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2)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同中国关系方面进行了那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欧洲: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

(2)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意义: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促进了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3)新格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影响: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上图)。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2)读上图,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正确答案

(1)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圈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状态,不如此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整个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就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的演讲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怎样的战略意图?为达此目的,美国在政治上、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经济角度分析材料三中美国“不能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的原因。为此,美国采取了战略收缩政策,这一政策对当时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扶植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军事上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②美欧经济竞争激烈。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美国经济发展出现衰退。中美开始了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两院的咨文

材料二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需要一个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出现。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我知道,要摈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1998年2月8日叶利钦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外来压力”指的是哪些国家?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表现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一、二,列举史实说明美国的对外政策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政策。

(2)经济危机;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日本、西欧的崛起,动摇了美国霸主地位;陷入越战泥潭。

(3)表现:推行单边主义,建立单极世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动局部战争)。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孤立、敌视中国;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美国《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

材料一

材料二

(1)1978年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简述其背景及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所示杂志出版当日,中国外交发生了什么事情成为“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的有力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些“持续不断的改革”使邓小平再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的当选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观察封面人物的背景,有何显著变化?这种变化能反映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文革”结束,在全国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内容: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

(2)中美建交。

(3)改革: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开辟经济特区。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3年做出废除人民公社的决定。

(4)变化:前者以山、林等自然环境为背景,后者以建筑、高楼等为背景。反映:反映出邓小平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建设迅速推进等。

下一知识点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美邦交正常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