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 共441题
下列药物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易造成老年人血药浓度升高而中毒的是
A.巴比妥
B.维生素C
C.碳酸钙
D.地西泮
E.水杨酸钠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老人用药问题。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会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动学过程,其中老年人的分布容积减少,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肾清除率下降,游离血浆药物浓度增加而中毒。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有:巴比妥类、苯二氮罩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等,毒物有:有机磷农药、毒鼠强等,A、D均符合,但是并不是所有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都受年龄的影响,如青霉素G、苯巴比妥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就没有年龄上的差异。因此本题答案为D。另外,老年人胃粘膜分泌胃酸减少,胃液酸度降低,女性比男性更明显,酸性药物(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降糖药、利尿药等)易解离而不易被吸收,因此E选项错误。B、C选项为老年人需要补充的物质,也非本题正确选项。
可治疗浅表和深部真菌感染的抗真菌药物是()。
A.灰黄霉素
B.两性霉素B
C.咪唑类药
D.氟康唑
E.克霉唑
正确答案
C
解析
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均为广谱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抑制真菌生长。常用的有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等。酮康唑和氟康唑口服吸收好、分布广,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深部真菌感染有效,对浅表真菌感染也有效,但不易透入脑脊液,对真菌性脑膜炎无效;伊曲康唑抗真菌活性强于酮康唑,用于皮肤癣菌疗效好,特别适于甲癣的治疗。
下述与吩噻嗪类抗精神失常药构效关系不符的是
A.吩噻嗪环的硫原子用乙撑基取代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
B.氯丙嗪的2-氯原子用三氟甲基取代可增强抗精神失常作用
C.N1O侧链上的二甲氨基用碱性杂环如哌嗪环取代可增强活性
D.氯丙嗪的2-氯原子用乙酰基取代可增强抗精神失常作用
E.奋乃静的2-氯原子用三氟甲基取代不仅增强活性且作用较持久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药物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分布容积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易造成老年人血药浓度升高而中毒的是()
A.巴比妥
B.维生素C
C.碳酸钙
D.地西泮
E.水杨酸钠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老人用药问题。老年人的生理变化会影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动学过程,其中老年人的分布容积减少,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肾清除率下降,游离血浆药物浓度增加而中毒。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有:巴比妥类、苯二氮罩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等,毒物有:有机磷农药、毒鼠强等,A、D均符合,但是并不是所有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都受年龄的影响,如青霉素G、苯巴比妥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就没有年龄上的差异。因此本题答案为D。另外,老年人胃粘膜分泌胃酸减少,胃液酸度降低,女性比男性更明显,酸性药物(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降糖药、利尿药等)易解离而不易被吸收,因此E选项错误。B、C选项为老年人需要补充的物质,也非本题正确选项。
[案例十三]
患者,男性,23岁。因首次出现少语、少动、进食少半个月,加重3天人院。既往体健。患者在半个月前与女友分手后缓慢起病,讲话少,不主动与家人讲话,活动减少,基本不出门,有时见患者在自己房间里发呆,进食量比以前减少。近3天来,患者病情加重,不语不动不进食而被家人送入院。7天前有头痛、咳嗽史,体温37.8℃。
进一步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无躁狂发作,查及自杀观念,睡眠欠佳,对此患者可采取的治疗措施哪些合适
A.可行电休克治疗
B.可用SSRI类药物治疗
C.可用三环类抗抑郁药
D.碳酸锂
E.甲状腺素片
F.钙通道拮抗剂
G.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H.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I.丙戊酸钠
正确答案
A,B,C,G
解析
[解析] 从题干信息得知,患者无躁狂发作,为单次抑郁发作,目前有自杀观念和亚木僵表现,因此可以行电休克治疗和抗抑郁药治疗,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碳酸锂和丙戊酸钠是常用的心境稳定剂,在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时可以使用。不少临床试验证实,加用碳酸锂或丙戊酸钠对部分单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有效,但在治疗开始时一般不主张联用。甲状腺素片可以作为抗抑郁药的增效剂,也是在抗抑郁药效果不好时或存在亚临床甲减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因患者没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不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钙通道拮抗剂对治疗躁狂发作有效,但并未用于治疗抑郁发作。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