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体现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二氧化硫漂白性是选择有色有机色素结合为无色物质,故A错误;

B、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渐渐变暗,是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银,发生了化学腐蚀,故B正确;

C、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和氢氟酸反应是特性,故C错误;

D、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根离子浓度和钡离子浓度乘积大于溶度积常数,Ksp(BaSO4)小于Ksp(BaCO3),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研究烟气的脱硫(除SO2)和脱硝(除NOx)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意义是______

(2)新型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化学原理是采用氨水吸收烟气中SO2,再用一定量的磷酸与上述吸收产物反应,得到一种复合肥(含有两种或以上营养元素),该复合肥料可能的化学式______(只写一种);

(3)火力发电厂的燃煤排烟中含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可利用甲烷和NO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消除其污染,写出CH4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脱硝反应2NH3(g)+NO(g)+NO2(g)=2N2(g)+3H2O(g)△H<0,在低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并达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降低温度平衡常数变大

B.充入NH3,NO和NO2转化率变大,平衡常数变大

C.使用催化剂,达平衡的时问缩短,△H变小

D.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变大,平衡向左移动

(5)使用催化技术利用反应2NO(g)+2CO(g)=N2(g)+2CO2(g),根据传感器在某温度下测得的数据绘制如图.

①前1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______.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______

(6)目前科学家正研究以乙烯作为还原剂的脱硝(NO)原理,其脱硝机理及脱硝率与温度、负载率(分子筛中催化剂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为达脱硝最佳效果,你认为应选用的条件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SO2和氮的氧化物(NOx)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意义是防止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故答案为:防止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2)氨水呈碱性,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所以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SO2,生成(NH42SO3 和NH4HSO3,(NH42SO3 和NH4HSO3与磷酸反应生成NH4H2PO4 或

(NH42HPO4 或(NH43PO4,故答案为:NH4H2PO4、(NH42HPO4、(NH43PO4

(3)甲烷和NO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消除其污染,生成无毒物质N2和CO2、水,反应方程式为2NO2+CH4═N2+CO2+2H2O,

故答案为:2NO2+CH4═N2+CO2+2H2O;      

(4)A.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大,故A正确;

B.充入NH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其它反应物NO和NO2转化率变大,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加快反应达平衡的时问缩短,△H不变,故C错误;

D.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内总压强变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一氧化氮的反应速率为v(CO)===5.4×10-3mol/L.s,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所以v(CO2)=v(CO)=5.4×10-3mol/L.s;

根据三段式解答,2NO(g)+2CO(g)=N2(g)+2CO2(g),

起始浓度(mol/L) 10×10-4 36×10-4  0       0

变化浓度(mol/L) 9×10-4  9×10-4  4.5×10-4 9×10-4平衡浓度(mol/L)1×10-4    27×10-4 4.5×10-4 9×10-4 所以K==5×103(mol/L) -1故答案为:5.4×10-3mol/L.s;5×103(mol/L) -1

(6)满足脱硝率高,负载率低,适宜的温度,由图可知,适合条件为350℃、负载率3%.

故答案为:350℃、负载率3%.

解析

解:(1)SO2和氮的氧化物(NOx)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烟气脱硫、脱硝的环境意义是防止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发生,故答案为:防止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发生;

(2)氨水呈碱性,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所以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SO2,生成(NH42SO3 和NH4HSO3,(NH42SO3 和NH4HSO3与磷酸反应生成NH4H2PO4 或

(NH42HPO4 或(NH43PO4,故答案为:NH4H2PO4、(NH42HPO4、(NH43PO4

(3)甲烷和NO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消除其污染,生成无毒物质N2和CO2、水,反应方程式为2NO2+CH4═N2+CO2+2H2O,

故答案为:2NO2+CH4═N2+CO2+2H2O;      

(4)A.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正反应放热,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大,故A正确;

B.充入NH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其它反应物NO和NO2转化率变大,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

C.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加快反应达平衡的时问缩短,△H不变,故C错误;

D.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内总压强变大,反应混合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5)一氧化氮的反应速率为v(CO)===5.4×10-3mol/L.s,同一化学反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

所以v(CO2)=v(CO)=5.4×10-3mol/L.s;

根据三段式解答,2NO(g)+2CO(g)=N2(g)+2CO2(g),

起始浓度(mol/L) 10×10-4 36×10-4  0       0

变化浓度(mol/L) 9×10-4  9×10-4  4.5×10-4 9×10-4平衡浓度(mol/L)1×10-4    27×10-4 4.5×10-4 9×10-4 所以K==5×103(mol/L) -1故答案为:5.4×10-3mol/L.s;5×103(mol/L) -1

(6)满足脱硝率高,负载率低,适宜的温度,由图可知,适合条件为350℃、负载率3%.

故答案为:350℃、负载率3%.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有两支盛硝酸钡溶液的试管,向一支里加入盐酸,向另一支里加入烧碱溶液,再同时通入SO2,都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两支试管里的沉淀都是亚硫酸钡

BSO2在两个反应中分别表现出还原性和酸

C两支试管里的沉淀都是硫酸钡

D亚硫酸钡在碱性溶液里是不溶解的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硝酸钡溶液加入盐酸,溶液中形成稀硝酸能氧化二氧化硫为硫酸,结合钡离子生成沉淀;

硝酸钡溶液中加入烧碱会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结合钡离子生成沉淀亚硫酸钡.

A、两支试管里的沉淀是硫酸钡、亚硫酸钡,故A错误;

B、SO2在两个反应中分别表现出还原性和酸性,故B正确;

C、两支试管里的沉淀是硫酸钡、亚硫酸钡,故C错误;

D、亚硫酸钡不溶于碱性溶液,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能证明一定有二氧化硫存在的是(  )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③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④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盐酸

⑤通入溴水能使溴水褪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A都不能

B都能

C②④⑤

D只有⑤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亚硫酸钙沉淀,二氧化碳气体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故错误;

②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氯水和其它的强氧化剂的强氧化性也能使品红褪色,故错误;

③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但其它酸性溶液都能使蕊试纸变红,故错误;

④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盐酸,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再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溶于盐酸,故错误;

⑤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通入溴水能使溴水褪色,同时生成硫酸和氢溴酸,再滴加Ba(NO32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白色沉淀,故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两个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都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入SO2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C中,木条复燃.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Na2O2与SO2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______

(3)第2小组同学认为Na2O2与SO2反应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还有Na2SO4生成.为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请简要说明两点理由:①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CO2与Na2O2的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SO2═2Na2SO3+O2;故答案为:2Na2O2+2SO2═2Na2SO3+O2

(2)要证明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只需检验出含有SO32-就可以了,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证明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故答案为: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在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时,要考虑到Na2SO3的干扰,因为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硝酸、过氧化钠等氧化成SO4,故答案为:不合理;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也可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解析

解:(1)由CO2与Na2O2的反应,生成了Na2SO3和O2,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SO2═2Na2SO3+O2;故答案为:2Na2O2+2SO2═2Na2SO3+O2

(2)要证明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只需检验出含有SO32-就可以了,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证明生成的白色固体中含有Na2SO3

故答案为:取白色固体,加稀硫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在检验是否有Na2SO4生成时,要考虑到Na2SO3的干扰,因为SO32-有较强的还原性,可被硝酸、过氧化钠等氧化成SO4,故答案为:不合理;稀硝酸能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如果反应后的固体中还残留Na2O2也可将亚硫酸钡氧化为硫酸钡.

下一知识点 :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二氧化硫的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