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流地貌的发育
- 共289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阿尔金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_。
(2)乙图中重庆与贵阳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300kmB.330kmC.400kmD.430km
(3)①、②两大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①典型地貌类型:______________;地质作用_____________。
②典型地貌类型:______________;地质作用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北——西南
(2)B
(3)风积地貌;风力沉积;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侵蚀)
酝酿已久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已于2010年12月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雾,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近地面空气冷却后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的细微水滴。
材料二:
成渝经济开发区地形图(图1)
材料三:
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2),方框中为规划产业。
材料四:
资料记载,乐山大佛在唐代建成之初,佛体丹彩描绘,金粉贴身,形象光鲜。如今大佛全身布满沧桑,脸上的黑色条纹如一行行眼泪,胸部、腹部和腿部剥落了好几大块,露出红色“肌肉”。
材料五:
四川省2007年农业人口流动数据表
(1)成渝经济开发区主要是________地形;水系形状为________状。
(2)重庆冬季雾天多,根据材料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所给材料,分析成都城市群规划产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分析该省农业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成渝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可能给该地区农业人口流动带来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造成乐山大佛现状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对佛像损害最大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请给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盆地;向心
(2)冬季四川盆地北部山脉阻挡,减弱了冷空气的影响;重庆位于河谷,地形封闭,风速小;长江干支流交汇处,空气湿度大;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多,凝结核多。(任答两点)
(3)技术先进;位于平原地区,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城市密集,市场广阔;旅游资源丰富。(任答两点)
(4)特点:省际流动为主,主要流向沿海发达省份;
影响:由省际流动为主转变为省内流动为主,或省内流动量增大,或跨省流动的部分农民工回流。
(5)风化、侵蚀;酸雨
措施: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天然气和水能资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比重;转变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达标排放,回收使用,较少酸性气体排放。(任答两点)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________米以上。
(2)沿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在河流③④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陡崖;50
(2)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3)③;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④;流水沉积作用显著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等高线图,A,B,C为不同地形单元,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地区地形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B地形单元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C地形单元重要自然地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南北两侧高、中间低;北侧是(黄土)高原、中间是东西延伸的(渭河)谷地、南侧是东西延伸的(秦岭)山地。
(2)断层下陷(地堑);流水堆积
(3)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半润湿区和湿润区分界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水岭;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分界线等(写出2个点即可)
某校兴趣4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下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有史为证,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然而同学们在秋游时,并未欣赏到如此壮观的场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试分析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乙中信息,试说明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甲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将
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验证上述假设,同学们必须寻找的资料或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夏季,该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水量很大。
(2)流水侵蚀作用(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较坚硬的砾岩受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受侵蚀强,
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松散易被侵蚀成河谷;断层两翼的岩体相对上升,中间的岩体相对下降形成
河谷;河流侵蚀下切形成河谷
(4)河床及其两侧的岩石性质和形成年代或当地的地质构造
实验题。
实验器材:水,沙砾等碎屑堆积物。
(1) 利用以上材料可以模拟流水作用的哪几种外力作用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流水作用的外力表现与哪些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举例说明流水作用所形成的地形地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流速、流量、堆积物的粗细度、坡度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至少3例)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表层千沟万壑、长江中下游平原、河口三角洲、山前冲积扇、
洪积扇等。
下图是我国某条主要大河,该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 、B 、C 分别表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下图是根据三点的横截面状况绘制的剖面图,分析后回答问题。
(1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河流在上述三图中的流向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
(2 )说出A 、B 河段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A 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合理采伐,说出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A—C —B
(2 )A 河段以流水侵蚀和流水搬运作用为主,B 河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3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流量变化增大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回答问题。
(1)从地质作用看,长江三角洲主要是由流水____作用而形成。从理论上分析,图中A岛有不断向____岸(南或北)靠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我国最完善的城市体系,其中_______是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长江三角
洲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属于甲、乙、丙三种模式中的____。
(3)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工业最发达的区域,试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沉积;北;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泥沙在北岸淤积的速度快于南岸
(2)上海;乙
(3)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科技水平较高;政策优惠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床物质颗粒划分标准
材料二:下图为侵蚀、搬运、沉积和流速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物质颗粒的直径,纵坐标表示速度。
材料三:某河流三个河床沉积断面图
(1)对比材料一、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沉降速度与泥沙粒径成正比关系
B、泥沙粒径越小越容易被侵蚀
C、在一定粒径范围内,流速小于沉降速度便发生沉积
D、1厘米/秒的流速能搬运走1毫米粒径的泥沙
(2)材料二显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外力作用。对于粒径为0.001~
0.01毫米的河床物质,流水作用则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两种外力作用,河流流速在100厘米/
秒时对粒径大于10毫米的河床物质基本上没有________作用。
(3)对比材料二、三,试判断A、B、C三个断面的流速由大到小为________。如果三个断面分别对应河
流上、中、下游,则:A对应________河段,B对应________河段,C对应________河段。
(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流水速度越大,流水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越强,河流物质
的粒径越大,________现象越明显。
(5)下列现象不能用材料二图示原理解释的是
[ ]
A、上海港航道淤塞
B、东非大裂谷两边形成悬崖峭壁
C、莱茵河上游的“V”形谷
D、尼罗河河口三角洲
正确答案
(1)C
(2)侵蚀;搬运;沉积;搬运;沉积;搬运
(3)B>A>C;中游;上游;下游
(4)侵蚀;搬运;沉积
(5)B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接待游客数量、旅游业总收入的年均增长在30 %以上,已雄踞中西部省区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
材料二:下图中甲图为云南省略图,乙图为云南省某小区域旅游资源分布图。
(1)图中A 地能看到低纬雪山和类似于赤道到两极的动植物景观,而B 城市却是“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景象,试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甲图中D 处旅游者可以看到哪种地貌景观?旅游者在图中E 处为什么可以观赏到火山地热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南省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对其经济发展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区域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优势和不利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A 地纬度低,地势北高南低,山谷相问且南北纵列分布,有利于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的深入,降水丰富;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很大,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 ②B 城市虽纬度较低,但因海拔偏高,夏季又是雨季,降水多而不热;冬季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多晴朗、温暖天气。
(2)因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E 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保证社会稳定;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交流等。(任答3 点即可)
(4)主要优势:景观独特,浏览价值高;集群状况好;种类多样,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任答2 点即可) 不利条件:市场距离大(或经济距离大);交通不便,通达性较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