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图表:请回答:

(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的数据看,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的经济状况如何?这种状况对此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造成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1953年到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对比来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一段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的厄运。他们的改革都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

(2)状况: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实际GDP平均增长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经陷入危机边缘。影响: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但是当时的苏联各种社会矛盾已经积重难返,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 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材料2: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 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张建华《俄国史》

(1)材料1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 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2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赫鲁晓夫改革之后,苏联历史上还进行过哪两次大规模的改革。

                                                                                                                                                                

正确答案

(1)重点:农业方面。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2)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执政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相对迅速;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他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3)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图表,从中分别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正确答案

苏联:

信息:从1960——1980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2分)

说明:原因: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等人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政治体制日益僵化;争夺世界霸权,加紧军备竞赛。(2分)影响:导致苏联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逐渐处于劣势,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2分)

美国:

信息:从1960——1975年,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明显下降;1975——1980年,工业产值增长速度显著回升(或20世纪60——80年代,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2分)

说明:原因:前期由于美苏争霸、越南战争、西欧和日本的竞争、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美国经济下滑;后期由于美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实现了经济新的增长。(2分)影响:前期经济的下滑,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后期经济的增长,使美国在美苏争霸中重新夺回优势,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2分)

试题分析:

首先根据图表,分析美苏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苏联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从苏联体制僵化、改革失败、长期军备竞赛消耗国力等角度回答原因,结合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回答影响;美国在1960——1975年,经济发展趋缓,但在1975——1980年显著回升,结合所学知识,从西欧、日本的崛起、70年代经济危机、越南战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等角度回答原因,结合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地位的变化回答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都曾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但执政后期又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个人专权,根源在于

正确答案

A

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B、D项都是一种表面现象,C项不是两人的共同点。A项是导致个人专权的根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都曾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但执政后期又都出现了较严重的个人专权,根源在于

正确答案

A

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B、D项都是一种表面现象,C项不是两人的共同点。A项是导致个人专权的根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