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某学生设计的“硫燃烧现象及酸雨危害模拟实验”装置图.实验时操作步骤为:

①连接仪器,装好药品;

②将玻璃棒下端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伸入广口瓶中点燃硫粉;③向锥形瓶中注入双氧水;

④硫粉完全燃烧后,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喷水.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可以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实验结束时,应用注射器向装置中注入NaOH溶液以便更充分地吸收剩余的SO2气体

CA装置中的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分液漏斗,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酸雨”使绿叶变黄,使锌粒、镁片表面产生气泡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因为整个密闭系统中含有空气,不是纯净的氧气,所以硫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不是蓝紫色火焰,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故B正确;

C.A装置中的注射器的类似于分液漏斗,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有利于节约药品,减少污染,故C正确;

D.模拟的酸雨能使植物枯黄,其中的亚硫酸能和锌、镁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锌粒、镁片表面产生气泡,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森林遇到乱砍乱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燃放烟花爆竹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D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但与酸雨的形成无关,故A错误;

B.燃放烟花爆竹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在云中形成酸雨,但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故B错误;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与酸雨的形成无关,故C错误;

D.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如煤、石油等,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湖南模拟)下列有关生活中化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碘食盐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B向水中通入O2,用以杀菌消毒

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D向高硫煤中加入生石灰,可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淀粉遇单质碘的溶液会变蓝,而加碘食盐溶液中没有单质碘,不会变蓝,故A错误; 

B.臭氧、氯气都具有强氧化性,向水中通入氯气或O3,可用以杀菌消毒,而氧气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故B错误;

C.用于半导体材料的是单质硅,而二氧化硅为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故C错误;

D.向高硫煤中加入生石灰,燃烧时可生成亚硫酸钙,可减少燃煤对大气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滕州市校级期末)如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B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一定会变为血红色

B此工艺优点之一是物质能循环使用

C溶液酸性A>B>C

D溶液B转化为溶液C发生的变化的离子方程式为4H++2Fe2++O2=2Fe3++2H2O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酸性硫酸铁溶液中发生2Fe3++2H2O+SO2=2Fe2++SO42-+4H+,B溶液中存在二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与KSCN溶液不反应,溶液不会变为血红色,故A错误;

B.根据流程图分析,溶液C可以循环使用,故B正确;

C.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不变,溶液A为Fe2(SO43溶液中三价铁离子水解显酸性,溶液B为被二氧化硫还原生成的硫酸亚铁和二氧化硫被氧化生成的硫酸溶液,显酸性,溶液C为硫酸铁溶液和硫酸溶液,是发生反应4Fe2++O2+4H+=4Fe3++2H2O的结果,消耗氢离子,所以溶液酸性,B>C>A,故C错误;

D.溶液B中发生的反应是亚铁离子被氧气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的反应:4Fe2++O2+4H+=4Fe3++2H2O,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完成下列填空

(1)向煤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

(2)区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名称是______实验.

(3)最近报纸上报导了有人混用洗涤剂发生中毒的事件,当事人先用洁厕灵(强酸性,含盐酸)洗卫生间,再用84消毒液(碱性,含NaClO)进行杀菌,请写出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4)写出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实验室中的Na2SiO3溶液长期放置,瓶底会出现白色沉淀,形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煤燃烧产物中含二氧化硫,可与CaO(或高温下加碳酸钙)反应生成盐,减少其排放,

故答案为:生石灰或石灰石;

(2)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则区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名称是丁达尔实验,

故答案为:丁达尔;

 (3)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Cl-+ClO-+2H+=Cl2↑+H2O,次氯酸根离子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氯离子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该反应转移e-,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故答案为:

(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

(5)二氧化碳、水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硅酸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

故答案为:SiO32-+CO2+H2O=H2SiO3↓+CO32-

解析

解:(1)煤燃烧产物中含二氧化硫,可与CaO(或高温下加碳酸钙)反应生成盐,减少其排放,

故答案为:生石灰或石灰石;

(2)氢氧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不具有,则区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名称是丁达尔实验,

故答案为:丁达尔;

 (3)次氯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Cl-+ClO-+2H+=Cl2↑+H2O,次氯酸根离子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价,氯离子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该反应转移e-,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故答案为:

(4)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Al+2H2O+2OH-═2AlO2-+3H2↑,

故答案为:2Al+2H2O+2OH-═2AlO2-+3H2↑;

(5)二氧化碳、水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硅酸,硅酸不溶于水,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

故答案为:SiO32-+CO2+H2O=H2SiO3↓+CO32-

下一知识点 :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二氧化硫的性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