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共1506题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共150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大熊猫是珍稀的动物,是和谐、友谊、和平的象征,也是中国的国宝,现已成为中国的一大符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学界将戴维神父发现走熊猫的日子定为1869年4月1日,……1870年,大熊猫标本在巴黎自然博物馆亮相后,引起了轰动,极大地刺激了西方探险家的好奇心,……俄国人来了,英国人来了,德国人来了。他们竞相收集熊猫皮,猎杀熊猫,或者试图将熊猫活体带走。

——谭楷《大熊猫发现140周年了》

材料二:第十一届北京亚运会(1990年)吉祥物“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谊、盼望迎来优异成绩。

材料三:1941年,宋美龄为了感谢美国而送给美国一对大熊猫;1957年,前苏联获赠一只大熊猫平平,后又获赠一只安安;1972年,美国茯赠一对大熊猫玲玲和兴兴;1972年,日本荻赠一对大熊猫兰兰和康康;……熊猫逐渐成为西方寓意中国的动物,这种动物代表了西方的一种期许:有力量、很少咬人、不争肉吃,比美圆的鹰和俄罗斯的熊都要温和。

——摘自2010年第9期《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四:2005年4月,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5月3日,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宣布,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一对大熊猫.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观众投票将两只熊猫命名为“团团”、“圆圆’”:2008年,“团团”、“圆圆”入台,并在台湾掀起了一股“熊猫热”。

——据人民网相关资料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大熊猫在两个历史时期所充当的不同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两次赠送大熊猫给美国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两只入台熊猫命名为“团团”、“圆圆”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大熊猫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角色:近代:大熊猫成为外国侵略者掠夺、猎杀的对象; 现代:大熊猫成为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

背景: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改革开放使中国综合国力大增,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2)1941年;中美两国共同抗击反法西斯,美国给予中国抗战以极大帮助;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3)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团圆。

(4)促进科学研究;见证中国发展;发展中国外交;改善中国形象;发展两岸关系;凝聚民族感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胡锦涛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的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要指出中国共产党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2)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积极策划“军事反攻”,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但是由于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向转向东北战场,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所取代。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基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除了坚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外,很难有其他选择。

——引自《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的演变》

  材料二 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两岸不知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日夜夜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这一切,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化作历史。银燕展翅、百舸争流、鸿雁传书--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新华网《海峡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陆提出“解放台湾”基本方针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最早是在何时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8年底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国民党当局企图以台湾为基地,准备反攻大陆、“雪耻复国”;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仇视中共及新生的人民政权。

(2)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和探亲旅游。

  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峡两岸人民的需要和共同努力;国共两党的大力推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积极策划“军事反攻”,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但是由于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向转向东北战场,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所取代。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基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除了坚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外,很难有其他选择。

——引自《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的演变》

材料二  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两岸不知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日夜夜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这一切,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化作历史。银燕展翅、百舸争流、鸿雁传书——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新华网《海峡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陆提出“解放台湾”基本方针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最早是在何时提出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8年底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国民党当局企图以台湾为基地,准备反攻大陆、“雪耻复国”;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仇视中共及新生的人民政权。

(2)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和探亲旅游。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峡两岸人民的需要和共同努力;国共两党的大力推动。(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民党势力以台湾为“反共基地”,积极策划“军事反攻”,妄想“雪耻复国”的图谋,中共准备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但是由于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地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方向转向东北战场,解放台湾的计划被抗美援朝的作战任务所取代。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中共基于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除了坚持“解放台湾”的基本方针外,很难有其他选择。

 ——引自《从解放台湾到一国两制的演变》

  材料二 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两岸不知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日夜夜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这一切,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化作历史。银燕展翅、百舸争流、鸿雁传书--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新华网《海峡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陆提出“解放台湾”基本方针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海峡两岸实现“三通”最早是在何时提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8年底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国民党当局企图以台湾为基地,准备反攻大陆、“雪耻复国”;美国坚持“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仇视中共及新生的人民政权。

(2)提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邮、通商、通航和探亲旅游。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峡两岸人民的需要和共同努力;国共两党的大力推动。(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依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湾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100年”。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新华网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历史性瞬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其倒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两岸关系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答出三点即可)

(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依据: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

(3)建立的原因;“冷战”和德国分裂。倒塌的原因:世界局势的动荡(或东欧剧变),人民渴望统一(或民心所向)。

(4)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认同感;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下一知识点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6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