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fluent

Avt.& vi. 报道;公布;宣告

Badj. 流畅的;流利的;液态的

Cn. 报告;成绩报告单;传闻;流言蜚语

Dvt. 告发,举报;使报到

正确答案

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40.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材料二

某大型末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6)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7)

材料三

表三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材料四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浓郁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过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五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推进,以及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耕地,淡水等资源性约束加剧,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农资、农机、土地和用工等农业生产成本加速上涨。同时,部分农产品卖难买贵,价格波动大,质量安全问题濒发,给农户和消费者造成了损失。

材料六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必须首先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着跟与长远,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机械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立地”,就是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地实际需要出发,力争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1) 精根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四,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正确答案

(1)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 农业经验。

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 影响。

(2)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鼓励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实现;建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5 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差出口有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正确答案

(1)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和清政府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2.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