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6.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

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

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明治维新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明治维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24. 【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2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 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 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4分)

(2)据材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

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5 分)

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冶这一错误的实质。(1 分) 

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 何谓为明君?冶魏征说:“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 分)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 分)

 C. 【探索历史的奥秘】

克里特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其中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斯及其同事对克里特宫殿进行考古,有了重大发现,并发掘出大量刻有字符的陶片。神话传说得到证实。可惜的是,克里特的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A 还没有被破解。线形文字B 于20 世纪50 年代被英国建筑师温特里斯和史学家柴德威克所破译。最新的科学测定年代的方法,确定了火山爆发的准确年代,这可以使人们重新考虑一些历史论断。———摘编自纳吉《对称、非对称和迷宫》

  材料二   根据我们目前对线形文字A 的了解,当时人们用它在清单表格中做各种记载:记录收到的物品以及支出的物品,记录库存物品、家畜数量、土地拥有量以及人口数。王宫储藏室的支出记录包括:用于祭神仪式上的供品,分发给居民的口粮,手工艺品制作所需原材料的数量。但没有一块泥板记载了不同种类物品的兑换率,透露当时人们是否以金银作为货币进行物品交换。小集市上的交易量远远无法与王宫再分配经济制度的规模相匹敌。———摘编自马丁《古希腊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破解克里特文明之谜所涉及到的学科。(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克里特文明的社会经济特征(4 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进一步探索克里特文明之谜所需的条件。(2 分) 

D.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摘编自王星明《徽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2 分)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6分)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2分)

正确答案

A .

(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

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

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B.

(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

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C.

(1)学科:考古学; 神话学;古文字学;经济学(统计学)。

(2)特征:农牧业相结合;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实行财产的重新分配;王室垄断经济。

(3)条件:新资料的发现;新技术的应用。

D . 

(1)平遥古城:明清汉族传统县城。

徽州古村落:明清传统乡村民居。

(2)特性:礼制等级。平遥城方三里的规模,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

家族中心。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

天人合一。平遥市楼“揽山秀冶、“挹清流冶,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

(3)保护: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

开发: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明治维新唐太宗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明治维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41.历史

考生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6、天皇裁可法律……

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

11、天皇统帅陆海军。

——《大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材料二

43、国王人身神圣不可侵犯…

45、执行权属于国王一人。他任免大臣。他下令颁布法律……

46、国王对军队发布最高命令。

47、国王任命全部军官以及其他国家其他部门官员…..

51、国王召集两院开会…..他可同时解散两院…..

——《普鲁士宪法》(185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仿效普鲁士确立近代宪政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日本与英国的君主在近代宪政中的权利差异。

(2)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族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页。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明治维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C.【探索历史的奥秘】

  “非洲决不是一个因其居民的天生缺陷或低劣而一直处在人类发展进步法则之外的某种野蛮落后博物馆”,非洲史学者巴西尔·戴维森提醒人们:“非洲与任何其他大陆一样,拥有需要对之进行严肃研究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历史学家只研究那些留下了书面记录的社会,而没有书面记录的时代和地区则交给了考古学家。……非洲史学家们以跨学科的历史研究方法为其崇尚,也就是说,他们非常强调利用能告诉他们非洲过去发生过什么的任何形式的证据。

  ——埃里克·吉尔伯特等《非洲史》

  材料二西方心理学包含着一种愿望,或者说一种需要.那就是把非洲当成欧洲的陪衬,当成一个既遥远又不了解的虚无缥缈的地方,以此来烘托出欧洲自己的智力优越性。

  ——阿契贝《1967—1987年论说文集:希望与障碍》

  请回答:

  (1) 依据东非的考古发现,许多现代学者认为,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在下表中填写支撑该观点的论据。

  (2)起源于非洲的人类与散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类种群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3)上述材料要求我们重视怎样的史学方法?反对哪两种错误史观?在研究人类起源问题上,我们尤其要重视什么样的证据?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惨案遗址中,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的广岛和平公园已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人数之多。

  ——朱成山《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应:……符合对设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重建),……此外,为保存文化遗址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应提供适当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建在江东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多少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属一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应依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哪一条规定进行申报?这类遗址的特殊作用是什么?

  (3)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叹道:“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依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其中哪些规定?并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

正确答案

A.答案要点:

(1)方式:官营。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B.答案要点:

(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

(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

C.答案要点:

(1)具体地点:①埃塞俄比亚  ②肯尼亚距今年代:③400万年以上(或450万年以上)实物证据:④早期人类化石(或最早人类近亲化石)

(2)关联: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古人类从非洲向全球扩散。(或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某些地区,并由此向世界各地扩散。)

(3)方法:跨学科史学方法。史观:种族优越论;欧洲中心论。证据:考古学证据。

D.答案要点:

(1)原因:侵华日军集体屠杀遗址;遇难同胞丛葬地之一。人数:30万;年份:1937年。

(2)规定: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能够引起共鸣,并与具有一定意义的事件密切相关的历史遗产。)特殊作用:具有警示意义。

(3)规定:真实性和完整性。意义:反映了人类自身在过去造成的不可挽回的错误,告诫世人不应重犯历史错误。(或牢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明治维新毛泽东、邓小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明治维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6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