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修部分
- 共289题
3.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读图4,回答第5,6题。
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世界(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分析,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9.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学科网与月均降水量关系。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0.近年来,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然而,目前地震预防与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考查我们地震带省区分布。台湾和云南距离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和亚欧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最近
知识点
8.图4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2.图2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第2题。
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学科网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以下为选择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一)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1) 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 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12区。
(2) 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一)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二)阅读江西省三清山旅游景区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境内的三清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该地断裂、裂隙发育,上亿年的风雨侵蚀,造就了奇峰怪石的景观,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江西省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
(1)图中所列的景点名称反映该景区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各举两例。
(2)简述三清山旅游景区奇峰怪石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析三清山旅游景区开发的有利条件。
正确答案
A组
(一)(1) 6:24;6月23日;东2
(2)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
(二)(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B组
(一)(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二)(1)自然旅游资源:三叠泉、杜鹃林、东部云海、石林(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人文旅游资源:摩崖石刻、琵琶亭、步云桥、叠翠庭(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该地岩石断块和断裂裂隙发育,构成了三清山自然景观的基本面貌;景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强烈;花岗石易被风化侵蚀。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就了景区奇峰怪石的景观。(任答两点即可)
(3)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近临常见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源广、游客多,消费能力强;景区外围宾馆、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齐全;环山公路、索道直通旅游景区;由省政府的重视和政策保证。(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6.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6.选做题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一批地理工作者对我国华北某省山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划定了该区泥石流的高危区、中危区和低危区分布范围。
(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为什么?
(2)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正确答案
A组
(1)月份:7、8、9月。
原因: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为高。
(2)判断:所示地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B组
(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
原因: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3)C地位于热带稀树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6.以下为选做部分
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概括2011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
(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2011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3)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正确答案
A组(1)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
(2)华北地区:8月我国东部雨带推进到本地区,夏季风与冷空气相遇,在此形成强烈降水,并造成洪涝灾害。
南方地区:因雨带北移,本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心气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因此出现高温伏旱天气。
(3)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答两点即可)
B组(1)差异:①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加丰富;②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③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
乙图山脉
(2)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 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因此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3)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9.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十八)以下为选做部分,请在A、B两题中选择一题回答。
A.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读图回答问题
48.简述气象灾害的主要种类,分析甲地气象灾害较少的原因。
49.分析乙岛多火山地震,而甲岛则少有此类灾害的原因。
B.索科特拉岛气候炎热干旱,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成了很多特有动植物,读图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回答问题。
50.判断索科特拉岛所处的自然带,并分析该自然带的成因。
51.该岛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规模相对较小。分析该岛旅游开发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正确答案
A.48.气象灾害主要有洪涝灾害、旱灾、台风、寒潮、霜冻灾害等;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全年气温、降水变化较小,不易形成旱涝灾;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纬度低,不会受到自极地附近的冷空气影响。
49.乙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甲岛则地处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因此少火山地震。
B.50. 热带荒漠带;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索马里寒流也会加剧该岛环境的干旱程度。
51. 有利:该岛位于印度洋上,长期与大陆隔离,动植物景观独特,具有特有的审美价值;岛上特有的动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科学考察和科普价值;岛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岛民特色文化;因此旅游资源丰富,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不利:该岛位于印度洋上,远离客源地;交通不便,高昂的交通和装备费用,使得旅游费用较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相对较小。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