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子动理论:内能
- 共5581题
已知地球表面积为S,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大气压强为p0,写出地球周围大气层的空气分子数的表达式.若S=5.1×1014 m2,M=2.9×10-2 kg/mol,NA=6.0×1023 mol-1,p0=1.0×105 Pa,则地球周围大气层的空气分子数约为多少个?(取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N= 1.1×1044个
设大气层中气体的质量为m,由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得:
mg=p0S,
N=NA
所以,分子数N=
代入数值得:
N==1.1×1044(个).
已知水的密度=1.0×10
kg/m
,摩尔质量M=1.8×10
kg/mol,阿伏伽德罗常数N=6.02×10
mol
。估算:
(1)每个水分子的质量;
(2)每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m=3.0×10kg V=3.0×10
m
试题分析:(1)摩尔质量即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分子的总质量,所以
每个水分子的质量m= 代入数据解得:m=3.0×10
kg
(2)摩尔体积就是摩尔质量除以摩尔密度,也就等于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分子的总体积
每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V=代入数据解得:V=3.0×10
m
已知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为384 400 km,金原子的直径为3.48×10-9m,金的摩尔质量为197g/mol。若将金原子一个接一个地紧挨排列起来,筑成从地球通往月球的“分子大道”,试问:
(1)该“分子大道”需要多少个原子?
(2)这些原子的总质量为多少?
正确答案
(1),(2)
kg
试题分析:(1)
(2)总质量为
已知铜的摩尔质量是M,密度是,阿伏加德罗常数是NA,则V体积的铜块中含有的铜原子个数为
正确答案
V体积的铜的质量为,所以V体积的铜的摩尔数为
,故含有的铜原子个数
,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和 ;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 和 决定,与 无关
正确答案
做功 , 热传递 , 温度 , 气体分子数 , 体积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分子动能,由分子个数和温度决定,与体积无关
外界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做了200J的功,同时气体又向外界放出了80J的热量,则气体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了 J。
正确答案
增加;120
由可知内能增大120J
⑴下列说法掌握正确的是
E.伴随着熵增加的同时,一切不可逆过程总会使自然界的能量品质不断退化,逐渐丧失做功本领,所以人类必须节约能源
⑵某登山运动员在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在接近山顶时他裸露在手腕上的防水手表的表盘玻璃突然爆裂了.而手表没有受到任何撞击,该手表出厂时给出的参数为:27℃时表内气体压强为1.0×105 Pa(常温下的大气压强值),当内外压强差超过6.0×104 Pa时表盘玻璃将爆裂.当时登山运动员携带的温度计的读数是-21℃,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①通过计算判断手表的表盘是向外爆裂还是向内爆裂的?
②当时外界的大气压强为多少?
正确答案
⑴ADE(5分)
(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选对一个得1分,错选或多选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
⑵<解>:(10分)
①以表内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的压强为p1="1.0×105" Pa,温度为T1="273+27=300" K,
设末状态的压强为p2,温度为T2="273-21=252" K,根据查理定律,有
(2分)
解得p2="8.4×104" Pa (3分)
如果手表的表盘玻璃是向内爆裂的,则外界的大气压强至少为
p0="8.4×104+6.0×104=1.44×105" Pa,
大于山脚下的大气压强(即常温下大气压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可判断手表的表盘玻璃是向外爆裂的.(2分)
②当时外界的大气压强为:p1="p2-6.0×104=2.4×104" Pa (3分)
略
一密闭的房间长L1=14 m,宽L2=5 m,高h=3.2 m.假设房间内的空气处于标准状况,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 mol-1.则房间内空气分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个,试估算空气分子间的距离_______________m.(该题结果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6×1027个、3×10-9m 。
试题分析:房间内空气看成标准状况,此时每摩尔空气占有体积V0=22.4L,房间的体积为: ,房间内空气分子数为:
。
空气分子视为边长为L的立方体,空气分子间的距离为L,
每个分子的体积为,故空气分子间的距离
点评:本题关键是明确:(1)摩尔质量除以摩尔体积等于密度;(2)质量除以摩尔质量等于摩尔数;(3)体积除以摩尔体积等于摩尔数;(4)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关于热现象和热学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内壁光滑的导热汽缸竖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中,用活塞封闭压强为1.0×105Pa,体积为2.0×10-3m3的理想气体,现在活塞上缓慢倒上沙子,使封闭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求
①此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
②在上述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145J,封闭气体吸热还是放热,热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
C (2分)
①由玻意尔定律(2分)
得(1分)
②因温度不变 (1分)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1分)
放出热量 145J
