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 共619题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问题。(8分)
(1)图中A是 (河流),B是 (海洋)。(2分)
(2)A河流从源头到河口依次可以看到两岸有哪些自然带?该变化主要反映了自然带的何种分异规律?(4分)
(3)试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B海域形成的原因,并预测其面
积变化趋势。(2分)
正确答案
(8分)
(1)尼罗河 红海 (2分)
(2)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分)
反映了纬度地带性规律 (1分)
(3) 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1分)
其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1分)
略
读下列两幅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所示,如果要考察从M到N的自然带谱,在实地考察中,最理想的线路应选择:( )
(2)据图分析,①②③的自然带分别是 、 和 。这反映了自然带的 规律。
正确答案
B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略
实验原理分析题(12分)
[步骤一] 如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1)推测你会发现的现象,并有步骤的写下来: (3分)
(2)这个实验模拟了 现象,具体环节有 、 、 。
(3)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塑造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黄土高原突出的生态问题是 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4)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
正确答案
(1)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3分)
(2)水循环现象 蒸发 输送 凝结降水
(3)外力作用 水土流失 过度砍伐、过度开垦等造成植被破坏
(4)物质 、能量(或热量、水分)
本题考查用实验演示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统一演化过程。第(1)、(2)题主要是以模拟实验的办法来演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过程。第(3)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土流失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这里要注意联系图中箭头由中间向外指,土壤侵蚀引起地貌变化和植被退化,依次推理。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体现了自然界各要素统一演化的过程。第(4)题考查循环的意义,通过水循环实现地球上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山地的垂直分层的自然带数目的多少与山地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在高度一致的情况下,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分层的自然带数目越少。
正确答案
错
本题考查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丰富。所以在高度一致的情况下,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分层的自然带数目越多。
读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10分)
(1)图中①自然带是 ,在50°N的高山上开始出现该自然带的高度约为 米,根据图示,该自然带分布下限最高的山地的纬度大致是
(2)图中③自然带是 ,该自然带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和
(3)⑤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4)从水平方向看,表现的是陆地自然带的 规律,这种规律是以 为基础而形成的。
(5) 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
正确答案
(1)寒带苔原 3000米 23ºN左右(20~30均可)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3)亚马孙平原
(4)纬度地带性 热量
(5)低纬度地带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