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邦交正常化
- 共359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50年12月2日)宣布今日午夜以后拟运出的货物均需要有许可证。在以前,许可证管制办法只适用于政府列为战略物资的货物。”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局法律顾问纳珊·奥斯特罗夫声称,目前中国共产党人的“公开好战态度”导致对“所有的东西”在运出以前都要“看一看”的新政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二十年来,在国际事务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出于上述考虑尼克松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1)材料一体现了当时美国对华采取的什么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史实说明中美关系变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产生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策:经济上的封锁禁运。
背景:①二战后“冷战”局面逐渐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方针,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③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派兵参战。
(2)变化:从遏制转变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②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西欧、日本的崛起对其产生冲击,需要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实现新的国际关系平衡;③孤立中国政策遭到失败。
(3)重大影响:日本同中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或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阅读出版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宣布与中国建交(1964年1月27日)的几天后,一篇评论写道:“作为一个国家,整个20世纪,法国仿佛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然而上个星期,一个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法国因此再次震动了世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了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戴高乐不顾美国的反对,承认了北京共产党政权作为中国政府的代表,整个决定将严重地破坏美国的亚洲政策。”
——美国《时代》周刊
(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同中国建交的目的及影响。(5分)
材料二 在经历一段“冰冻期”后,……中法两国重申坚持《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同意本着相互信任的精神就涉及双方根本利益的事宜加强协商。法国充分认识到西藏问题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由戴高乐将军做出的决定没有也不会改变本着这一精神,并根据不干涉内政的原则,法国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西藏独立”。双方认为,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愿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
——2009年4月21日,《中法联合公报》
(2)据材料二,指出2009年4月中国与法国复合的重要前提是什么?中法关系复合是基于怎样的共同利益?(4分)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在一次聚会上他引用了唐代诗人(实际上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可谓时下中法关系的一个隐喻:“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009年4月24日,《中法关系:一山放过一山拦》
(3)材料三对中法关系的前景作了怎样的预测?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6分)
正确答案
(1)摆脱美国的控制,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2分 )增强了法国在国际问题中的影响力,冲击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政策,影响着国际政治和世界局势的发展。(3分 )
(2)法国认识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拒绝支持任何形式的藏独,不干涉中国内政;(2分 )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共同应付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2分 )
(3)材料三认为中法关系不会一帆风顺的。(2分)同意。(1分)中法两国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国家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不可避免会有冲突,产生矛盾。(3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为了再次崛起成为世界的强权,戴高乐不顾美国的反对”可以得出答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体现了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性,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2)从材料“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析前提;从材料“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发展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愿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分析原因。(3)材料三认为中法关系不会一帆风顺。对此认识可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964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压力,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是西方大国第一次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西方的政治孤立的政策,也提高了中法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两国关系的发展总体顺利,但是也出现过不和谐的插曲。在面临着共同的利益和应对共同的挑战面前,中国和法国只能加深彼此的合作,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就能使两国关系得到持续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材料二: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8月15日战败纪念日重申“永不再战”誓言,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给亚洲邻国带来的重大损害和痛苦表示“深刻反省”。明仁天皇在接下来的讲话中说:“回顾历史,我真心希望战争惨祸不再重演,我和全体国民一道,向死于战火的人们表示深切哀悼”。
——《京华时报》(2010年8月6日)
材料三: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请回答:
(1)中日联合声明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菅直人、明仁天皇和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为什么是没有诚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日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讲话和决议没有“谢罪”、“道歉”、“发动侵略战争”等字样,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对外侵略的历史;讲话和决议使用“种种行为”和“所有受难者” 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为被歪曲的历史辩解。
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的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强……
——1958年12月4日杜勒斯在加得福尼亚州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材料三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为对付美国的对华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乔冠华因何大笑?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采取了哪些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活动: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抗美援朝;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
(2)原因: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说明:①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胜利②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政策宣告失败③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3)行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72年9月29日,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声明》宣布:“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材料二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于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来华进行“迎春之旅”。28日,他在北大演讲时提出:日中关系除了和平友好之外,而别无其他选择。……日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获得了作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地位,两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力量能够为亚洲及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作出贡献。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把眼光放在两国之间所存在的共同利益上,并且努力使其扩大。 30日,他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用饱蘸墨汁的中国毛笔写了四个大字——温故创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日关系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中日两国“所存在的共同利益”是什么?从中日两国关系的长期发展来看,你认为“温故创新”有何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结束敌对状态,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民心所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共同利益: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国力的需要。寓意:以史为鉴,建立新型合作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