分)

材料二:(“自上而下”的改革)留给农民的是接受一不强制的契约制,它使农民受束缚的状况与原先相比并没有获得改善。农民只是被煽动起来要求得到自由,而并不是得到他们想像中的那种自由。这是以经济上的依赖取代法律上的强迫,在俄国历史上,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再也找不到比这更明显的例子了。

——摘编自[荚]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领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之前“法律上的强迫”指的是什么?改革后“经济因素对人的奴役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所体现的特点是什么?(3分)

正确答案

(1) 作用:增加了政府收入;节省了运输费用,加强了各地间经济联系;稳定市场,抑制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6分)

(2)“法律上的强迫”指农奴没有人身自由。(3分)

表现:农民在得到份地时,必须缴纳高出地价几倍的赎金,自付20%~25%,其余部分由国家垫付,需在49年内还清。(3分)

(3)通过改革实现社会转型走资本主义道路。(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有在西方,才出现过大量的城市共同体。……要发展一个城市共同体,至少得具有较强的工商业性格,而且还得有下列特征:(1)防御设施,(2)市场,(3)自己的法庭以及——至少部分的——自己的法律,(4)团体的性格及与此相关的,(5)至少得有部分的自律性与自主性,这点包括官方的行政,在其任命下,市民得以某种形式参与市政。……在政治性的定义里,(西方)城市的特征就是作为上述权利之担纲者的、一个特别的市民身份团体的出现。

——韦伯《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没有公社自治所体现的共同体占有的城市特权。……没有形成行会争取自治的强大运动,相反,却起着补充官府行政空白的作用。行会上层以个人资格捐官买官,得到散官头衔后更易服色。在西欧,城市以公社为单位取得特许权,中国则是个别上层分子与官府、贵族勾结,以个人身份取得某些特权。”“中国地缘性纽带的村社组织在井田制崩溃时已经破坏,残存的是血缘宗法纽带而不是地缘纽带,因而行会受到官府控制,没有独立的城市法庭。”

——朱寰《亚欧封建经济形态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各自主要特征。(16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与西欧中世纪城市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9分)

正确答案

⑴西欧:独立性或自主性,(2分)有一定的民主性,(2分)以工商业为主,(2分)是一个共同体。(3分)(共9分)中国:没有白治权,(2分)是政治军事中心,(2分)以个人身份谋取某些特权,(2分)不是一个共同体。(1分)(共7分)

(2)西欧: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市民意识的觉醒和民间团体的出现,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基础的形成。总之,推动了西欧近代社会的到来。(6分)

中国:因为缺乏工商业经济和市民精神,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没有多少影响。(3分)

试题分析:

(1)逐句对比材料一、二,概括各自特征,对比考虑,类似于比较不同之处。中国城市没有自治权,西欧城市具有自主权,有一定的民主性;中国城市是政治军事中心,西欧以工商业为主;中国城市以个人身份谋取某些特权,不是一个共同体,西欧是一个共同体。

(2)对社会转型的影响从向资本主义过渡方面来考虑。西欧城市的优点在于工商业发展和自治传统,其影响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分析。经济上,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形成;政治上,有利于促进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基础的形成。中国城市缺乏工商业经济和市民精神,因此不利于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帝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帝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并概括指出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晋商和徽商依仗特许权,进行垄断性经营。宁波帮利用西方经商理念,投资实业,开拓创新。

(2)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3)原因:受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影响;对外开放早,受西方工商思想影响;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一战和辛亥革命的影响;宁波帮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等。特点:讲信用,敢创新;团结;具有现代商业意识。

下一知识点 : 古代的经济政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商业的发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