略
(选修3—3模块)(12分)
(1)(4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2)(4分)如图所示,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活塞通过滑轮和一重物连接并保持平衡,已知活塞距缸口0.2m,活塞面积10,大气压强
,物重50N,活塞质量及一切摩擦不计,缓慢升高环境温度,使活塞刚好升到缸口,封闭气体吸收了60J的热量,则封闭气体的压强将 (选填“增加”、“减小”或“不变”),气体内能变化量为 J。
(3)(4分)一滴体积为V的油酸,配制成体积比为1:k的油酸溶液(),现取一滴体积仍为V的油酸溶液在滴在水面上,在水面上形成面积为S的单分子油膜,已知油酸的密度为
,摩尔质量为M。请据此推算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表达式。
正确答案
(1)AD
(2)不变(2分)、(增加)50J(2分,“增加”不写也给分,写成“减少”扣1分)
(3)
(1)AD
(全选对给4分,选不全得2分,不选或错选不得分)
(2)不变(2分)、(增加)50J(2分,“增加”不写也给分,写成“减少”扣1分)
(3)一滴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积 ①
油酸分子直径 ② …………1分
油酸分子的体积 ③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④ …………1分
由①②③④解得 …………2分
汽车行驶时轮胎的胎压太高容易造成爆胎事故,太低又会造成耗油量上升。已知某型号轮胎能在-43°C-87°C正常工作,为使轮胎在此温度范围内工作时的最高胎压不超过3.5 atm,最低胎压不低于1.6 atm,那么,在t=27°C时给该轮胎充气,充气后的胎压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合适(设轮胎的体积不变)
正确答案
由于轮胎容积不变,轮胎内气体做等容变化.
设在T0=300K充气后的最小胎压为Pmin,最大胎压为Pmax.依题意,当T1=230K时胎压为P1=1.6atm.根据查理定律,解得:Pmin=2.09atm
当T2=360K是胎压为P2=3.5atm.根据查理定律,解得:Pmax=2.92atm.
即:
运动和 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还说明了分子之间有 。
正确答案
布朗,扩散,空隙。
本题考查分子热运动问题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可以由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说明;同时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是 。在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的实验中,用到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字母d表示分子直径, V表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S表示紧密单分子油膜层的面积。
正确答案
10-10m ,d=V/S
试题分析:一般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在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油膜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为油膜的厚度,因为油膜为单分子油膜,所以油膜的厚度为分子的直径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对于利用单分子油膜测量分子直径的实验,要理解油膜可看做圆柱体的模型,圆柱体的高度为分子的直径
如图所示的是医院用于静脉滴注的示意图,倒置的输液瓶上方有一气室A,密封的瓶口处的软木塞上插有两根细管,其中a管与大气相通,b管为输液软管,中间又有一气室B,而其c端则通过针头接入人体静脉.
(1)若气室A、B中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它们与外界大气压强p0的大小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输液瓶悬挂高度与输液软管内径确定的情况下,药液滴注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填“越滴越慢”“越滴越快”或“恒定”)
正确答案
(1)pB>p0>pA (2)恒定
(1)由于在瓶口处插有a管与大气相通,
pA等于大气压p0减去瓶中液体产生的压强,pB等于大气压p0加上从瓶口至气室B之间液体的压强,故pB>p0>pA.
(2)pB保持不变,所以滴注液体的速度恒定.
(选修模块3-3)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扫地时扬起的尘埃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布朗运动
B.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C.相同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的晶体
D.在液体表面分子之间总表现为斥力
(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V图象,ab平行于P轴.气体从状态a到b的变化过程中内能______(“增加”或“减少”)气体______(“吸热”或“放热”).
(3)1mol气体在某状态下的体积是1.62×10-2m3,阿伏伽德罗常数取NA=6.0×1023mol-1,则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A.扫地时扬起的尘埃在空气中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而是尘埃随空气的流动;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相同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生成不同的晶体;在液体表面分子之间总表现为引力;故BC正确,AD错误.
(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
整理得:P=CT,所以当V不变时,压强P越大,温度越高,即b点的温度高于a点,从a向b温度升高,所以气体从状态a到b的变化过程中内能增加;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W+Q,由于从a向b体积不变,即气体不对外做功W=0,而气体内能增加△U>0,所以Q>0,即气体需要吸热.
(3)1mol气体在某状态下的体积是V=1.62×10-2m3,阿伏伽德罗常数取NA=6.0×1023mol-1,设气体分子模型为立方体,边长为L
则:V=NAL3
整理得:L==
=3×10-9 m
故答案为(1)BC (2)增加 吸热
(3)3×10-9m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