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 共98题
(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云南省西北部地形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请说明判断的理由。(6分)
近三年来,云南省遭受了持续特大干旱。
(2)面对特大干旱,该省林区应特别重视防御的次生灾害是____。(2分)
(3)应对持续干旱,该省农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请列举两项。(6分)
甲、乙两河在云南省境内的干支流有已建、在建水电站几十座。
(4)当地居民对水电站的建设持有支持、反对两种观点。请你为这两种观点各找一条理
由。(6分)
支持的理由:________;
反对的理由:________.。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人的聚居地,纳西族文化在此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5)据图8说明,丽江古城的纳西族文化主要体现在____等方面。古老的纳西族
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6分)
正确答案
(1)山脉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河流纵列分布(河流自北向南流)。
(2)森林火灾(病虫害)。
(3)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寻找地下水;采用耐早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4)支持的理由:获得能源(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抗旱能力)。
反对的理由:当地属于地震多发区,若水库遭破坏,可能导致洪涝灾害(水库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生物资源;导致当地居民迁移)。
(5)建筑(服饰;民俗)。地形较闭塞(周边山高谷深;当地水热条件较好)。
第(1)问,云南省西北部为横断山区,横断山区的特点为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另外要明确山脉往往是河流的分水岭,河流的流向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
第(2)问,干旱发生时,降水偏少,植被枯萎,天气干燥,极易引起森林火灾。
第(3)问,考查应对旱灾的主要措施。
第(4)问,是一道开发性试题,考查水电站建设带来的影响;
第(5)问,根据图示可以轻松答出前半部分题的答案,而古老的纳西族文化在丽江得以保存的原因主要是这里地形闭塞,导致与外界交流少造成的。
正确答案
(1)A C ABCF C D E
(2)DE CF AB
(3)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 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 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分布地区以及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第(1)题,从图(一)(二)中可看出在中国洪水与干旱分布地区最广;从图(四)中可看出Ⅰ、Ⅲ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季风区。因此在两区内洪水、风暴潮、干旱、泥石流都多有发生。地区Ⅱ是黄土高原区,干旱、水土流失多有发生。地区Ⅳ地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由于地质活跃、降水集中等因素,多发生泥石流。第(2)题,水土流失、泥石流多发生于岩石圈内,干旱、台风多发生于大气圈中,洪水、风暴潮多发生于水圈中。第(3)题,可联系我国近几年的水利工程、生态工程作答。
雪灾是由于大量降雪与积雪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和损失的一种气象 灾害。据此回答
(1)下图表示“寒潮—大风—雪灾”灾害链。读图并将下列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与图中数码相应的空格内。( 8分 )
A.雪灾 B.低温 C.垮堤坝 D.生物冻害 E.大气污染
① ② ,③________,④ ,⑤ 。
(2)2008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遭遇了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罕见雪灾。读中国部分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此次雪灾期间,A省与其东部纬度更低的B、C、D、E、F等省不同,没有出现严重雪灾。请根据我国部分地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特征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正确答案
(1)①C ②A ③E ④B ⑤D (5分)
(2)A省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原山地环绕,冷空气不易进入,一月平均气温较高,高于B、C、D、E、F等省,因而没有出现严重的雪灾(3分)。
试题分析:
(1)读图,由寒潮引发的给牧区带来白灾的应是雪灾,所以②对应A。寒潮带来的灾害有霜冻、大风、雪灾、低温,所以④对应B。低温导致生物冻害,⑤对应D。雪灾发生后的积雪,春季大量融化,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损坏堤坝,①对应C。沙尘暴天气造成大气污染,③对应E。
(2)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判断,A省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原山地环绕,冷空气不易进入,一月平均气温较高,高于B、C、D、E、F等省,因而没有出现严重的雪灾。
正确答案
(1)台风 热带或副热带海面 26 ℃ 热带气旋
(2)强风 特大暴雨 风暴潮
(3)夏秋 东南沿海
(4)东北 东南
(5)狂风有很大的摧毁力,使海轮、建筑物、通讯设施遭受损失;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涝灾害,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风暴潮更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但台风带来的降水能缓解旱情。
本题主要考查台风的形成、分布以及对人类的危害。由教材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1951一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9分)
(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3分), 温度低的年分,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6分)
(2)春季和秋季(3分),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3分)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原因是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2)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原因是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