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动理论:内能
- 共5581题
对下列几种固体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晶体的特点是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食盐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食盐是晶体.所以A正确;
B、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云母片是晶体,所以B错误;
C、天然石英表现为各向异性,是由于该物质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规则造成的,所以C错误;
D、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造成的,所以D正确;
故选:AD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有规则地排列的,而非晶体内部物质微粒的排列是无规则的,故A错误;
B、晶体一定有规则的几何形状,而形状不规则的金属也是晶体,故B错误;
C、塑料颗粒是非晶体,故C错误;
D、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正确;
故选AD.
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石英、食盐、固态的酒精等.故A正确;
B、C、D、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沥青、玻璃、松香、橡胶等.故BCD错误.
故选:A
一块密度和厚度都均匀分布的矩形被测样品,长AB是宽AC的两倍,如图所示.若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O1O1′和O2O2′测其电阻,阻值关系为R1=2R2,则这块样品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而非晶体和多晶体是各向同性,
由题意可知,其长度AB为宽度AC的2倍,
用多用电表沿两对称轴O1O1′和O2O2′测其电阻,阻值关系为R1=2R2,出现各向同性,故可能是多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当空气相对湿度越大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越接近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气压,人的体表的水分蒸发越慢,故A错误.
B、液体表面表面张力的形成是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B正确.
C、电流通过电阻后发热,是由于电流做功,而不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故C错误.
D、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而分子平均动能在理想情况下仅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分子平均动能不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一个导体球,无论沿着哪个方向的直径测量它的电阻,所得阻值都相等,由此可知,这个导体球(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
导体球沿任何直径方向测量它的电阻都相等,说明其具有各向同性的特征,而具有各向同性的可能是多晶体,也可能是非晶体,但不可能是单晶体,因为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种晶体.______.(判断对错)
正确答案
×
解析
解: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例如石墨和金刚石.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而具有各向同性的物体,也可能是多晶体,它有一定的熔点,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在不断变化,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通常的金属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物理性质都相同,但其它方面的性质不同,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是晶体,还必须有固定的熔点才是晶体,故A错误;
B.只有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非晶体是各向同性,所以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晶体,故B正确;
C.晶体在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点,但由于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在增大,故B错误;
D.晶体和非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D正确;
故选:BD.
如图甲所示是一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图中三条等长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由此得出晶体具有______的性质.如图乙所示,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0,因此表面层分子间作用表现为吸引力,这些力的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______(选填“平行”或“垂直”).
正确答案
各向异性
平行
解析
解:三条等长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则晶体沿各个方向的导热、导电性能等等都不同,表现为各向异性.
在分子平衡距离r0时分子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而斥力受距离影响较大,变化较快.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0,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快,则分子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这些力的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 平行.
故答案为:各向异性,平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饱和气压跟温度有关,跟体积无关.故A正确;
B、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具有各向同性;故B正确;
C、当附着层中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附着层内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液体与固体之间就表现为不浸润现象.故C错误;
D、晶体融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融化时温度会不断升高.故D正确.
故选:ABD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晶体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晶体的构成规律,下面的照片是三种晶体材料表面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解:从图片上可以看出,不同的原子的排列规律不同,但对于同一种原子来说,排列的方式都可以重复,三种晶体的原子排列都具有规律性.故A正确,B错误
C、晶体的原子的原子进行着热振动,不是静止不动的.故C错误
D、原子与原子是有间隙地挨在一起的,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只有单晶体,才一定具有各向异性,故A错误;
B、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当间距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则分子势能增加,故B错误;
C、温度不同的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可能相同,故C错误;
D、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雨水在布料上形成一层薄膜,使雨水没有透过布雨伞是因为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故A正确;
B、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打气时会反弹是因为气体压强的原因,不是分子斥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单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的,多晶体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故D正确;
故选:A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液体或气体之间都会发生扩散现象,故A正确;
B、岩盐是立方体结构,是晶体,且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粉碎后的岩盐仍是晶体,仍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故B错误;
C、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质量越小速度越大,氢分子质量小,其平均速率较大,更容易挣脱地球吸引而逃逸,因此大气中氢含量相对较少,故C正确;
D、气体压强决定于气体分子的密度(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分子的平均动能.故D错误.
故选:A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