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某校"环球探险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网上模拟探险活动,下图表示探险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学生在纬度接近的A、B两区域看到的自然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A区域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2)C探险区存在一个____(高或低)温中心,该区域种植业集中于____地带,丰富的新能源有____。

(3)如果坐船航行途径D海域,此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有__________(双选)A、轮船顺风顺水B、轮船逆风逆水C、白昼越来越长D、太阳从东偏北方向升起

(4)下图中最有可能在E地拍摄的照片是__________,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探险路线经过墨西哥坎昆,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该地举行,这次会议共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为解决此问题,我国近几年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地形;

(2)低;河谷;太阳能、风能、地热(任答两点)

(3)BD

(4)a;风力侵蚀作用

(5)全球变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发展科技,强资源回收利用,倡导循环经济;加强管理与宣传(任答2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在全球六大板块中,图中E地所属的板块是_______。(单项选择,填字母)

A.非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2)F区域的自然景观主要是_______。(单项选择,填字母)

A.森林B.草原C.荒漠D.草甸

(3)从地域分异规律看,自F区域向G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是________地带性的表现。F地所属气候类型区东西狭窄,呈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区域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

(4)H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世纪下半叶以来,H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这一现象被称为________现象。

(6)请在图中粗虚线上添加方向箭头表示H海域洋流的流向,并画一条示意曲线表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点。

正确答案

(1)D

(2)C

(3)纬度;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地中海

(4)涌升流带来下层海水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吸引大批鱼群

(5)厄尔尼诺

(6)绘图“略”(箭头朝北等温线向北弯曲或向北延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2:

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

(1)材料1中A是________山脉,B是________山脉,C是________山脉,D是________山脉。

(2)若材料2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1图中的四座山脉,那么①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②可能属__________山脉;③可能属________山脉;④可能属________山脉(填字母)。

(3)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_________。(填字母)

A.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C.针阔混交林D.落叶阔叶林

(4)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①~④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

(5)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

(7)④→①→③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分异规律。

正确答案

(1)阿尔泰;阴山;太行;秦岭

(2)B;D;A;C

(3)C

(4)南坡降水丰富;③④

(5)南北坡基带所处气候类型不同(南北坡基带热量条件不同)

(6)热量;由赤道到两极地域

(7)水分;垂直地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海水西调,引渤入新"事业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42°N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材料二:海水西调入疆构想图。

(1)图中调水线路依次经过我国_______、________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区。

(2)图中A、B、C三地所属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____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3)该工程建设可能对沿线地区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中A、C两地气候特征差异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正确答案

(1)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2)从沿海到内陆海陆位置

(3)生态环境破坏;土壤盐碱化等

(4)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P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O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推测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M地区自然带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信息说明图中棉花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沟通波斯湾与印度洋(阿拉伯海);是世界石油输出的重要海上通道。

(2)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充沛,山地相对高度大,导致降水量的垂直分异明显

(3)热带荒漠带(答热带沙漠带不给分)。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干燥,形成荒漠景观。

(4)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有灌溉水源,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土质较好(沙质土壤)(答出4点得满分)。

下一知识点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