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气象灾害
- 共597题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6分)
(2)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6分)
(3)2009年11月以来,⑤地持续出现严重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农业遭受严重损失。结合下表,简述⑤地旱情严重的自然原因。(8分)
正确答案
略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的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1)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2)图中ABC是我国三个干旱严重的区域,分别说明AB干旱的季节和自然原因。
正确答案
略
阅读下图与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2006年是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以来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374人死亡,失踪568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324万多人,倒塌房屋202万多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177亿多元。
(2)2006年10月11日是联合国倡导的第17个“国际减灾日”,其主题是“减灾始于学校”。
材料二: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1)我国当前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旱涝灾害
C.台风 D.沙尘暴
(2)下列发生在2006年的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事件有:(多项选择)
A.7月22日,云南盐津发生5.1级地震
B.7月13日以来山西运城市9县区先后出现乙脑疫情
C.11月14日,添加苏丹红的“红心”鸭蛋事件
D.8月10日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登陆
(3)在上图中,区域①与区域⑥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荒漠化与旱涝灾害 B.泥石流与霜冻 C.滑坡与风暴潮D.旱灾与地震
(4)受风暴潮灾害影响的主要区域是图中的区域 (数字),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 (数字),泥石流最严重的区域是 (数字),以上地区造成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加剧的人为原因是 。
正确答案
1、(1)B (2)A、D (3)A (4)⑦ ④ ③ 地表植被遭到破坏
(1)我国受灾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灾害程度最高的自然灾害是气象灾害中的旱涝灾害。(2)乙脑疫情是人类的传染病,添加苏丹红的“红心”鸭蛋是人类的环境污染事件,都不属于自然灾害。(3)区域①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是由于干旱导致的土地荒漠化,区域⑥为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季风气候导致的旱涝灾害。(4)受风暴潮影响的地区为东南沿海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泥石流最严重的区域降水多,季节性强的山区,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1950~1991年间我国西北、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等六个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材料二:2012年春季我国西南干旱地区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全国旱灾最多发的区域是A ,旱情多发季节是 ;因干旱对全国粮食市场影响最大的两个区域是 、 。
(2)根据材料一,旱灾造成的粮食减产占到本区气象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一半以上的地区有 、 、 ,影响上述三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变化因素是 。
(3)根据材料二,重旱区主要分布在 、 (填省区简称)。
(4)为缓解我国西南地区的旱情,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 华北 春季 华北 长江中下游(每空1分)(2)西北 华北 西南 降水(每空1分)
(3) 云(滇) 川(蜀)(每空1分)
(4)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人工增雨、关闭用水大户、节约用水等(3分,扣准“应急”,任答一点给1分)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不难得出。(2)根据图中信息获取答案。(3)在材料二中可知,重旱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四川。(4)针对缺水采取的城市从“开源、节流”二方面分析。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读 “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特点。(2分)
(2)长江流域是我国水文灾害灾情严重地区,
试分析原因?(8分)
正确答案
(1)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2)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类滥伐森林,流域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泥沙淤积,围湖造田,河湖蓄洪行洪能力差;长江流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1)结合图示,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2)长江流域的水文灾害主要指洪涝,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河流流域特征及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和围湖造田等角度分析。
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所示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该省甲河以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以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2)甲河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3)在甲河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国家利用分洪区进行了分洪,说明分洪的目的。
正确答案
(1)皖(1分)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1分)
(2)位于季风气候区,(1分)降水量大,(1分)降水集中在夏季;(1分)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
支流众多,(1分)汇水量大。(1分)
(3)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损失。(1分)
(1)本题根据地理轮廓可知是安徽。以淮河为界,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
(2)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从地形,气候,水文。等方面分析。
(3)分洪的目的削减洪峰,减轻下游损失。
(13分)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有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 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右图)。
(1)图中A、B两地干旱灾害严重,试分析说明两地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其自然原因。(4分)
(2)简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3分)
(3)近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与成灾强度都在逐年上升的趋势,试分析其人为原因。(3分)
(4)简要说明我国目前减轻旱灾的主要措施。(3分)
正确答案
(1)A地区:春末夏初 原因: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锋面雨带尚未到达。B地区:夏季(7、8月)原因:雨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伏旱天气。(4分)
(2)东部季风区特别是沿海地区时灾严重,西部非季风区很少出现旱灾。(3分)
(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变弱;人口增长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用水量大增。(3分)
(4)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种植耐旱作物,水利建设,绿化,发展节水农业。(答出其中3条即可得3分)
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0年04月14日0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玉树震灾,是我国继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材料二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境内河网密布,水源充裕,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的美誉。
材料三 三江源和三江平原图(图8)
(1)此次玉树地震是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1分)
(2)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险逃生方法危险性最大的是(l分)
(3)图中河流①的名称是____,河流②的名称是 ,其中河流②的水文特征是什么?(6分)
(4)请分别说出三江源地区和三江平原发展种植业的自然优势。(4分)
正确答案
(1)地震波(1分)
(2)D(1分)
(3)长江(金沙江)松花江水量较大,有春汛和夏汛,含沙量小,有较长的结冰期。(6分)
(4)三江源地区:河谷地区海拔低,气温较高,太阳辐射强,温差大,灌溉便利。(2分)
三江平原:土地辽阔,地形平坦,黑土肥沃,夏季高温多雨,水源充足。(2分)
略
(7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图示省份南部的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说出图中祁连山脉的走向及其两种地理意义。(6分)
(2)根据图中信息,说出兰州的区位特点。(6分)
(3)甲、乙两地都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决定其农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试比较该主导区位因素的不同点。(8分)
(4)结合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关联性,简述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的原因。(要求写出四点,8分)
正确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 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多条铁路干线的交会处。
(3)水源(2分) 甲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黄河水(河水)(3分),乙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地(祁连山)的冰雪融水。(3分)
(4)①地质地貌原因。(舟曲一带山体分化、破碎严重,坡度大,非常容易形成地质灾害)
②受汶川地震影响。(震松了山体、极易垮塌)
③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由于岩体产生裂缝,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深入岩体深部,导致岩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
④植被破坏严重。(其他答案只要正确也可,各2分)
略
阅读材料,完成:
材料一: 2007年第16号台风“罗莎”于10月2日生成,“罗莎”台风6日横扫台湾。据台湾《联合晚报》7日报道,台风已造成7人死亡,2人失踪,52人受伤,死伤人数可能还会增加。
材料二:2008年 1月10日以来,一场强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袭击我国南方等地,其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大、所造成的灾害之重为历史罕见。
材料三:雨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中国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占年总量百分比)
地区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华南地区
11
43
39
7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1)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有那些?台湾东西部地质灾害的特点差异及原因
(2)2008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遭受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随着冰雪的融化可能发生哪些次生地质灾害?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我国雨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正确答案
(1)暴雨、地震、工程建设 差异:东部强度大,频度高,但损失较西部少
原因:东部为山地,坡度大;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离板块边界更近;但人口城市密度小。
(2)崩塌 滑坡 泥石流。
(3)雨涝分布总的特点: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在时间上表现为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年际变化大。
自然灾害在空间上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地质灾害的成因也可以从气象灾害的角度来考虑,并总结原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