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 共56题
38.经济普查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巨大的社会动员活动。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在已进入主要数据发布和后期资料开发应用阶段。
材料一
表 2008~201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状况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12-16 10:00
注:按照《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3)》,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具体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 )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调查了解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2)请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角度,分析说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意义。
材料三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认真借鉴历次普查经验,广泛吸收各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经过多项认真试点。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确保了普查数据真实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组成抽查组,开展严密的事后质量抽查;邀请地方媒体记者,通过互联网公开招聘社会人士作为义务督察员,全程参加事后质量抽查。
(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正确答案
(1)2008~2013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较快增长;创新能力稳步提高。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2)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客观真实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经济信息,有利于为国家经济决策提供统计信息支持。认识运动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通过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获得我国第二、三产业的最新经济信息,有利于全面更新统计数据,使国家经济决策建立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
(3)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国务院统一部署,各部门、各级政府加强组织、通力配合,确保普查顺利进行。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经济普查过程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吸收各方意见,反复研究论证,做到经济普查科学规范。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组成抽查组、邀请媒体记者、招聘义务督查员开展严密的事后质量抽查,强化监督,努力提升经济普查工作的公信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材料一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请你从认识论角度为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提两点方法论建议。
正确答案
(1)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成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③要充分利用商业贸易、教育等途径加强中华文化与沿线各国文化交流。
④既要热情欢迎沿线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别国优秀文明成果,也要更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做到主管符合客观。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必须顺应潮流,充分进行调查研究,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出发。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古老的丝绸之路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既要有满腔的热情,还要稳步推进,不可急于求成。
(3)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坚持和发展真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7.学立于勤,正如《意林》中所说,“如彼登山,乃勤以求高;如彼浮川,乃勤以求远。”这表明( )
①学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实践是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
③实现理想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社会实践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手段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14.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材料二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道理。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包含的哲学道理。
正确答案
(1)宪法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才能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投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进行法治理论创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和目的,总结成功的法治经验,围绕实践推进法治理论创新,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解析
第(1)问是分析说明型试题,“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强调了党的领导地位,要做到依法执政;
第(2)问是体现类试题,注意限定的知识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包括唯物论、认识论两个方面的内容,不能遗漏任何一方面。
知识点
25.2015年2月,两种埃博拉疫苗在利比里亚开始进行大规模人体接种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