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日维新的失败
- 共6题
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问题:
1985年,康有为等人联名上书,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轰动全国。
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
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
(2)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场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了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3)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
正确答案
《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
正确答案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
正确答案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的“百日维新”时,当变法火败勇敢走上刑场的“戊戌六君子”,其中在就义前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绝笔义士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