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 共309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则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低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 决定。价格以价值为基础。②商品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等手段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客观上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单位商品价值量,因而价格会下降。③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时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低碳商品供给增加,使价格下降
A【经济学常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请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6分)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6分)
正确答案
(1)商品二因素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3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1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2分)
(2)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2分)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2分)而且为剩余价值理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属于基础知识作答题目,关于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教材有明确表述,即商品二因素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劳动二重性,题目类型原因类,问题指向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解读设问,本题实际就是说明劳动二重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即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理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8分)【经济学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老字号”和其他餐饮形态一样,都是社会性的、受价值规律约束的经济实体。“老字号”如果一味倚老卖老,不思进取,它的无形资产就会慢慢贬值,甚至被社会无情淘汰。
运用《经济学常识》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论证上述观点的合理性。(8分)
正确答案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2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才能提高企业效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4分)“老字号”如果不主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品牌优势会逐渐减弱,在市场竞争中终将被淘汰。(2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老字号”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论证题,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本题从经济学常识的角度,从马克思价值规律理论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其相关的知识点,即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对所有市场主体具有制约作用;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825年英国爆发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经济便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由此而产生了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各种经济理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关于经济危机成因和对策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1)凯恩斯和马克思在解释经济危机成因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2)凯恩斯和马克思在经济危机对策方面有何差异?(4分)
正确答案
(1)①凯恩斯侧重从经济行为主体的心理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他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会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2分)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经济制度上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2分)
(2)①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通过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其目的在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分)②马克思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2分)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分析说明凯恩斯和马克思在解释经济危机成因方面的不同。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到材料中“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相关经济学著作,并结合教材中马克思和凯恩斯的相关观点进行说明。教材中凯恩斯关于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下降以及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会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的表述,表明凯恩斯侧重从经济行为主体的心理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而教材中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的表述,表明马克思是从社会经济制度上深刻地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2)本题要求学生分析说明凯恩斯和马克思在经济危机对策方面的差异。凯恩斯和马克思在经济危机对策方面的差异是由于二者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不同导致的。因此,学生解答本题需要以上述问题为依据,凯恩斯侧重从经济行为主体的心理角度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故其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策方面,主要是从主张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通过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等方面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爆发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故其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策方面,是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方面来说明的。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12分)
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是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生产关系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
(2)正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因此,他们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马克思、恩格斯正确地确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研究方法,他们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认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1)怎样看待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
(2)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的?
正确答案
(1)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空想社会主义不但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矛盾和罪恶现象,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和设想,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①从客观历史条件看,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这种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必然是空想的。②从主观认识看,空想社会主义不懂得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但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具现实性的改造人类社会的社会主义思想。第(1)问要求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第(2)问则要求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缺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与传播。人们常常将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与马克思的相比较。事实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关于经济危机成因和对策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1)凯恩斯和马克思在解释经济危机成因方面有什么不同。(6 分)
(2)对于如何摆脱经济危机凯恩斯提出了什么样的对策。 (4 分)
正确答案
(1)马克思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主观心理因素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2)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自发运行,通过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需求。
试题分析:(1)该题以经济危机成因的解释为材料,区分凯恩斯和马克思的不同。关键是回答二人分析成因的角度不同,根据各自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理论,找到不同的原因。
(2)主要是分析二人在经济危机对策方面的不同,即如何解决经济危机,二人从自己对经济危机的成因分析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策略。
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价值规律的作用。那么,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呢?(10分)
正确答案
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是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流动,所以说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实际上就是市场价格在起调节作用。第二,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要求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来交换,谁首先改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谁就获得较多。因而,同部门同行业中必然要有竞争。这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消耗,以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第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这是第三个作用的结果。
本题属于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货币是
①金银等贵金属 ②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等贵金属 ③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商品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
正确答案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