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率
- 共991题
抛补套利与非抛补套利的本质区别在于( )。
A.资金流向
B.是否进行套利活动
C.预期汇率波动的幅度
D.是否具有投机性质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分析]
抛补套利的目的在于避免汇率风险,而非抛补套利则具有外汇投机的性质,也即非抛补套利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进一步讲,如果汇率的变动与非抛补套利者的预期相一致,则非抛补套利者将获得额外的收益;但同时,如果汇率的变动与非抛补套利者的预期不一致,则非抛补套利者要承担额外的损失。由此,我们不难理解,抛补套利和非抛补套利从获利的角度来讲可谓“各有利弊”,从本质上讲,非抛补套利是以放弃部分收益(固定的贴水额和潜在的汇率波动收益)为代价换取无风险的利差收益。这也正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抛补套利和非抛补套利两种交易形式得以并存的根本原因。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已知2004年10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1美元=8.27元人民币,美国基期物价指数为2.25,中国物价指数为1.45;2005年10月美国基期物价指数为2.36,中国物价指数为1.49。则根据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可以推算出2005年10月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该是( )。
A.1美元=8.44己人民币
B.1美元=8.32元人民币
C.1美元=8.17元人民币
D.1美元=8.10元人民币
正确答案
D
解析
[分析]
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说明的是汇率变动的依据。它将汇率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动归因于两个国家在这一段时期中的物价水平和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具体来说,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是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正比的。
如果以e1和e0分别表示当期和基期汇率,Pa1和Pa0分别表示A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Pb1和Pb0分别表示B国当期和基期的物价水平,那么:
[*]
由此可得: [*]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上述公式中,隐含着一个假设条件,即对于A国来讲汇率表示方法为直接标价法,而对于B国来讲汇率表示方法为间接标价法。在计算中如果不将题目所给的汇率转化为正确的标价法所表示的汇率,将得出错误的计算结果。在本题中,如果假设A国为美国,B国为中国,而题目所给汇率对美国来讲为间接标价法,对中国来讲却是直接标价法,如果直接将有关数据代入无疑将得出错误的结果。要得出正确的结果需要作相应转换才能代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计算较为烦琐。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是,假设A国为中国,B国为美国,则计算过程如下:
[*]
即2005年10月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该为1美元=8.10元人民币,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另外,通过观察题目所给数据,可以判断美国的物价指数增长速度也即通货膨胀率明显高于中国,从而可知人民币将升值,即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下降,从而选项A、B可以首先排除。
汇率变化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对( )的影响。
A.消费者
B.股民
C.贸易
D.外汇卖家
正确答案
D
解析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它涉及两国货币,而消费者、股民和贸易虽然都涉及对外部分,也会受到汇率变动的影响,但他们的交易内容还包括国内部分,对外交易只是其中一部分,只有外汇卖家的收益完全是受汇率影响。
市场风险的风险事故是( )。
A.金融市场主体发生意外变动
B.因内部控制缺失或疏忽
C.金融市场价格发生意外变动
D.因流动性短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市场风险的风险事故是金融市场价格发生意外变动。金融市场价格包括汇率、利率、股价、金融期货价格和金融期权价格。
汇率理论主要有( )。
A.国际借贷说
B.汇兑心理说
C.利率平价说
D.购买力平价说
E.流动偏好理论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汇率理论起源于和发展于西方国家,是说明汇率决定及变动的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利率平价说和资产市场说。
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2×10年12月10日以每股1.8美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 50000股B股股票,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8元人民币。甲公司将购入的上述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2×10年12月31日,乙公司B股股票收盘价为每股1.5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9元人民币。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2×10年12月31日因持有该股票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是( )万元。
A.-9.45
B.9.45
C.-10.20
D.10.35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1.8×5×6.8)-(1.5×5×6.9)=-9.45(万元)。实质上意味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汇率变动对其影响,一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利率平价说
正确答案
(1)抛补的利率平价
令[*],得到
ρ=r-r* (4-9)
该式即为抛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式中,ρ为汇率远期升贴水率,远期升水大,则r>r*;远期贴水大,则r<r*。
抛补的利率平价的经济含义是: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远期外汇汇率必将升水,这意味着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
(2)非抛补的利率平价
令[*],得到
ρe=r-r* (4-10)
该式即为非抛补的利率平价的一般形式。式中ρe为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
非抛补的利率平价的经济含义是:预期的汇率远期变动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也就是说,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市场预期远期汇率升水,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市场预期远期汇率贴水,本币在远期将升值。
解析
暂无解析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货膨胀高的国家货币汇率()。
A.升值
B.贬值
C.升水
D.贴水
正确答案
B
解析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外汇汇率的变动是由物价或货币购买力变动所引起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里汇率变动同两国物价的相应变动成比例。即通货膨胀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会贬值。B选项正确。
根据多恩布什(Dornhusch)的“汇率超调论”,汇率之所以在受到货币冲击后会做出过度反应,是因为( )。
A.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B.利率平价不成立
C.商品市场的调整快于金融市场的调整
D.金融市场的调整快于商品市场的调整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汇率超调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鲁迪格・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ch)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又称为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如果一个变量对于给定扰动所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依据其长期均衡值所应有的调整幅度,就称之为超调。这就意味着,从长期来看,该变量在最初(短期)过度反应之后,必然会出现一个相反方向的调节过程。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在给定扰动下,一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在短期内粘住不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格水平最终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新的(长期)均衡值为止。
多恩布什认为,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由于信息获得的迟钝等原因,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相对)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在这种背景下,汇率对外部冲击会首先做出过度的调整,即汇率变动偏离了在商品价格完全弹性(即不存在粘性)情况下所应有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
假若某国货币的名义供给数量保持不变,则该国物价水平的上升会使得货币的实际供给数量减少,从而导致该围利率的上升和外国资本的流入,最终使得本币升值,即汇率下降。闪此,该国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与该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之间呈减函数关系。
如下图所示,假定M0为初始的货币存量,E0为初始的均衡位置,S0为初始的均衡汇率,P0为初始的物价水平。
现在假定该国的货币供给数量由M0增加到M1,则根据多恩布什的观点,一般物价水平最初会维持在P0的水平上保持不变,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很快,利率和汇率对冲击的反应几乎是即刻完成的。在这种背景下,利率和汇率对外部冲击都会首先做出过度的调整,即利率下降幅度过大,而汇率则由S0过度上升到S′0。
但利率的下降会刺激投资需求,汇率的上升会刺激出口需求,进而由总需求的增加刺激物价水平的上涨。
物价水平的上涨会使得与M1相应的实际货币供给数量趋于下降从而使得利率水平回升,汇率回落。这个过程会一直进行下去,直至E1处实现新的均衡为止。这个时候的均衡汇率为S1,均衡物价水平为P1。
可见,由于商品市场和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不同,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调整是渐进的,而资产市场反应却极其灵敏,利息率将迅速发生调整,因此,尽管在长时间里购买力平价成立,但在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
可见,本题应选择D。
汇率法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法的优点是( )。
A.操作简单
B.资料易于取得
C.较好地反映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的差异
D.结果能尽如人意
E.汇率水平及其变动不受各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影响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析] 汇率法相对于购买力平价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资料易于取得;缺点是汇率水平及其变动要受各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差异,比较结果不能尽如人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