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 共96题
(9分)入世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544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6620亿元,占总量的30.5%。但在我国私营企业中仍存在着有些老板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任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克扣工人工资的现象。
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请你运用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提出解决措施。
正确答案
①剩余价值是有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2分)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3分)③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对依靠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企业进行惩戒。(2分)④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手段掌握自主知识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2分)
考点分析:首先应说明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即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其次,分析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一方面是政府的作用,重点是宏观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市场监管;另一方面是企业,企业追求利润可以有很多方法,根本的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生产效率等。
怎样理解商品和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正确答案
(1)商品是以物为媒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商品虽然是以自己的自然属性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但它不是单纯的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因为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关系。
(2)价值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第一,价值反映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同一生产部门内不同生产者生产同一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各不相同,但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价值这一概念把同一生产部门不同生产者的差别平均化。同一部门不同生产者之间,通过价值发生了经济联系。第二,价值也反映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生产部门生产不同种商品,他们的具体劳动各不相同,劳动复杂程度也各不相同。他们之间进行商品交换时,通过价值关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复杂劳动转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可见,价值这一概念,又把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差别同一化,从而使不同部门的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经济联系。
该题考查劳动价值论的核心知识,要求我们明确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它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材料三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资本来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资本论》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分析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二重性,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2分)
正确答案
马克思既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也充分肯定其发展生产力、奠定社会发展物质基础的作用。阐明了生产力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前提,让人民及时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践行科学发展观,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对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特点要掌握,设问指明要分析它的二重性,所以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后一问,没有限定哲学还是经济学或者政治学,所以范围有点大,但是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展开说明,同时要将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联系起来。
(15分)马克思的《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被视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百科全书。自它出版以来,无论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无论东方经济学家还是西方经济学家,无论研究经济学的人还是研究其他社会科学的人,都要研究它。
请运用所学《经济学常识》,正确概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5分)
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3分)
②具体劳动创造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3分)
③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分)
④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3分)
⑤货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分)
⑥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3分)
⑦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3分)
⑧价值规律可以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可以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实现优胜劣汰。(3分)
(只要答出其中任意5点即可给满分)
略
怎样看待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正确答案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主要原因就在于它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具体地讲,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进行了社会改良。为了缓解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内在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其根本制度所许可的范围内,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作了一些较大幅度的调节、改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存环境。
二是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国家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国家干预,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市场经济的波动性、盲目性和破坏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是加强了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扶持。西方国家对科技开发的投入不断增加,促进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发明和应用,从而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当代资本主义所进行的调节和改良,从根本上讲,都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日益社会化之间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并没有变。它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不平衡和不适应的自我调节,只能在其根本制度容许的范围内来进行,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无法克服。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马克思也明确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从发展趋势看,资本主义无疑将作出进一步的调节和干预来缓解矛盾和危机。但只要这种调节和干预还是在私有制的框架内进行,那么,它的作用就必定是有限的。在另一方面,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没有发挥完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社会主义就还得和资本主义在同一个地球上并存下去。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宣布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在20世纪,资本主义尽管发生过世界性经济危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不但没有灭亡,反而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明显地占有优势。本题命题意图就在于引导我们正确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同时也要科学地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性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