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共1506题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共1506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得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

A将革命进行到底,争取实现全国解放

B大岗村水稻亩产超15万斤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

D打破“大锅饭”,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文革”期间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践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国际环境的恶化

B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左”倾错误的影响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是

[ ]

A彭德怀被迫害至死

B贺龙被迫害至死

C刘少奇被迫害至死       

D叶挺被迫害至死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是

[ ]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正确认识国际形势

C要防止个人崇拜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B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早请示晚汇报”“语录歌”“红太阳”“效忠信”“揪斗”“一句顶一万句”等词汇、语句成为流行语的时期是

[ ]

A辛亥革命时期

B抗战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文革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说明

[ ]

A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 

D当时缺乏必要法律依据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党和人民从“文化大革命”中得出的深刻教训不包括

[ ]

A社会主义建设时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必须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C必须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制

D阶级斗争必须常抓不懈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反右斗争扩大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有

[ ]

A混淆了敌我矛盾,很多人被错划为右派

B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C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D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 ]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正确答案

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说明温总理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新中国政权、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②“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使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国家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改进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修改宪法,健全法制体系,将依法治国正式写进宪法;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我国进入到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5年,黄炎培对毛泽东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量……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材料二 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胡锦涛总书记面对两千多名十七大代表的注视(如下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规划了美好的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一论断,凸显了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请回答: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周期率”,避免“人亡政息”,我国是如何走民主“这条新路”的?后来遇到怎样的挫折,又是如何矫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你认为在当代该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描绘的中国民主政治蓝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逐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新中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挫折:“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使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国家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矫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面拔乱反正,健全法律体系,将依法治国正式写进宪法,使我国进入到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2)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使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将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

(3)我们要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千年的政治文明史,就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解释重大政治制度、事件,进一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12年初的一天,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来南京求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笑着拉住他并和他握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并亲切地和他交谈:“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就和百姓无异了。”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

——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    

(2)萧姓盐商说“今天总算见到民主了”,请依据材料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l,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摘自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材料四  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材料四的方法,分析材料三中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根源:君主专制制度。

(2)含义:中国政治制度发生变革(或从君主专制发展为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观念正    在日益深入人心(或社会生活日益平等化、文明化)。

(3)变化:①由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②由等额选举    变为差额选举;③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向城乡平等。

(4)政治:文革结束,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思想文化:文化教育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反对毛主席,就砸烂他的狗头!”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 ]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