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污染与防治
- 共286题
扼要回答下列有关城市交通的两个问题:(3分)
⑴举例说明城市交通运输中的点、线主要包括哪些设施?
⑵解决城市交通道路拥堵的措施是:
正确答案
⑴点:车站、码头等(答对一点即得1分);线:公路、铁路、地铁、隧道等(答对一点即得1分)⑵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略
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充分体现了“和谐城市”的理念。
正确答案
对
试题分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明了人们在城市中生活是幸福快乐的,也说明了城市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体现了“和谐城市”的理念。故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含义。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小题1: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小题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小题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小题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尤其是第2小题,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只要能根据课本知识,并与西部地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自圆其说,合情合理就可以了。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两幅图中读取信息。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图1)和乙城市“1976年~2008年产业结结构变化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简要分析甲城市发展传统工业的区位优势。(4分)
(2)P地是乙城市正在建设的港口,分析乙城市选在P地建新港口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略
(20分)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出现一种新趋势,由以往向内陆地区转移,开始向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市平均各月降水量直方图”和“广州市气温年变化图”
材料二:我国已确定海南岛应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之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渔业出口基地。
(1)据材料一分析广州亚运会在十一月份举行的依据。(6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近年来A地产业向C地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试分析其原因。该产业转移趋势对A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什么积极的意义?(8分)
(3)与北方相比,B地成为我国冬季农产品供应地的主要原因有那些。(6分)
正确答案
(1)据“ 广州市气温年变化图”看夏季气温太高,而11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有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据“广州地区平均各月降水量直方图”分析11月降水稀少,晴天多,有利于比赛顺利进行(6分)
(2)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②原材料、土地以及能源价格上升;③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④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的交通优势。(任答2点给4分)
积极意义:①资金、技术与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到主导产业上,使产业升级更加顺利;②由人口集聚所引发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③能源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任答2点给4分)
(3)纬度低,热量丰富,农作物一年四季皆可生长;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环境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6分)
主要考查了广州亚运会在十一月份举行的依据、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原因及意义、海南省为我国季农产品供应地的主要原因。
(1)由广州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判断,广州夏季气温太高,而11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有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11月降水稀少,晴天多,有利于比赛顺利进行。
(2)珠江三角洲产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②原材料、土地以及能源价格上升;③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④东南亚国家具有一定的交通优势。
产业转移趋势对珠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①资金、技术与人才等生产要素集中到主导产业上,使产业升级更加顺利;②由人口集聚所引发的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③能源紧张状况得到缓解。
(3)海南省为我国季农产品供应地的主要原因:纬度低,热量丰富,农作物一年四季皆可生长;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生长环境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
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平面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 因素的影响。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 ,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3)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拟在图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蔬菜基地。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有利条件: 。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的有利条件:
③拟建蔬菜基地的有利条件:
(4)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化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水运便利 取水方便 交通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3)①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位于郊区,地租便宜②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③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4)化工厂现已被新城区包围,而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有严重污染,若不搬迁,会对新城区的大气和水源 造成严重污染,故需迁出城外
(1)从图中可以看出,老城区沿河流分布,所以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是水运便利、取水方便。该城市北部修建了铁路,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交通因素的影响。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化的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吸引大批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好的生活条件。
(3)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占地面积大,需要便捷的交通。①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位于郊区,地租便宜适合大型服装批发市场的布局。
②大型超级市场需要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一般位于市中心。②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③蔬菜基地应布局郊区。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城市,市场广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4)化工厂现已被新城区包围,而化工厂对大气和水有严重污染,若不搬迁,会对新城区的大气和水源 造成严重污染,故需迁出城外。
(11分)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例中A、B、C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置。(3分)
(2)从市中心到郊区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____﹥B﹥ __________。(2分)
(3)该城市拟在甲 、乙两处新建一个印染厂,你认为选择在____处合理,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在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城市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分)
正确答案
(1)(3分)
(2)C A(2分)
(3)甲 位于城市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水源(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分)
(4)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绿地面积减少交通拥挤、居住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任选三项即可)(3分)
(1)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住宅区是城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所以为B;工业区位于城市外围,所以为A。
(2)城市地租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有关。从市中心到郊区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为C﹥B﹥A。
(3)印染厂污染水源。所以位于城市河流下游,不污染城市水源。甲地位于河流下游,符合条件。
(4)本题考查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可能会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绿地面积减少交通拥挤、居住困难、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
读图6-6,完成有关城市起源的有关知识网络。
图6-6
(1)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E.社会劳动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
(2)由以上联系图可以归纳出:人类曾经在 条件优越的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某些古代城市为什么不能延续到今天?
正确答案
(1)见图6-7
图6-7
(2)自然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中,毁坏了天然生态系统,同时也使古文明在那些地区消失。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城市出现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使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剩余产品,这是城市起源的物质基础。二是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了集市,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交换地域的进一步扩大,集市就可能演变为城市。
材料分析:
垃圾一直是困扰城市的重要难题。目前,我国处理城市垃圾基本上还实行计划经济时期的政企合一的体制,由环卫部门将垃圾集中掩埋。这么做不仅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市政府通过行政立法,鼓励企业介入垃圾处理。某公司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国情加以改造,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从废电池中回收金、银、锌、锂等金属;用废玻璃再生产玻璃;从废塑料中提炼汽油、柴油;有机生活垃圾用来焚烧,发热、发电,解决了该市多年来能源不足的问题。在该企业眼里,垃圾现在成了宝贵资源,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材料中的城市环境污染是___________污染。
(2)借鉴材料你认为城市垃圾的处理可采取哪些措施?
(3)由材料可以看出环境效益和___________效益、___________效益是能统一的。
(4)作为一个中学生,你为减少这方面的污染可作哪些贡献?
正确答案
(1)固体废弃物
(2)①通过行政立法,鼓励企业介入垃圾处理;②对垃圾进行分类。有回收价值的可再利用,没有回收价值的可焚烧用来为城市发电。
(3)经济 社会
(4)节约用纸,拒绝贺年卡片,拒绝野生动植物制品,不乱扔电池,少用一次性用品等。
根据文中提到的将垃圾集中掩埋,文中举的例子废电池、废玻璃、废塑料可判断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处理垃圾的措施对文中已提到的一些,可稍加改变,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或另辟蹊径自己想一些可行的措施。作为中学生怎么从身边小事做起,具体说出来,不要空喊口号。
读某一地理事物由a到d发展过程图(图6—21),根据图意结合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回答。
图6—21
(1)图示这一过程的含义是 。
(2)导致这一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导致其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3)我国的 地域与图意最相似,近20年才发展起来的 地域也相似。
(4)我国上述地区今后城市应着重发展 ,积极推进 城市化。
正确答案
(1)C
(2)经济发展 工业化
(3)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4)小城镇 郊区
此题解答的思维过程是:①利用图表信息理解图意(含图例),可以推断此图表达了城市数目由少到多,城市面积由小到大,由孤立的城市变为城市群,②知识回放对接:理顺对接、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相关分析。
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城差异: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原因: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 )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污染地下水和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